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特点

《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特点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引言

  音乐是一种独立且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影视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并与电影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在电影故事情节中起着良好的诠释作用。《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通过光影的运用和声音运用,使整部电影保持着一种精致、细腻的风格。这部电影一改张艺谋昔日对于故事浓墨重彩的调子,采用婉转清丽的笔调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电影音乐的功能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媒体艺术,故事情节固然重要,但是其音乐所起到的传情达意功能也对观影者是否能准确理解电影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艺术在现代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影片中所使用的音乐越来越丰富了。总的来说,电影音乐具有渲染电影气氛的功能。音乐在电影中使用最为浅显的功能就是渲染气氛。音乐的使用可以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并且有效地传递角色台词之外的意义,使电影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对于音乐的处理非常成功,这部电影的主题略带伤感,而音乐的使用与整部影片的主题是相适应、相协调的。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贯穿整部影片,但是这唯一的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使用却并不呆滞死板,反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增多、变换的方式不断的在电影中创新重现。

  例如,在电影开始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主题音乐响起,电影画面是静秋的羞涩,清脆钢琴声的使用一方面表现了静秋的青涩稚嫩,还通过音乐将她内心对于爱情渴望而又怯懦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部优秀、成熟的电影布局相对严谨,包括其在乐器的使用上也是如此,作曲家将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以及对其的思考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应该如何与电影本身融为一体是非常重要的,电影音乐不同于电影情节剪辑,它需要的是完整性,是各个音乐元素之间的连贯,而电影镜头则相对跨越度较大,观影者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去弥补那些空缺,而音乐则不能,它一方面要阐释电影主题,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音乐本身的味道,音乐不仅要为电影内容服务,同时电影所呈现的画面还要能够阐释音乐。

  二电影音乐结构布局

  《山楂树》音乐使用安排上讲究首尾呼应,而这样的首尾呼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电影序曲和尾曲所形成的首尾呼应关系。《山楂树之恋》的作曲者是陈其钢,他较好的布局模式使电影音乐与电影本身故事结构融为一体,紧密结合。这样就形成了缜密的首尾呼应框架布局。

  这部电影在字幕开始的时候,和电影结束,字幕升起时都使用了具有相同感情基调的音乐,在大片的黑幕,没有画面的时候,作为观影者,在进入电影院与离开电影院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音乐所营造的情绪和气氛,却不会因为字幕的出现给观影者一种不耐烦感。

  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它是将丰富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缩短在一两个小时,因此,高度浓缩的情节中必须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一般的电影中,都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法,这样才不会打破整个电影的气氛。因此,就需要通过与故事相搭配的音乐,这样故事才能够随着音乐流入观影者的心中,并且将这种情绪发酵。

  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字幕是电影的名称、电影的主创人员以及创作者的来源,所以,序曲在这时就缓缓的响起,这样的开场音乐就已经预示了下面的故事是略带悲伤的,所以无需做特别交代。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又响起了音乐,与电影开始的序曲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老三那句“我等你一辈子”的誓言在音乐中变得掷地有声,虽然没有其他的旁白,但是音乐本身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通过气氛的渲染,将这种效果带到了最高潮,使整部电影流畅地表达了情感,并在音乐中使观影者得到共鸣,在电影结束后,使观众仍然沉侵在剧情中,形成一种效应。

  除了序曲和尾曲的首尾呼应之外,《山楂树》这首歌曲也在电影中形成了首尾呼应的布局模式。在前期制作的时候,陈其钢和张艺谋有一个关于在结尾是不是要用《山楂树》这首歌曲作为结束曲的争论。在激烈的讨论中他们达成共识,音乐不仅要好听,而且还要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标志,成为能够与主题紧扣的线索性叙述要素之一。在这部电影中,《山楂树》这首歌曲一共出现过两次,但是两次的出现并不一样,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老三和静秋刚刚相识的时候,静秋到勘探队接老三吃饭,这个时候想起了《山楂树》,伴随着手风琴声,节奏轻快明朗,在这里使用的是老版本,当歌声停止,静秋和老三两两相望,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二人心中欲言又止的无尽诉说。这时候,他们的谈话内容也涉及到了山楂树,歌曲与景物对应,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这也预示着一种美好的感情正在萌发。《山楂树》这首歌第二次出现是在电影结束的时候,镜头由远到近,老三被埋在了山楂树下,歌曲也随着镜头逐渐推移,歌曲不像第一次响起那样欢快,而是缓慢中带有一种悲伤,音调低沉,透漏着一种伤感。尽管在此时对歌曲的运用是经过改编后的,不如原作简洁明快,但是却更能够演绎出电影情节所需要的情境,也更为符合这部电影的主题。尽管两次使用了同一首歌曲,但是却根据电影情节的不同做了些许改动,从结构上来说,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

  电影序曲和尾曲的呼应以及《山楂树》歌曲的首尾呼应使电影有一种向心力,使整部电影与音乐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三电影音乐乐器使用特点

  这部电影配乐乐器大多使用的是民族乐器,但是有些部分也融合了西洋乐器,成为了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整部电影的配乐最大特色就是筝的使用,它是整个配乐的主角,与其中掺杂的小提琴、钢琴交相辉映。这部电影中的配乐有高达百分之八十都使用了筝的音色。因为古筝的声音较为空灵,随着速度的变化时而轻快,时而沉缓,这样富于变化的音色能够反映出静秋心里的情感变化。

  筝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其音色非常干净和剔透,并具有空灵的美感,其能够随着曲调起伏时而婉转,时而高亢,又可随着弹奏速度时而沉缓,时而轻快,同时能够随着人的情绪时而哀切,时而欢乐。电影开篇的时候,使用的是一段带有爱情主旋律的空灵音乐,紧接着使用了大提琴,在这样的音乐铺垫之下,让观众更容易进入到故事情节中。在这部电影中,筝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二人情感的晶莹剔透,总之,筝的使用映衬着主人公的情绪,清新淡雅的调子让美好的感情慢慢的滋长。

  随着故事的发展,在配乐上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根据故事情节而选用的,因为西洋乐器通常具有一种波澜壮阔之感,这也正好印证了男女主人公二人情感的曲折。

  老三和静秋被迫分开的时候,音乐配乐使用了钢琴和筝两种乐器,两种乐器显示了主人公心理的无助和脆弱,这样的音乐似乎象征着正在开放的爱情之花如此的娇弱,经不起摧残。当二人久别重逢之后,所使用的配乐也同样是以筝为主,静秋此时有些许伤感,但是更为苦痛的是老三,他知道这是生离死别,那种隐忍的情感随着配乐如泣如诉。这样的情节配合使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和弦乐队的组合,每一次的变化都再一次地深化了主题。当静秋没有找到老三,并且陷入了深深思念的时候,主题音乐是采用钢琴、小提琴和古筝,轮番的变奏让主题音乐将电影主题推向了高潮,并且使电影中所包含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同一主题音乐的演奏使用不同乐器的原因在于,钢琴代表着静秋的情感,宁静而悠远,而大提琴和小提琴则代表着老三的情感,两种情感激烈碰撞的时候常常是这些乐器的组合,也将整部电影所孕育的情感推向了不可逆转的高潮,对应着人物内心的变化。

  这个电影尾声相对较长,先用小提琴对整个电影主题进行陈述,继而转入弦乐,起到铺陈作用,然后再转为筝和大提琴相互呼应,最后转为筝与小提琴进行对话,这时弦乐从铺陈转变为主旋律进行演奏,而筝则转变成为伴奏,慢慢淡出、消失。电影音乐尾声慢慢淡化、消失,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念想与感动。

  四 纯音乐的使用

  《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全部是由陈其钢创作的,他通过音乐阐释着电影主题,传达着人类对于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音乐的使用与电影主题完全贴合,故事娓娓道来。在电影开始,只是用到了一段纯音乐,纯音乐一般来说具有一种空灵透彻之感,这就奠定了故事的纯净和唯美,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电影前半部分,除了情节需要所使用的歌曲演唱之外,都一律采用了以筝为主的纯音乐,这样的音乐实际上是在诉说爱情,因为古筝音乐本身没有多大起伏,能够让观影者在音乐中寻找到爱情的甜蜜,又在纯净中有一种淡淡的伤感,纯净而美好的爱情实际上就在这样的乐曲背后与这音乐的音色特征暗合。

  影片的后半部分仍然是以古筝作为主要的乐器,但是插入了更多的西洋乐器,这是由古筝音乐本身不够波澜起伏所决定的,采用一些弦乐能够将二人的情感演绎得荡气回肠。

  这部电影中使用的音乐,虽然后半部分掺杂了很多西洋乐器,但是并没有破坏电影本身需要的氛围,充满了素雅、简洁和质朴的情感。音乐的使用上也较为平实,默默地配合着剧情而发展,并没有喧宾夺主,衬托着电影主题的显现。

  音乐创作者陈其钢擅长古典音乐,他笔下的音乐多细腻、悲凉。这部电影中所使用的音乐在低调的旋律彰显着古典气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电影主题。这部电影的配乐只有35分,在乐器的选用以及人员的演唱上面都不追求华丽,反而是通过简单的乐器使用营造一种抒情氛围。但是,电影又避免了音乐的过分抒情带来的悲伤感,因而穿插使用其他乐器进行配合,这样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情感虽然没有通过行动表现,但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却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给予观影者无尽的想象。

  结语

  好的电影音乐不仅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起到烘托电影主题的作用,还要能够引导观影者进入故事情节的想象。陈其钢给《山楂树之恋》的配乐就做到了这一点,音乐的使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并且与电影情节一起成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参与叙述的要素之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07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