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世界哲学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世界哲学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历经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内容多彩,形式多样,内涵深邃,彰显出了宝贵的中华文化底蕴。近年来,传统节日文化已略呈衰弱之势,节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淡化、异化、表面化等几点困境。面对这些困境,要全体社会成员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齐心协力,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拓创新,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鲜元素,加强节日文化相关研究,发挥教育、媒体、商业的推动作用等等,为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

  社会日新月异,生产力飞速提高,物质基础的变革必定会引起文化上的改变。新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一些困境。客观准确的分析认识这些困境,是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承途径的必要前提。
一、传统节日文化日趋淡化
  从最近几年各地的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习俗和仪式活动等都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已经趋于失传了,而且根据不同地方的节日特色,这种淡化趋势地域之间程度有所不同,过节的氛围的淡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追求其原因,这与外部西方节日的冲击和内部国家自身社会结构的转型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性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人们开始以自觉的或自发的态度来寻找迷失的民族文化自我,于是,民族文化受到空前的重视,开始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寻求对内求得团结和统一、对外则要求独立和差异的这样一种适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1]随着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且相互渗透,尤其是伴随西方国家经济霸权而来的文化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挑战。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2]如何在这股世界大浪潮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坚持中国节日文化的独立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洋节日的渗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正如美国学者弗兰克·宁柯维奇在《文化外交》一书中指出的:“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但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3]目前,我国也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来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使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民俗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例如传统节日假日的法定化,一些传统节日中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民俗活动,由于受到法定节假的支撑,民俗活动的开展有了时间保障,这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深刻的意义,但是这也不抵西方节日在中国火速发展的势头。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普遍流行,迅速在中国占领一席之地,这与商家和媒体的为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遗余力地对洋节推波助澜是密不可分的。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圣诞树、圣诞晚会、苹果、圣诞帽、玫瑰花和巧克力等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成为大街上的主角。另外中国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更加宽容的态度,对西方节日的争相追捧,一定程度上给西方节日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可能性。
  在这个更具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社会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奔放性、浪漫性、娱乐性等的确独具魅力,值得学习和借鉴,然而我们在发扬人类文化的时候不可本末倒置,作为一个中国人,保护和传承本国优秀节日文化传统的责任义不容辞。
  (2)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
  传统节日文化源于中国农业社会的。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步入一个现代的工业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高科技飞速发展、公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农业文明中维系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的生存的解决温饱性、交往的血缘关系性、祭祀的家族国家性等日趋发生变化,这些引发传统节日文化的淡化是在情理之中。
  以春节为例,过去春节前一两月大家都会纷纷忙着办年货,置办新衣服,制作各种干菜和精美的糕点,包饺子等等,在忙碌中体会新年的乐趣。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日益便捷化、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日益发生变化。可口的食物和漂亮的新衣服在平日就能够得到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过年情节,节日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大大的减弱。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大多数人都会忙于工作,不会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过节上,甚至有的人为简单省事,把所有亲戚聚在餐馆,一起吃顿“年饭”的功夫,节就算过了,春节原本的守岁、拜年等活动逐渐的被简单化或省略,过节意义就此大打折扣。
  在目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传统节日的很多礼俗和风俗被“现代风尚”所削弱。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良演变现象引发的传统节日变味
  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出现各种不良演变现象,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传承带来巨大挑战。导致这种异化的主要因素是,巨大利益驱使下的商业化浪潮和腐败现象。
  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充分利用假日黄金周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旅游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餐饮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正常合理的的商业活动能够推动节日形式的多元化,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这种商业活动不合理的话会危害百出:宾馆饭店的“年夜饭大PK”花样百出,传统节日应有的饮食文化元素缺失;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成了商家月饼大比拼的关键时机,一些商家卖过期月饼,使人们对节日食品的信任度降低;清明节的祭奠仪式在商品化的社会里也变了味道,令人眼花缭乱的祭品浸天飞舞,从传统的纸 钱、香烛演变到“别墅”、“小姐”、“宝马”等。传统节日价值观念在异化,传统佳节原有的意义被商业泡沫歪曲抹杀了。腐败现象助长传统节日的不良演变。近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提倡反腐倡廉,但由于巨大利益的驱使,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中华传统节日中的礼尚往来的形式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作是巴结领导的黄金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了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以压岁钱为例: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由长辈向晚辈分赠钱币,借以祝福,这是用来表达亲情的温暖,体现了浓郁的民风民情。在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主要是图个热闹、吉祥。而现在许多人把孩子当成交际应酬的工具,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几乎都是那些父母身居要职的孩子。以月饼为例:2007年中秋节前,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某食品厂生产了一系列的“黄金月饼”.其售价从2180元到26160元不等。而这些月饼则是普通百姓所无法“垂青”的,“黄金月饼”的背后掩盖的是一种“另类腐败”—对那些有所求又不好明示、想送礼又怕惹人眼的人来说,给领导送盒“月饼”实在是“曲径通幽”。[4]由此可见,传统节日被部分人以非法目的利用,破坏了节日本该有的浓厚节日文化氛围,诋毁了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文化形象。
三、过节趋于表面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逐渐被遗失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了解首都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情况,从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底,对首都3778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对于那些影响力比较大、流传性比较广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起源、传说及习俗等,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其比例占85%以上。但对于端午节和七夕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小学生对其相关的传说则了解不多。[5]这些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还需要他们的传承。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孩子对传统节日日期、传说、起源等知之甚少,这与目前过节表面化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
  传统节日的部分形式内容被保留下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节日的娱乐功效被人们扩大,但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不免增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在这些发展困境面前,一些人开始否定传统节日文化,认为这些传统的东西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巨大“诱惑”下,认为中国的这些传统因素已经“过时”了。其实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否定传统节日文化,丢弃历史给我们的“财富”,而是要一如既往的秉承这些优良传统,并且紧随时代步伐,为传统节日文化开拓一条能够体现时代性的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8页.
[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3]张骥,韩晓彬.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6页.
[4]肖琴.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船山学刊,2009年.
[5]王颖.首都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现状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shijiezhexue/2783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