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浅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策略

浅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策略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一、引言

  “别来管我,烦不烦啊?”这句话在中学生的口中早已屡见不鲜。为什么从前听话的乖乖女,会变成如今的“野蛮女生”;为什么从前妈妈怀中温顺的小羔羊,会变成如今桀骜不驯的“野马”……这一连串的为什么,都会令我们感到很寒心酸鼻。

  从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初中生,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体貌、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初中生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管理,常与教育者“顶着干”、“对着干”,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我行我素,充满着敌意。这种现象若长期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鉴于此,及时分析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科学、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进行自我控制,塑造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自身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5岁是第一个反抗期,12-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在第二个反抗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成人意识也逐步萌发并迅速发展,他们积极追求成人的社会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不再愿意接受家长和教师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初中生思维还不成熟,认知的偏差程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偏激,固执己见,自尊心很强但不能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尊严,一旦受到挫折、失败可能一蹶不振,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看成是吹毛求疵,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

  2.家庭的因素

  当孩子进入第一个反抗期即2-5岁时,一上街孩子总是不停的要买各种零食,各种玩具等,如果不买,就大哭不止,耍赖躺在地上,甚至砸东西、打父母,那时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他们没意识到每一个生活?节都可能蕴含重大的教育意义,儿童教育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助长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毛病,此时他们总以哄骗、屈服、放纵的方式去搞定孩子,而不去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原因,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刁蛮、任性、孤傲的性格,一旦在生活中他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批评一直贯穿在孩子的成长中,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使得孩子惧怕,与之产生隔阂,排斥家长。比如孩子说谎,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孩子宁可承受说谎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也不告诉家长,这说明家长和孩子在相处方面出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中惧怕,排斥家长,说了反正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信任与帮助,反而还会被一顿打或者骂。长此以往,就养成了爱说谎的“坏孩子”。

  第三,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方法上仍然秉承“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能进一步拉开孩子与家长的距离。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年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缺少理智,恃强凌弱,在爱的名义下施暴,不过是一个野蛮无知穿着西装的野人。暴力教育可能会解决眼前问题,但它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懂事,反而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重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最终造成孩子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越来越听话,在进入第二个反抗期的时候,他又怎能不是那个最逆反的“坏孩子。”

  3.学校的因素

  从教学上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用考试、分数、优生等这样一种八股教条来衡量学生的优与差。繁重的作业、考试会使孩子内心产生厌学情绪,并且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而是采用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压服或惩罚的方法,过分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到压抑,使得学生把老师的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视为是专门针对他们的,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做本来愿意做的事,甚至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对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大的过错,教师也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结果是“差生”不喜欢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情感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三、逆反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得到增强,拥有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精神,但仍存在诸多消极影响:

  (1)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皆是爱逞能、爱冒险的“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的“伪君子”等,他们无端的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的态度;

  (2)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的思想教育采取盲目的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话;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态度,以偏概全的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阴暗面。   (3)有些青少年由于?N种原因,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做出一些过分行为,比如屡禁不止的校园暴力事件,甚至有的与老师公然对抗,上演了一幕幕如安徽蒙城群殴老师、山东平度群殴老师等教育悲剧。

  四、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初中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如果引导得当,有可能将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反之则可能会成为个人报复心理和反社会行为的温床,危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1.增强自身情绪调控能力

  首先,家长或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引导初中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多课外阅读,读古诗、读宋词等,修身养性,使之逐渐形成辩证的思维观,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分析、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客观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抵制或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作为子女或学生,要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语言可能不恰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要多体谅、多理解。

  2.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一是加强沟通,多陪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多带孩子户外运动、旅游,释放压力,开拓孩子的视野,融入孩子的世界,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需要”长期没能满足,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因此,对孩子内心需要的了解是父母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多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与孩子的共同爱好和兴趣,在活动中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掌握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化解孩子内心的矛盾,要给“不准”一个充分的理由,从而消除逆反心理滋生的土壤 。

  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不能一味的操办,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不要总是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看,应该给他们足够的自由,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处处被管制。遇到事情,也应多给孩子商量,充分尊重孩子。

  三是给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赞扬,不要把他当成坏孩子看。虽然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是,我们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赞美自己的话。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希望得到好评和赞美,特别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为此,为人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3.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是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为他们提供闪光的机会,从而避免学生因逆反而产生的对抗心理。

  二是理解、尊重鼓励学生。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和处境,杜绝粗暴的惩罚、无休止的唠叨、无端的干涉和盛气凌人的训斥,要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学生,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长处,克服缺点、毛病。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更要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三是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讲究语言艺术。在批评和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害怕、委屈和仇恨。特别是遇到学生与教师“对着干”时,教师要理智并冷静,防止把话说过头或对学生有过激行为,更加地激怒学生,避免安微蒙城殴师的悲剧,事后再心平气和的处理,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五、结论

  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杂症,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4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