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世界哲学 >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深层次探讨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深层次探讨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世界哲学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制度性层面和认知层面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因此,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总体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急风暴雨式的改革,而应该走渐进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理性对待;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81-03
  当前,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居留于城市并转化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农民工市民化”,这样的一个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在全国部分地区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广东的广州,农民工的积分达到85分以上可以申请城市户口;[1]江苏南京则是符合条件的优秀的农民工可以申请城市户口。另外全国很多地区正在酝酿出台相关的方针政策,正在把农民工市民化逐步由理论变为现实。
  总体来看,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真正成为工业化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从目前情况尤其是部分地区的实践效果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
  一、制约大规模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分析
  (一)根本性问题,制度性问题
  目前,尽管各地区的户籍政策和相关政策有所松动、有所改革、有所突破,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中国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牢固。现在的农民工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其主体,总数达到了1亿左右,已经占到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相当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来到城市或在城市出生长大,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2]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改变城乡二元体制这个根本性的制度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于身份的差异,就造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一道鸿沟。不仅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依旧在继续,一些政府官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户籍制度是始作俑者,只要农民头上带着‘农村户籍’的头衔,不管在哪里都是被称作农民。”因此,他呼吁取消“农民工”这个带有歧视意味的称呼。[3]从长远来看,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相关附加利益,最终实现全国人口的统一身份管理,使户籍真正回归到其最初的人口管理作用,这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不过,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要一时打破尚不具备条件。因为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切不可轻举妄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原来附着在城市户口上的福利,正在被慢慢剥离。除了极少数大中城市外,就一般中小城市而言,市民身份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下降。那些大城市的户口所带来的优惠,如高考升学、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对于农民工而言,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中小城市应该是农民工的较为理想的选择。恰恰就是这些中小城市,市民的福利相对较少且正在被从户口上剥离。而随着农村的变化,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许多农村的生活也逐渐向城镇看齐。此消彼长的结果使一些农民工认为家乡和城市的区别正在缩小。城市生活就变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加之近几年经济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而一些原本是农民工输出大省的省份又加大了对返乡农民工的扶持。因此,一大批农民工又由城市回转到家乡。这实际上是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定程度的逆转。这样看来,就算将来农民工取得城市户籍的障碍基本消失,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也不一定非常强烈。
  城乡二元体制造就了农民工的双重身份:既是工人又是农民。要农民工完全舍弃农民的身份,在目前来讲,条件也并不成熟。虽然,现在的农民工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群体。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完全舍弃农民身份,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就连我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一群体都有一定的“乡土情结”。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完全放弃土地收益,舍弃农民身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作生理 “断乳”,因为这意味着放弃在农村的土地和各项福利。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并不完善。据统计,到2010年年底,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保险人数分别达3284万人、4583万人、6329万人、1990万人。虽然较前几年有较大变化,如2005年年底参加工伤、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分别为1252万人、489万人,2006年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4]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在最基本的保险方面,相当多的农民工都没有真正的保障。而且,从现实情况看,相当多的农民工在劳动权益、政治权利和城市发展的话语权方面没有真正的地位和保障。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从一些地区的户籍改革情况来看,农民工还是多有顾虑,而且这些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2008年11月,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南京市优秀农民工落户城镇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在南京市获得市以上表彰、嘉奖或被授予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自愿申请落户南京市城镇户口。在当年全国首次评选的优秀农民工中,南京就有50人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农民工称号。可是到了2009年,除了其中的一位叫刘国彦的农民工主动申请并成为自南京出台优秀农民工落户南京新政后的农民工落户南京第一人外,再无其他人进行申报。经过记者的调查,主要原因就是和土地有关,多数人的理由都是“舍不得老家的地”。[5]这表明很多农民工对于在农村所获得的土地收益还十分看重,并将其视为一定程度上的退路和生活保障。这样,尽管城市户口有一定的诱惑力,许多农民工却不愿意放弃农民的身份而加入城镇户口,因为保有土地就意味着留有退路。而从刘国彦取得南京户口以后的经历来看,这种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不仅是他无法以&ldq uo;城镇居民”名义参加社保,他夫人也无法参保,而且成了“黑户口”,不仅没有城市福利保障,连农村最基本的保障也没有了。[6]虽然,他的事情后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农民工市民化要遇到很多障碍,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这必将使相当多的人尤其是不如他的人为之望而却步。
 这样看来,要农民工放弃其在农村的土地,存在现实和心理两个障碍。一方面取得城市户口,会造成物质利益保障的流失,而城市户口的获得不会短期内形成对这种物质损失的补偿。同时,这种流失会造成农民工心理上的恐慌和失落,而且这种失落和适应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也就是“心理上的断乳”期会更长更难以适应。从我国的历次改革来看,缓慢的渐进式是常规模式,而农民保守性又相对较强,因此,这项改革的推进必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接受过程。
  (二)财政问题
  从上述的论证可以知道,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必须要有比较完善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跟进,这需要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作为保证。因为这个进程涉及的人群数量相当庞大,据统计,到“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4] 目前各地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省份支出较多, 2009年,杭州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已达2855元;[7]而中西部城市相对较少,据2010年上半年的统计,呼市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达666.35元,2010年1—11月大同市城市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达1297.92元。以其中的最低数字为计算依据,以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为基准,假定一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话,其所需的各项保障和配套资金将是天文数字。假如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又没有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作为保证的话,即使农民工取得市民身份,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他们是否会面临较大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失业人员或新的城市弱势群体,因为生活无着,而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这都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形势来看,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还只是基本维持阶段,真正充裕的只占少数。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土地拍卖所获的受益,这也是近些年来房地产业火热的表现。不过,随着房地产业的寒冬即将到来,全国多个地区的土地招拍都出现了流拍现象,难免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以后地方政府恐怕更加难以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
  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理性分析
  从上述情况来看,要理性对待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全局进行考察,既有政策上的重视,理论上的探讨,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步骤和策略。
  (一)全国统筹,重点推进
  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要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进行全国统筹。但是,这不等同于在全国所有地方都一同开展。对于全国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相关的改革。有条件的省份和地区也不应齐头并进,一哄而上,而是要抓试点,选取条件较好的城市作为实验,如广东的广州市、上海市等沿海省市就可以作为试点。而目前,这些发达城市确实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在试点城市开展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探索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农民工市民化的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升华,不断深入。
  (二)重视舆论宣传教育,加强思想引导
  舆论宣传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舆论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视。同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减少社会对于农民工的不良印象,弱化对于农民工的刻板印象,提高社会对于农民工的认可和尊重。还有,也要加强对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升,使之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总之,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既要非常重视,又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要有条不紊地全面深入地展开,努力夯实基础,做好准备,切忌盲目上速度,甚至是大搞一刀切、进行大跃进。同时,也要有舆论宣传的配合,也就是要两手抓,既要抓物质层面的落实,也要抓精神层面的改善。
  [参考文献][1]广州将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 85分有望入户[N].广州日报,2010-10-19.
  [2]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6-21.
  [3]卢展工.在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1-12.
  [4]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农民工收入五年增一倍[N].人民日报,2011-2-14.
  [5] 汪晓东,蒋德.南京鼓励优秀农民工落户政策遭冷遇[N].人民日报,2009-7-24.
  [6] 南京生活信息博客.农民工享受同城待遇难[EB/OL].新浪网,2010-2-21.
  [7] 杭州2009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5.9%[EB/OL].财讯网,2010-1-15.
  Rational Analysis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ization Path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shijiezhexue/2792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