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浅析

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浅析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65-02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变得更加普遍,这已成为高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研究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厌学现象

  (一)消极学习

  这部分大学生从表象来看能够正常上课和学习,但是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有的聊天、上网、玩手机、看小说或者睡觉,无视课堂纪律。

  (二)盲目、被动学习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考的内容就厌学。他们总认为是在为别人学习,不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三)重“官”轻学

  大学生中有着一批“当官族”,在大一新生中最常见,在他们眼里,当学生干部比学习更为重要,因为当干部可以扩展自己的朋友圈,能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懒散懈怠

  这部分大学生大多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抱负,把进入大学作为人生理想的完成从而放弃更远的追求。有的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以玩为主,厌烦学习。

  二、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紧张感的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紧张感的消退。有些学生在高中通过非常努力刻苦的学习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在进入大学后,认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不用再像高中那样刻苦学习了,就开始慢慢放纵自己。第二,紧张感增加。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是班上的尖子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进入大学以后,意识到人外有人,于是急切地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种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由于给自己的压力超出自身负荷,造成身心疲惫。其中还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极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学症。

  2.学习动机的不明确

  一部分学生总是抱怨所学专业不好,就业前景不明朗,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高中时期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对大学有了一个超现实的憧憬,在上大学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但出于家长的期盼与社会的舆论压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变得模糊混乱,久而久之形成了随波逐流的心理,最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厌学。

  3.自我调整能力不足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然而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有些大学生甚至用高傲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加之大学生对毕业后理想生活的憧憬与现实境况形成强烈反差,造成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心理矛盾,还有个别学生由于起点较低,素质偏差,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社会需求不匹配,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学生一受鼓舞便大为振奋,一遇挫折便灰心气馁,在情感上自我意识较强,情感动荡复杂而微妙,经常处在自身矛盾之中。大学生自我的心理调整能力不成熟,对于痛苦和挫折没有应有的承受能力,容易使自己处于一种一蹶不振的状态,失去改变的勇气,久而久之出现软弱无力、消极怠工等现象,在学习上表现为不自信、学不进去也不想学习。

  4.意志较为薄弱

  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脱离家长与繁重学业的束缚后就像脱缰的野马冲进缤纷的世界,他们正值精力充沛、好奇心强、贪玩好动的年纪,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繁杂的社会诱惑面前缺少自控能力与辨别能力。许多高中优秀的尖子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游戏,更有甚者深陷各种娱乐之中无法自拔,将学业抛之脑后。这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由于长期懒散与游乐,不能适应大学学业的氛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荒废学业。

  5.情感引发的问题

  大学校园生活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情感,青年学生在享受纯真情感体验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情感控制能力与处理问题的成熟心理,在面对感情困惑的时候,常常无法控制情绪的波动,感情甜蜜则情绪高涨,遇到问题则情绪低迷,甚至深陷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容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二)外部原因

  1.高校扩招政策给大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冲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逐渐由“精英式”转向“大众化”,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上大学机会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教学资源的供应速度远比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匮乏,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需求,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大学课堂教育的吸引力,实验资源的匮乏导致学生屡屡逃课等等都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2.社会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经济因素。高校扩招政策普惠学生的同时也给部分经济拮据的家庭带来沉重的包袱。为了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改善校园生活,不少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做兼职挣学费与零花钱,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在学业与经济之间失去平衡,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打工上,导致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就业因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应用性不强等现实情况,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久而久之产生消极心理与厌学情绪。

  外来诱惑因素。物质上的攀比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网络游戏容易导致学生沉迷娱乐,不健康的休闲娱乐容易挫败学生的上进心,这些外来的诱惑因素就像隐形的绳子牵制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忘了上大学的初衷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避免和消除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重视大学生的厌学问题,充分预估厌学问题带来的危害,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根据学生的厌学状况来采取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从内因上调动积极性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避免和消除厌学心理尤为重要。

  1.树立自信心,找准目标定位

  大学校园生活就像踏入半个社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离开父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生活。面对陌生环境与新的朋友,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大学学习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分步走”计划,对于适应新环境要有一个调节自己适应能力的信心。

  2.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增强自控能力

  大学校园生活中学习仍是主旋律,适当参加校园活动不仅能放松自己,更能结识更多的朋友,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适度的劳逸结合无论对于身心还是体力都是一种合理的放松,有利于情绪的控制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

  (二)从外部积极寻求帮助

  面对独立、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少学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如何解决至关重要。及时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困惑,积极与他人沟通,踊跃参加集体活动,主动融入集体生活不仅可以消除孤独感,更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学生发现厌学心理而无法通过自身能力来缓解或者消除时,应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如向好友倾诉,寻找情绪合理宣泄渠道;向家人倾诉,寻求亲情慰藉;向老师倾诉,寻找矛盾根源,学习方法与解决措施;向专业心理咨询寻求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创新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指改变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互动型”教学模式转变。“互动型”教学模式重在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调动课堂氛围。“互动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完善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考试前老师敲定考试重点,学生学完只记住所谓的“重点”,“重点”以外全是盲点。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等,通过多渠道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放松情绪。

  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通常采取的授课方式只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学,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求知若渴。除此之外,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学校与教师在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提升综合素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生归属感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减少外界复杂环境的消极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从自身发现不足,自觉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大学生厌学心理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已不仅仅是一项心理问题,更多的是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学校、学生与社会应引起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原因,积极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13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