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如何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34-01

  人物描写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想要成功地进行人物描写,需要注重观察与发现。想要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需要多种方法,心理描写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在实际的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笔带过的心理描写。如“语文课开始了,这节课讲评试卷。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得不好。试卷拿到手,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段话简单地说了自己的心情是“紧张得要命”和“很是伤心”,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读者读完之后也没法产生共鸣,到底是如何紧张?伤心程度又是如何?我们并不知晓。如果要使读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地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一、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写自己的内心变化。主要又可分成三种: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和感觉描写。

  1、内心独白。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小学生写作,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也就是内心独白。一般情况下,内心独白要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例如要描写上个例子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看电脑,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考试前还不认真复习,还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偷偷玩手机。老师啊,求你大发慈悲让我及格啊,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求您了!”通过内心独白,把一个紧张等待着发试卷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我的心情。再例如《穷人》中安娜的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通过内心独白,把安娜当时的状态写得非常具体,也可以从中看出安娜的善良,体现人物品质,丰富人物形象。这一方法也是进行心理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2、幻觉描写。幻觉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似乎看到”“仿佛听到”“好像在说”都是这种方法中常用的词语。人在超过正常情绪的范围内,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同以上文等待着发试卷而过度紧张的“我”,由于过度紧张:“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声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快要不能动弹了。”通过幻觉描写,“我”的紧张更加具体了,也使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3、感觉描写。通过直接描写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直观地让读者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体验会更加深刻。继续上述的例子,如果我们可以继续写下去,这时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读者也跟着“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成功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上去感受“我”的心情。

  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能够直截了当地反映作者的心理变化,如果能够借助语言、神态、动作反应内心的的变化和通过环境描写去间接反映人物心情变化,也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2、环境描写。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通过环境的渲染,衬托出“我”当时的心理变化。如通过客观环境来反映紧张心情: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9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那刺眼的红色字写着――58,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通过周围环境以及同桌的分数来反映自己的当时的心情,也可以很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上述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会揣摩人物在不同心态下神态、动作、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同,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尽细腻的刻画,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52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