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

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摘要:家庭功能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Morris的理论观点基础上,通过一些实证研究介绍了观察、情绪教养方式、家庭情绪氛围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作用,并对家长提出教育启示。

  关键词:情绪调节;观察学习;情绪教养;家庭情绪氛围。

  众所周知,关于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功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的众多心理品质都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以往也有很多的学者研究了情绪调节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Russell等[1]的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可以明显地预测个体的情绪问题,家庭功能发挥过程越好,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就产生的越少。有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家庭气氛能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而父母的消极情绪的表达也影响着儿童的情绪调节[2]。

  也有研究发现[3],那些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较多积极情绪的儿童,其父母的积极情绪表现也较多,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预示器。而且父母消极情绪表达的强度、频率、指向性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而Morris较系统地研究了家庭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及调整的影响,并构建了儿童情绪调节的家庭模型图[4],认为情绪调节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功能(包括观察、教养特征及家庭情绪氛围),及父母特征(如反应与调节、精神健康等)和儿童的自身特征。观察主要是指观察家庭榜样的情绪调节和情绪感染等,而教养特征则主要是指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引导以及对情绪的反应。家庭氛围主要指依恋、教养风格与表达对儿童情绪的调节影响。本文在Morris的理论模型及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实证研究探究了家庭功能对孩子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

  1观察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家庭影响情绪调节的一个原理是青少年通过观察父母情绪表现和互动来学习情绪调节。儿童无疑是最善于观察和模仿的,父母自己的情绪内容和互动会无形中使孩子学习到哪些情绪在家庭环境中是可接受和期望的,以及如何管理这些情绪经历。孩子在观察时,首先会关注到情境所引发的情绪,具体来说,是哪种情境会引发哪种情绪,接着,会观察人们是怎样进行反应的,以及人们进行反应后的结果如何,最后,他们会在相似的环境中运用这种反应模式。如果父母面临一些消极事件时,经常表现出沮丧、愤怒的情绪,也没有很快的调节这些消极情绪,或采取错误的调节方式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方式。有研究[5]表明孩子实际上对父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模仿学习。比如,母亲抑郁的孩子具有有限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与其母亲不抑郁的那些孩子相比,他们也表现出具有更少有效调节情绪的策略。

  另外,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相当的重要,一些父母与孩子的情绪互动很可能是无形的,比如,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沮丧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孩子将会很少可能去观察和学习有效的调节反应。另外,情绪传染也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情绪,并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有研究发现表明情绪传染在婴儿早期就发生了,比如婴儿看见母亲开心的表情时会笑,看见母亲伤心地表明会皱眉头。这就是说,如果父母整天处于某种情绪中,则会无形中让孩子也会感染到这种情绪,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认识到这种情绪感染的影响,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情绪的榜样,以及调节消极情绪的榜样,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表达积极情绪,有效调节消极情绪。

  2情绪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Gottman及其同事第一次研究了情绪相关的父母教养和把它联系到孩子的情绪调节。Gottman等[6]认为能够及时积极对孩子情绪进行回应的的父母会表现出特定类型的教养行为以及具有某种特定的情绪信念,其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调节。他们提出一个元情绪哲学的理论,认为指导情绪涉及以下父母行为:父母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情绪;把孩子的情绪看成亲密或教学的机会;他们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能够移情或确认孩子的情绪;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相反,忽视情绪的父母教养的行为包括父母不安的表达情绪,他们更倾向于不支持或不愿意情绪表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父母的情绪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2.1父母对情绪的的鼓励和控制Berli等[7]研究了15~18个月的婴儿的依恋类型与在学前期时母亲对情绪表达控制的关系,发现与安全依恋类型相比,不安全依恋中回避型的母亲报告了更多的控制孩子的消极情绪表达,而不安全依恋中矛盾型的母亲报告了更少的控制孩子消极情绪表达。可以看出,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达有很多的控制。那么父母对儿童的消极情绪的表达是进行鼓励还是进行控制比较好?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表现消极情绪进行的鼓励与孩子整体的能力呈曲线关系,表明父母过度的不鼓励和鼓励孩子的消极情绪表现都会使孩子具有较多的适应性问题。另外也有研究[8]指出,父母对孩子父母若以严厉、专断、限制或接受模式对幼儿实施控制,幼儿一般会有较强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但也有研究认为,严厉控制下的幼儿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情绪自我控制倾向。所以,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情绪的鼓励和控制对孩子自身情绪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父母允许孩子的消极情绪表达或许存在一个最佳水平,既不能严格控制孩子的表达,也不能过度的鼓励孩子的表达。

  2.2父母对情绪的反应。

  父母对情绪的反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研究,一方面是关于父母对孩子情绪需求和情绪反应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是关于父母对孩子情绪的特定反应方式对孩子情绪能力的影响。关于父母对孩子情绪反应敏感性方面,研究发现[9],如果父母对婴儿发出的情绪信号没有表情和反应,婴儿的积极情绪反应少,消极、冷漠的情绪反应多,更多采用自我安慰或视线转移等情绪调节方式。

  而关于父母对孩子情绪的特定反应方式对孩子情绪能力的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惩罚或消极的反应则会提高孩子情绪唤醒水平,教会了孩子更多的避免压抑消极情绪而不是理解和适当地表达消极情绪。与这个理论一致的是,一些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情绪表现出惩罚的反应与在现实生活中的愤怒情境中表现出的不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逃避或寻求报复)相关,总体上也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社会情绪能力。但是,相反的是母亲表现出应对问题,与其孩子能够建设性应对呈积极相关[10]。研究总体上表明,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消极反应与低社会功能和情绪调节问题有关,孩子的行为问题和父母对其的态度是惩罚或是排解的有密切关系。因此,这表明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父母不仅要做到能够敏感察觉,敏感进行互动,而且互动的形式也很重要,不能对孩子的消极反应表现出惩罚或消极的反应,不然,会影响孩子在生活中的良好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消极情绪的方式。

  2.3教导情绪调节策略。

  当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回应的时候,或许已经无意识地在教孩子调节情绪的策略。比如,在孩子遇到消极情绪时,父母有时会对孩子这样回应,如深呼吸,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其实,这就在无形中给孩子提供一些调节情绪的策略。父母就是在通过与孩子进行的情绪谈话中,影响着其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通过告诉孩子他们对情绪事件的的评价和处理,使孩子能够恰当地掌握情绪表达的规则和调节策略,Davidson[11]的研究表明,常常与父母讨论情绪问题的儿童有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一个研究发现当孩子收到令人失望的奖品时,父母试图帮孩子对环境进行认知重评,比如让孩子把这些袜子当成玩偶,或让孩子把注意力从奖品中移开,这样也可能缓解消极情绪。

  3家庭的情绪氛围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孩子所处的情绪氛围对于整体上的情绪发展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的情绪氛围是家庭关系(比如依恋,婚姻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总的反应,它应当包括家庭成员呈现出的积极情绪,也包括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家庭的情绪氛围应当是它们的总和。当一个孩子所处的情绪气氛主要是无反应性、消极的、强制的,那么孩子就更可能具有高情绪反应的危险,这应当归因于频繁表现出不期望的情绪或情绪处理。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具有反应性的,以及感觉被接受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感到情绪安全性以及能自由表达情绪,因为,他们确信他们的情绪需求将会被满足。当他们知道那些行为是被期待的以及行为不当会造成那些结果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安全的情绪。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动力系统,有4种情绪环境的因素影响情绪调节发展:环境的整体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父母的期待和成熟需求;在家庭中表达积极情绪的程度;和在家庭中表达消极情绪的程度。这些组成家庭情绪氛围的因素主要是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的[12]: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表达性;婚姻关系。

  3.1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被认为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绪氛围的一种反映。一般将亲子依恋的类型划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3种典型的类型。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面临消极情绪时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发现,在应对消极情绪时,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回避型、矛盾型的儿童则倾向于采用消极的、适应不良的调节策略[13]。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理论学家认为在婴儿和儿童期间,依恋对象会起到一个“外部组织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管理情绪。

  安全依恋型的儿童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会较多的向依恋对象寻求帮助,也较容易得到依恋对象的同情和帮助,因此,较少的采用回避和拒绝的策略,慢慢地学会了采用适应性的应对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回避型、矛盾型的儿童由于缺乏养育者及时的帮助,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回避行为,也学会对消极情绪的压抑。

  3.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也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建立家庭情绪氛围。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比如以孩子为中心,能及时满足孩子要求的教养方式类似于安全依恋下成长的孩子,能有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而不能满足孩子合理需要期望的父母和较为严厉的父母,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家庭情绪表达的压力,这些孩子往往不能合理的宣泄和表达情绪,出现较多的情绪问题。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调节策略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Mclntyre&Dusek发现[14],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其子女采用较多的社会支持和问题应对策略,而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更多地使用问题定向解决策略和更少地使用情绪定向解决策略相关。我国学者贾海艳等[15]通过研究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也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更多的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来调节情绪,较少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来调节情绪呈相关。相反,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与其子女更多的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来调节情绪密切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情绪发展的关系表明,父母的反应性和反应的消极行为是家庭情绪氛围最重要的2个成分,它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情绪,也影响了其表达情绪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3.3家庭表达性。

  父母自身表达情绪的开放性,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经常在不同的情境中自如的表达,孩子将有可能学到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处理不同情绪。家庭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的机制是在家庭中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的表达情绪的总量,也包括情绪表达的性质,如积极地情绪和消极的情绪。

  有研究发现[16-19],父母表达情绪程度与孩子的社会情绪发展有关。父母表达积极情绪与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社会能力、情绪理解、积极情绪和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质量相关。父母表达消极情绪倾向于与较差的发展结果有关,比如会有更多的外部行为问题。但是对此,研究的结果还没达成统一认识。然而,产生这些不一致的结果的原因也与确定的表达的消极情绪有关,比如,有的研究确定的表达的消极情绪是愤怒,但有的研究确定的表达的消极情绪却是伤心。另外,研究也还没确定表达消极情绪的程度与孩子的社会情绪发展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述,或许温和、中等程度的表达消极情绪更有助于孩子学习情绪和调节情绪,因为他们能接触适当的消极情绪,在这些适当的情绪中进行观察,学会适应和学会调节。因此,以后应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进一步的研究。

  3.4婚姻关系。

  婚姻关系也是影响家庭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的婚姻状态不好,往往影响着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会学会适应性或不是硬性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相关情绪。对于婚姻关系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孩子暴露在一个“隐性愤怒”的环境中,即使这种愤怒不直接针对孩子,也会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会出现较多的情绪问题。Porter等人的研究发现[20],被报告有高强度的婚姻矛盾的母亲,其孩子具有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而相反,被报告有高水平的婚姻和谐的母亲,其孩子有高水平的情绪调节能力。而Lee等人通过调查发现[21],母亲报告的婚姻暴力与儿童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悲伤、生气等有关,来自婚姻暴力家庭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

  而Davies and Cummings也提出一个孩子安全性情绪和婚姻冲突的模型[22],认为婚姻冲突和孩子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孩子的安全性情绪起作用的,而安全性情绪则是情绪调节的一个成分。在一项对青少年的ER研究中,Schulz等人研究[23]发现,在与家庭内部有矛盾的孩子互动中,具有更好的调节情绪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少的敌对情绪和更多的积极参与,而且还发现青少年的敌对情绪与父母内部的矛盾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而下降,这说明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会逐步脱离父母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功能对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对情绪的观察,还是父母的情绪教养方式或是构建的家庭情绪氛围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也启示父母应认识到家庭功能对孩子情绪调节发展的作用,并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做好一个良好的情绪榜样,完善情绪教养方式并努力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氛围,为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Russell T T,Salazar G.A Mexican American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family functioning[J].TCA,2000,28:86-91.

  [2]稽家俊。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Thompson R A,Meyer J D.Emotion regulation during childhood[J].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2007,36:367-467.

  [4]Amanda Sheffield Morris,Jennifer S.Silk,Laurence Steinberg et al.Myers and Lara Rachel Robinson.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Social Development,2007,(2),16:361-388.

  [5]Silk J S,Shaw D S,Skuban E M,Oland A A,Kovacs M.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offspring of childhood-onset depressed mother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6,47:69–78.

  [6]Gottman J M,Katz L F,Hooven C.Parental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families: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eliminary data[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6,10:243–268.

  [7]Berlin L J,Cassidy J.Mothers'self-reported control of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ssociations with 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nd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J].Social Development, 2003,12:477–495.

  [8]彭菲菲。3~5岁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及与气质关系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9]Mikulincer M,Shaver P R.Attachment theory and affect regulation:the dynamics,development,and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attachment related strategie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3,27(2):34-46[10]Amanda Sheffield Morris,Jennifer S.Silk,Laurence Steinberg et al.Myers and Lara Rachel Robinson.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Social Development,2007,(2),16:361-388.

  [11]Kerns K A,Abraham M M,Schlegelmilch A,et al.Mother child attachment in later middle childhood:assessment approach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mood and emotion regulation[J].Attachment&Human Development,2007,1(9):33-53.

  [12]Amanda Sheffield Morris,Jennifer S.Silk,Laurence Steinberg et al.Myers and Lara Rachel Robinson.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Social Development,2007,(2),16:361-388.

  [13]蒋长好,石长地。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9(4):129-133.

  [14]刘志军,皮艳花。大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3):84-87.

  [15]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5):1095-1099[16]Cumberland-Li,A.,Eisenberg,N.,Champion,C.,Gershoff,E.,&Fabes,R.AThe relation of parental emotionality and related dispositional traits to parent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children's social functioning[J].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3,27:27–56.

  [17]Eisenberg,N.,Losoya,S.,Fabes,R.A.,Guthrie,I.K.,Reiser,M.,Murphy,B.,etal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1,15:183–205.

  [18]Dunn,J.,&Brown,J.Affect expression in the family,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J].Merrill-Palmer Quarterly,1994.40:120–137.

  [19]Rubin,K.H.,Hastings,P.,Chen,X.,Stewart,S.&McNichol,K.Intrapersonal and maternal correlates of aggression,conflict,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toddlers[J].Child Development,1998,69:1614–1629.

  [20]Porter C L,Miller M W,Silva S S,et al.Marital harmony and conflict:link to infants'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cardiac vagal tone[J].Infancy,2003,4(2):297-307.

  [21]Lee Mo-Yee.Marital violence:impact on children's emotional experiences,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behaviors in a post divorce/separation situation[J].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2001,18(2):137-163.

  [22]Davies,P.T.,&Cummings,E.M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 adjustment:An emotional security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4,116:387–411.

  [23]Schulz M S,Waldinger R J,Hauser S T,et al.Adolescents'behavior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parental hostility:developmental and emotion regulatory influences[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5,17:489–50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9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