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解释学Hermeneutics一词从何而来?一般认为,解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源于Hermes。Hermes汉语音译为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发明、灵巧之神,也是众神的信使。作为信使,Hermes的任务就是往来于奥林匹亚山和人间,将诸神的消息和指示,传达给人间的凡人,沟通彼此。因此,Hermes作为一个词根,表示“言说”、“解释”或“翻译”等。[1]

  解释学Hermeneutics,又称阐释学、释义学、诠释学,广义指对于文本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狭义指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等分支、学派。文本(text)最初指所要解释的古代典籍、神谕、圣经以及法律等。在解释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文本”一词的内涵不完全相同。自狄尔泰之后,“文本”一词不再仅仅指形诸文字的书面材料,它还包括一切人的精神的“客观化物”。而海德格尔则认为,“文本”作为解释学的对象已经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本”,也不再是人的其他精神客观化物的“文本”,而是人的“此在”等。[2]

  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部分:

  一、将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待解释的“文本”,把理解和解释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释学是关于文本理解的理论,文本的表现形式是体现精神的外在物质载体或符号,如语言、文字、著作、艺术品、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理解的实质就是要透过作品的表面,去把握文本所体现的内在意义和精神。体现在心理学中,即把人、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看作待理解和解释的文本。狄尔泰将解释学从对历史文献、文本资料的理解扩大到人的精神领域和历史范畴,并直接把心理生命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现象,而精神科学研究的是人的精神生活,因此精神科学必须采用解释的方法,通过理解和体验使研究者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深处,直观而生动地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意义。总之,以解释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理解或重构文本的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和人的精神世界。[3]

  二、重视理解的历史制约性

  解释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的存在和理解都是在历史中发生、发展的,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心理学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整体把握。狄尔泰认为,人类的今天与昨天是密切相联的,回顾历史、关心社会就是精神科学的主要内容。海德格尔指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理解的动态性决定了个体现在的心理必然会受到过去生活的影响。因此,在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时,必然要从其过去成长的经验和历程来探究现在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应该在现象的偶然性与历史性的具体关系中去理解现象本身。

  三、强调整体性原则

  解释学特别强调整体对于部分的重要性,正由于解释学将人的心理与行为视为可以理解的“文本”,所以在探究其意义与内涵的同时,只有把握文本的整体性,才能理解其真实的意蕴。作为解释学里程碑人物的狄尔泰,在其理解心理学中明确表示心理学的对象并非单纯的认知主体,而是知、情、意有机结合的生命统一体,他认为理解心理学立足于心理生命的整体,强调理解生命各部分对于生命整体的关系。利科则指出应通过综合从整体上把握或理解各部分的意义。解释学在批判理性主义时认为,当人类行为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时,它不是变得更清晰,而是更容易被曲解。[4]

  四、重视人的意义与价值,为人文科学倾向的心理学提供支持

  解释学的目标在于对意义的追求,在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时,意义、价值问题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解释学关注人类的生活,关注正确与错误、爱与恨、人类的意义等;这种研究取向,纠正了实证主义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数字化、简单化的倾向。解释学方法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引入,向自然科学倾向心理学研究取向发起了挑战,强调了人类复杂而多样的心理活动并非用简单的数据就能替代,而应依据理解、解释、体验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解释性”的说明,极大地支持和推动了人文科学倾向的心理学的发展。[5]

  心理学中的解释学取向是把人类的经验与行为看做可以解读的文本,目的是获得对文本意义的生动的理解。由于任何心理现象的部分总是处于一个整体结构关系之中,心理学不应像自然科学那样从各个元素开始去构成因果关系,而应以人文科学的规范,从体验到的结构关系出发,用分析的方法去描述和理解它的多个方面。斯普兰格认为,那种以“意义关系”为特点的整体,与一种历史的发展起来的文明环境处于密切接触状态的整体的人格,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心理学的研究基本途径就是根据历史的研究和日常观察找出人思想的基本类型,然后在人与历史环境,及与其他超主观现象(如艺术、科学、社会生活等)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理解人的整个精神生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44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