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古屋杂记》翻译中意象的内涵与意境的传达

《古屋杂记》翻译中意象的内涵与意境的传达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

关键词:


一、引 言
  翻译,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一项职业或是一种知识技能,都与其所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翻译的风格、标准、观念、方法、样式等等也都需要与时俱进。
  文学翻译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翻译”主要是针对科技翻译而论,它包括对一切需要使用“文学语言”的作品进行的翻译;狭义的“文学翻译”特别是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所使用的语言,首先要形象生动、自然简洁,其次要富有情感,力求反映出原文感人的艺术效果,给读者带来启发和美的享受。正如茅盾先生在“为犯罪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中指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时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翻译论集》2009:511)

二、意象的内涵与意境的传达
2.1意象的内涵
  意象的内涵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指示意义( referential meaning) 与联想意义( associative meaning) 。指示意义是指在客观世界中意象的所指,所以又被称为字面意义。联想意义是指读者在读到意象时所能联想到的事物与场景。让原文与译文在指示意与联想意上都能对等是语义对等层次的目标所在。
  翻译美学认为在各层级中,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也就是“意”,即自然感性是文学美的第一个层次。美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扣人心弦”,就在于各种物象能让感知主体第一时间感受到刺激,进入审美意境的构建。把握原文自然感性美的关键是“身临其境,运用灵感”。以Old Manse 为例:
  “between two tall gate-posts of rough-hewn stone(the gate itself having fallen from its hinges at some unknown epoch)”
  译文1:大门两旁,矗立着加工粗糙的石门柱,不知是哪一年门板从合叶脱落下来。
  译文2:(门不知何时已掉落)但旁边两座做工粗糙的门柱还挺立在那里。
  译文3:高大的门旁,仍立着两块粗石,可上面的门拱却不知何时早已脱落。
  译文的意象必然来自于原文,但并不是所有的译者都能将译语中的意象表达得完整、鲜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准确是意象成功再现的先决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译者在翻译语义的时候,还必须有意识地考虑如何使译文中的意象完整、鲜明。意象是否完整涉及到重构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不仅是一个语义转换的问题,需要译者专门在意象上下功夫。如下例:
  “We beheld the gray front of the old parsonage terminating the vista of an avenue of  black ash-trees”
  译文1:一条大路,两旁白蜡树成林,路尽头可以望见牧师旧宅的灰色门面。(夏济安译)
  译文2:在一条幽静的两旁种满黑涔树的大路尽头(处)可望见牧师原住所的(那)灰色的大门。
  译文3:可以看见牧师住所的灰色旧门面,远处是黑涔树成林。
  译文4:依稀可见,旧宅门前,一条大路,两旁黑涔。(漏译)
  译文1中, 夏济安先生将意象的结构作了调整。原文中an avenue of black ash-trees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大路两边栽满了白蜡树的情形。夏济安先生用的是“一条大路,两旁白蜡树成林,”非常简洁,“成林”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两个意象并置(没有用连词或介词),使得意象的再现非常的鲜明。
  “It was now a twelvemonth since the funeral procession of the venerable clergymen, its last inhabitant, had turned from that gateway towards the village burying-ground.”
  译文1:一年前,他的灵柩从园门里迁出,移向村中的公墓,也有不少人执绋随行。
  译文2:宅子前任主人是位德高望重的牧师,一年前过世,送葬人们抬着棺材穿过这扇门走向村子的墓地。
  相比较之下,原文the funeral procession并没有具体的意象, 译文1中,译者根据原文的提示,将其具体化,成为“也有不少人执绋随行”,也是译者意象再创造的结果。相比之下,译文2的文学色彩则逊色很多。
2.2 意境的传达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境有两种,一个是物象之境,一个是情感心绪之境。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赵则诚等,1985:640)
  文学作品中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创造的意象很好地再现了大千世界中的万千物质的和精神的景象。“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象”即是“意”与“象”彼此生发的两个方面的相融和契合。(汪裕雄.意象探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即要传达原文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那颗体验着审美情感的心灵。力求达到明其意,同其境,收其韵。要到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
  “…was almost overgrown with grass, affording dainty mouthfuls to two or three vagrant cows and an white horse who had his own living to pick up along the roadside.”
  译文1:荒草丛生,偶有三两只乌鸦来琢食,还有一匹靠在路边吃上几口来维持生计的老白马 。
  译文2:杂草蓬生。偶尔有两三头失群的母牛在吃草,那头老白马以捡食路边的杂草为生,在这里可以吃到美味的鲜草。
  译文3:杂草蔓生,鲜有牛马,停驻其间,低头觅食,沉默不语。
  译文4:偶尔有两三只乌鸦飞来,随意啄食,在路旁觅食的那头老白马,也可以在这里吃到几口可口的美餐。
  在这里,译者4将cows变成“乌鸦”,有很多学者论述过,褒贬不一。但人们公认译者将这个场景描绘得非常到位。一方面,可以看到译者在语义转换上的技巧,将一个结构紧凑的短句展开成几个分句,语调舒缓;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译者意象的重构,乌鸦(随意啄食)和白马(在路旁觅食)的形象并不是完全包含在原句中,而是有译者的创造。译者要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自己就必须能够感知原文的意境美、体验并理解这种美,然后在译文中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意境的创造要求达到物我水乳交融,即意 与境浑,心与物共。”(孙迎春,2002:87)作者是意境的创造者,他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产生某种意境。译者首先是原文的读者,需要细心品味文中之境,让自己如身临其境般去体验作者的审美情感,之后通过再创造将原文的意境传达给译文的读者。文学作品通常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因此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意境,才能将译文读者带到原文的意境美中去。
三、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意境美,追求实境与虚境的和谐统一。意境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冲击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具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性,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再现原文的意境十分困难。为了更好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把握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意境,体现出意境的核心内容——模糊美,即含蓄美、朦胧美。事实上,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当中,译者对原作不单单是进行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而且更重要的还要进行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
参考文献:
[1]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陈原,许均.翻译与语言[J].译林,2000,(4):15-18.
[3]夏济安.夏济安日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郭沫若.论文学翻译工作〔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5]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6]汪裕雄.意象探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7]陆洋.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1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