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49-02

  一、涂鸦的兴起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涂鸦兴起的文化与时代背景。涂鸦潮流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费城,但其作为一种亚文化迅速发展则始于七十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二战后大批非洲裔和拉丁裔移民搬入布朗克斯区,因此该地区作为繁华纽约影子下的“边缘地带”,主流文化也难以得到适应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破败简陋的生活环境成为了当地少年偏好反叛文化的铺垫,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创作涂鸦的空间。

  涂鸦最初以签名式涂鸦出现在城市街墙和纽约地铁里,但这种大胆宣扬自身身份的作品却往往是匿名的。此时的涂鸦行为已具有了明确的初衷:身份不明的涂鸦者以夸张的方式在城市中展示个性签名,而实际上又恰巧彰显了涂鸦者的真实身份。“这种个性化名字的呈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必然会与作者的身份及其地位联系起来,这也是一种在亚文化范围内发展起来的视觉化运动。[1]”此时的涂鸦运动仅限于圈内人士的交流沟通,尚未与公众建立连接。

  2.20世纪80年代:后涂鸦艺术。对于涂鸦的大量出现,城市居民往往抱有不同的态度,但随着涂鸦者对涂鸦形式及寓意的追求以及涂鸦工具的正规化,涂鸦文化开始获得了社会普通人群的关注与尊重。城市涂鸦由于其大尺寸、丰富夺目的色彩及反叛性的内容很快就在其他地区开始传播蔓延,而正是由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涂鸦不再局限于它最初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和风格。一些涂鸦者为了想要展现更多的想法和意义,让涂鸦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城市公共场所,他们开始寻找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由此街头涂鸦逐渐演变为后涂鸦艺术。

  后涂鸦艺术并非是对传统涂鸦的颠覆,而是秉持着涂鸦文化的精神与态度来发掘更多在城市中可行的艺术表现方式。涂鸦艺术家们认为涂鸦理应作为一门城市公众艺术而存在,因此西方涂鸦开始跳脱对字母的限制而偏向于抽象的图形与符号,艺术家们也开始使用更正规的艺术技巧来进行创作。这种风格与形式上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革新了视觉传递的方式。涂鸦艺术家企图透过具有标志性的形象特征来宣告信息,某些时候这种行为是带有政治意图的,而这恰巧符合了涂鸦的本质精神――“反叛性”的宣扬与表达。如街头艺术家班克斯的涂鸦风格以幽默、反独裁为主,他擅长用夸张的手法绘制不实际的场景,作品通常传递宣扬和平的信息。如图1中,班克斯将士兵与小女孩的形象倒置而达到讽刺战争的意味与警示作用。

  图1 无题 作者:班克斯

  图片来源:《涂鸦与街头艺术》

  以此看来,后涂鸦艺术逐渐发展为向公众传递社会信息的平台,在用诙谐易懂的绘画内容表达艺术家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涉及当代社会话题,真正建立起了与公众、社会的交流关系。

  二、后涂鸦艺术中的视觉文化

  涂鸦本身作为给涂鸦艺术家提供精神世界创作的平台外,同时也是一种传达时代观念与反映社会问题的视觉文化窗口。后涂鸦艺术由于渗入了更多的艺术性而转变为高雅艺术,虽然这种形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原本涂鸦肆意妄为的特征,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方式使涂鸦获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并成功构建了“对话社会”的艺术体系。这些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都能明显地有所表现,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涂鸦艺术家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以及九十年代的中国涂鸦先驱张大力。

  1.Jean-Micheal Basquiet。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的作品至今在艺术及商业领域中仍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最初,巴斯奎特以“SAMO”为落款的签名式涂鸦代表了身处主流艺术圈之外的涂鸦文化运动。但他具有可读性的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和结构上完全区别于其他的涂鸦者,成功地引起了媒体和画廊经营者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当涂鸦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时反而能够引起公众的理解与好奇,而并非像仅以圈内斗争为主的涂鸦令人费解与否定。但恰巧是这种形式引起了涂鸦圈与艺术圈的争议,巴斯奎特的作品究竟能不能被划定为涂鸦?

  “涂鸦者和街头艺术家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共鸣的,比如,它们的发展都依赖着与城市有关的材料、质地、概念以及符号。对于城市建设和文化环境的依赖本身就是这项艺术的关键要素。[1]”从巴斯奎特本身的角度来看,他擅于运用各类元素及流行文化和角色进行创作,杂乱无序的单个元素又能构成一个完整极有风格的整体。他的作品通常配合Rap与Hip-pop音乐文化,利用骷髅、十字架、露着牙齿的大嘴和亢奋的元素和表情呈现出他对社会的反叛与生活暴力的写照。这种风格迎合了流行文化的大众偏好,首先就从视觉上征服了受众群体。并且这种直观表达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领会到作品的深意与影射的社会问题,从而更加迅速地传播。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看,巴斯奎特的作品值得肯定的部分就在于其通过较高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而参与城市视觉文化的构建,以此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 对话与拆 作者:张大力

  图片来源:99艺术网 2015-9-12

  2.“人头像”张大力。如果要追溯中国涂鸦文化的代表,张大力算得上是内地较有成就的涂鸦先驱。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大力就凭借其街头涂鸦作品“对话”而闻名,不同于西方街头涂鸦的是,张大力从一开始就是结合时代与社会话题来进行创作的。与巴斯奎特作品类似的点在于,张大力作品中的“人头像”符号拥有绝对的视觉标识,而其之所以在那个时代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作品通常创作于被拆迁的残破墙面上,因此“人头像”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拆迁的标识,即便是一般的普通群众也能对此符号有一定的认知。这种创作场景与方式使涂鸦能够与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实地反映了极具话题性的社会现象,影射出现象背后人们的内心渴求与呐喊。张大力是最早关注民生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其对于自己的“人头像”是这么说的:“透过这个洞,你能看到后面的风景,比如说有老的建筑、新的建筑、这个洞本身也是残墙的一部分,这样一结合,他们这些东西变成了有层次的好几道风景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在理论上与环境以及和当代社会的关系就成立了。[2]”实际上,“人头像”中蕴含的城市视觉文化很大一部分与作品外形有关。当人们面对一个抽象的人头时,没有人能断定这究竟是反抗的还是沉默的。将人们带入一个深思的地步,也是涂鸦文化艺术性的一个表现。   三、城市涂鸦艺术的视觉文化表现与发展

  就涂鸦而言,无论是精心设计还是随意涂绘,都是城市视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后涂鸦艺术不仅成为涂鸦艺术家们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建立起了关于公众、城市、社会理念的关系网。并不是说所有地区的涂鸦都必须遵循一致的风格与规则,正是由于依附在不同的环境与立场,涂鸦才拥有不一样的话语权。

  如果要探究城市文化与涂鸦艺术相交融的呈现方式,巴西艺术组合“双胞胎”就是很好的案例。他们的作品虽然基本偏向商业化,但其内容着实与家乡圣保罗有着紧密的关系。巴西涂鸦在模仿其他地区涂鸦的同时由于掺入了自身文化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特色更新了巴西涂鸦的内容限定,反之涂鸦的创新又彰显了城市文化风景,创造独有的城市视觉文化。巴西的涂鸦艺术可谓“在缓慢地从偏向传统的涂鸦转变到现在的商标式的角色涂鸦过程”[1]。 “双胞胎”的涂鸦取材很多都来自巴西的民俗和城市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作品从城市文化中获得灵感,同时又反映着家乡的文化。

  而随着城市文化发展和公众审美素质的提高,涂鸦艺术性不断浓厚的同时开始与消费文化结合,逐渐趋于商业化。但涂鸦艺术完全不同与波普艺术,涂鸦艺术家们不会故意去模糊商品和纯艺术消费间的界限。商业可能只是为涂鸦艺术增加了一个视觉展示的新形式,而涂鸦手段与材料的更新也使得涂鸦在视觉文化中能够以多变的面貌来诠释问题。

  从残破的街头走向高雅的艺术圈,涂鸦艺术并没有失去它真正的初衷与含义。它只不过是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宣泄着内部无形无序的最真实情感,所谓艺术的规则并不能压抑涂鸦的发展,反而迫使其为挣脱这一规则的制定而更加肆无忌惮与疯狂。涂鸦艺术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为可贵的是如此绚丽多彩的艺术能够迅速融入都市生活,成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被城市公众所主动接受与消化的视觉文化。当代艺术的共同特点是,作品往往都是随着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而进行创作的,但公众在进行欣赏时又有不一样的主观解读。但后涂鸦艺术相比其他当代艺术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要更为直观与易懂,因此能够达到与环境和谐、与公众对话的效果。

  总的来说,反映社会现象与时代话题是涂鸦文化一直以来的表现内容,映射城市文化与精神面貌则是后涂鸦艺术所具备的功能性。当代社会本就是个混搭、多元的环境,我们无需去刻意划分涂鸦艺术与其他当代艺术的界线,涂鸦本身就是自由的、反映社会的艺术行为,这是不变的初衷。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779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