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重视个体心理差异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重视个体心理差异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当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个体的深层心理状态对思想观念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对主体自身行为的选择与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状态的差异特征,找出应对差异特征的对策,对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差异 ; 思想政治教育 ;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而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最后由个体的思想观念再外化为学生的外在行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个体深层的心理状态对思想观念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对个体自身行为的选择与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状态的差异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总结教育的规律,对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大学生个体心理差异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发展最为激烈的阶段,在大学时期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会影响其一生的重大问题,然而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过大,这样就会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从而造成他们对挫折的抵御能力非常薄弱。同时,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加强,有这强烈的自尊心,一旦这种强烈的感情受到了某种打击,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状态。
  (一)学校竞争的激烈
    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面对和自身能力水平相当的同学,许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压力。由于每个学生曾经都是竞争的胜利者,对自身的要求和期望就会更大,然而现实激烈的竞争又无法满足他们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他们又会遇到其他高校优秀学生的竞争压力。如果他们因为竞争的失败而产生懈怠的情绪,对自身失望,对学校失望。那么,教育者要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呢?
  (二)家庭环境影响
  独生子女家庭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成长特征。独生子女家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产生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但他的存在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优良的素质但也存在许多心理缺陷。比如:叛逆、任性、脆弱、懦弱、独立性差、自尊心强等等。同时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亲兄弟姐妹,所以经常感到孤独,同龄伙伴的陪伴时间也十分有限。因此,在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上,个体融入整体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阻塞的现象,他们的心理环境长期得不到开放,心理疑惑得不到良好的释放和疏导,这样的问题就会日趋复杂。
  (三)社会环境的多元化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导致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并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并对自己的前程产生怀疑甚至是彷徨。由于每个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所接受的影响不同,他们的心理体验就不同,导致了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又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产生个体的差异。这种心理差异的客观存在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发挥是建立在个体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之上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但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反而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负面的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尊重个体心理差异的同时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解决并引起重视的,是一种遇到问题,才解决问题的被动状态,还有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道德问题来解决的现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准确的把握,做到事前的预防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大学生个体心理差异的表现
    由于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影响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对教育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构成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味的忽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就是在否定个体存在的意义,就会失去教育规律总结的根本动力,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一) 从认知上看,重视社会要求,轻视个人价值
  认知是大学生在一段时间一定的环境内,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的积累,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的具有阶段稳定性的特定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自身固定的认知定式。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灌输到个体思想中的正确思想就是由认知内化到客体的内心的。在内化的过程中,如果客体已经形成了稳定而又正确的认知结构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指导他们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使个人的思想与社会的要求达到统一。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统一的教育目标,规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使教育对象更符合社会的教育要求轻视了个人的价值和需求。由于过度的强调社会的外在要求,甚至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缺乏实效性。
    (二)从情绪情感上看,缺乏情绪教育,缺少感情沟通
  情绪是任何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特殊感情。人是复杂而又特殊的研究客体,他们的复杂就在于他们有意识有感情,甚至人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掺杂着情绪情感的因素。可以说,思想在进入认知之前就首先要经过情绪情感的过滤和选择,愉快的情绪和与教育主体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深切的信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实践表明,凡是伴随着一定活动的使人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都能使这种活动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则是这种活动受到抑制。重视对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做情绪的主人,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不仅有利于他们内化思想的整合,有利于发现学生错误行为的真正原因。比如: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道德问题去解决的现象就是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行为的原因,从而把学生的心理缺陷上升到道德伦理的缺失,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伤害他们的情感和信任。这种危险的心理状态长期得到 负面的强化。最后,必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然而,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背后不仅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受教育者本身的心理封闭和强烈的自尊心也是导致其后果的主要原因。人具有理性亦有情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重视对学生控制情绪的培养,同时也是教育对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的情感,这样才能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总结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
    (三)从意志上看,培养方式单一,载体缺乏
  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际效果的保证,是通过克服主观意愿和客观困难再能取得成功的心理状态,正确思想的灌输,都是因为有意志才保证了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放弃。在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以及和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往往需要意志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达到由知到行的飞跃。由意志产生动机,再由动机产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愿望和理想。所以,意志这种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而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有力保证,是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心理基础。高校对个人意志的培养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培养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过多运用的是显性教育,引经据典的直接对教育对象予以劝导和教育,轻视运用各种载体营造教育氛围的隐性教育。然而,这种居高临下的强烈灌输和明显直接的外部意图往往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的心理和对抗的情绪。无形中强化了教育对象的客体地位,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思维定势,是学校对个人意志的培养流于形式,不具实效性。
    三.重视个体心理差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教育地位,尊重,理解,爱护,服务每一个学生。真正的把教师和学生共同置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主体地位,尝试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因势利导的为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与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个人的心理差异得到合理的尊重和重视,个人的价值与需要得到恰当的实现和满足,使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亲身经历去创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激发主体的能动性,以理解为前提去引导他们,以尊重的态度去教育他们,就会将这种正确的思想真正的深入学生的内心。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个体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二)情绪控制的教育
  情绪控制就是培养大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性。它往往是由情境引起的,一旦发生即难以控制,且表现于外,当情境影响减弱时,情绪也随之减弱或消失。所以情绪是一种不稳定,经常变化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这样的心理状态为环境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积极乐观的情绪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愉快的心情自然会有益于学习和生活,反之,一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就必然会对教育的过程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既然情绪与情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做情绪的主人,正确的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情绪的特点,在发生不良情绪的情境中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在愉悦的情境下也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要时常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疏导他们对于沮丧的情绪要有合理恰当的抒发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开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时刻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三)情感的教育
  首先,情感教育就是要以情感人,达到教育的目的。人类的情感具有感染性。具体来说,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到另外一个人的情感,反之,他人的情感也能影响到自己的情感,这样就会产生情感的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互动,因此思想政治的教育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同时用优秀的美德和正确的规范去感染学生,通过情感互动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维护师生之间的信任感,采取多鼓励,多认可的教育方式,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之前,教育对象就与教育者签订了心理契约,是双方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在相互感知认可各自期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隐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一种双向的,非正式的,动态的心理期望。可见,每个个体对自己都有一定的期望值,希望通过教育者的帮助来实现对自己的期望与要求。这个心理契约既然是双方共同认可的,教育者就可以借助这种最初的信任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关怀教育。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典范来教育他们,对于他们的心里疑惑多做沟通疏导的工作,对于他们的成绩应该多认可鼓励,不要吝惜对学生的每一个鼓励和赞美。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隐性显性相结合的教育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的教育手段是常见的,教育的内容和意图往往表露明显,容易给教育对象造成抵抗逆反的消极情绪,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今,我们提倡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就是要弥补现象教育的不足,促进现行教育目标的落实,协调完善学生的个性。隐性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意图隐含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无声的引导教育者自然融入到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景中,使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觉的接受熏陶和影响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的这种特点往往比显性教育更容易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个人意志的培养就需要隐性教育的方式,用人格魅力、感性事实、榜样典型去感染和影响受教育者,最终才能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心理氛围,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个体的差异是人们个性发挥的动力,是人类创造性和能动性的源泉,更好的尊重个体差异并掌握正确处理的方法和策略,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思想是源,行动是流,源远才能流长;思想是根,行动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准确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成敏:《心理环境: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华商 2008年第20期
 [2]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峰、姚本先:《心理学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黄彦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情绪和情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
 [5]曹威麟、诸葛相丽:《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校研究,2009.8.
 [6]张铤:《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黑龙江高校研究,2009.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660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