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一、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

  顾闳中(约公元910年―980年),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画院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分裂,战乱不断使得民不聊生,北方尤为严重,而南方战事较少,政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此时,韩熙载向李煜进谏北伐,但李煜安于现状不愿大动干戈,便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李煜为了确保政治上的稳定,想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却假装终日纵情声色,颓废无为,采取逃避的态度。韩熙载性情突变,李煜心生疑惑,便派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一探究竟。顾闳中是一个“目识心记”的画家,他凭借敏捷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记忆力,把在韩熙载家中上看到的人和事,一一画出,举止神情,惟妙惟肖,生动地再现了官僚贵族享乐生活的真实场面。由此,我国古代人物画中一幅不朽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诞生了。

  二、《韩熙载夜宴图》内容情节

  《韩熙载夜宴图》为长卷,画分五段,绢本设色,纵长28.7厘米,横长335.5厘米,每段以屏风为界自然隔开,画面的内容,从听琵琶演奏开始,由击鼓转入休息,再进入清吹,最后过渡到送客。

  1、听琵琶演奏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这段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最多,共有七男五女。位于画面左侧的弹琵琶者是教坊副使李佳明的妹妹,她是这段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离演奏者最近的即是李佳明,虽安坐于椅,但却很生硬的扭转脑袋,一幅如痴如醉的沉迷状;李佳明身侧袖手站立者则是韩熙载的舞姬王屋山;画面中头戴高冠,身穿黑袍,侧身盘坐于床上的即是韩熙载,他目光呆滞,双手低垂,表面上似安详自得,实际上则流露出抑郁寡欢的神情;床头有一红衣少年,左手握膝,右手撑身,不觉身体失去平衡之累者即状元郎;两位正面及背面危坐者,凝神结思;一妇半掩在屏风后面,探首倾听,流露出恬静自若的神情,另外还有韩熙载的门生舒雅和宠姬?兰等。

  2、集体观舞

  一曲琵琶乐使韩熙载的精神兴奋起来,他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为舞妓王屋山跳“六幺”①舞击鼓伴奏,气氛热烈而动荡。状元郎坐在椅子上近看,德明和尚双手握于胸前,低头品味,不敢正视舞姬,表现出了佛门弟子在声色面前特有的心态。门生打响板伴舞,其他宾客拍手击节以助舞兴。整个画面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3、休息

  这一节描绘的是乐舞后休息的场面,疲惫的韩熙载草草套上外袍,与婢女们同坐于卧榻,一个婢女正侍奉他洗手。这一细节处理的十分耐人寻味,韩熙载满面愁云,百无聊赖地用手指轻轻沾水,婢女们托来壶盏并准备萧、笛、琵琶,这为下一段的内容埋下了伏笔。画中燃残的火烛,预示着夜宴已经过半了。

  4、清吹

  韩熙载休息后,身着一件内衣,敞胸袒腹,盘坐于三个婢女之间,挥扇驱热,毫无顾忌。五位吹萧的婢女和一位打牙板的中年男子错落有序,她们纤巧手指的动作与演奏颇为合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屏风前的一位男宾在和屏风后一位婢女互通言辞,与下段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5、送客

  曲终人散,韩熙载穿上黄衫,稍整衣冠,起身与宾客挥手告别。卷尾画一对男女作惜别状,互以柔情细语相慰,构成夜宴的结局。

  三、《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1、整个画面的构图形式

  《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连续故事的表现手法,画中利用了“散点透视”②的原理,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所看到的人和事在同一画面之中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一种连贯的视觉效果。长卷形式的《韩熙载夜宴图》分为“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赏”等五个场景。每一段场景都有一个焦点,画家通过散点透视原理,把韩熙载家宴的不同场面统一到同一个画面之中,巧妙地利用了屏风相隔,却又以屏风相连,既前后连续又相互独立,使得画面连贯流畅,这就是本幅画虽内容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并未使人感到重复单调的原因之所在。当画卷徐徐展开时,观者可以一边走,一边看,犹如听书一般,细听说书人将生动的故事一段一节、一章一回地娓娓道来,使观众不知不觉进入画卷中去。

  2、线在画面中的具体运用

  线是中国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的形态,并各有特点,此幅画中,画家通过用笔的提、按、顿、挫的变化,实起实收、实起虚收、虚起实收的虚实变化,使得线条有了轻重、缓急、粗细、曲直、肥瘦、刚柔等区别。线与线之间又有交错、呼应、重复、渐变等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疏密、虚实、主次、强弱、繁简的变化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整幅画中的线条灵动流畅,变化丰富。不同笔法表现出了不同对象的不同质感,如勾画人物的衣服时,考虑到因衣服质感的不同,所产生衣纹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在勾画仕女衣服时采用了柔和的线条,表现出了衣服柔软和飘逸的质感,其线的排列组合疏密得当,长短搭配合理,线的出梢多参差,避免了衣纹的平行排列和角度一致。画中在勾画人物的头发和眉毛时,用笔虚起虚收,起笔时轻轻按下,行笔时飘逸流畅,收笔时轻轻提起,根据头部结构,将头发归纳分组,一组组井然,一丝丝排列的整齐,边缘处越来越虚,画出的头发松软而富有弹性,发际处头发和皮肤的衔接很自然,头发像从皮肤中长出来的一样真实。用线纤细而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对象的质感,生动地以形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临摹的体会

  临摹是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种学习方法在晋代画家顾恺之就论述过。临摹的方法分为:透临、对临、背临三种。临摹可以使我们深入认识传统绘画和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这样的学习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更多节省探索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不少古代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为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以要临摹作品就要选择经典作品进行学习临摹。《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是五代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之一,是我们进行临摹学习的绝佳范本。于是我选择了《韩熙载夜宴图》范本的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的学习,我懂得了临摹的基本方法同样遵循――过稿、勾线、着色、作旧等步骤来一步步完成。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对这些步骤方法有了一个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稿

  用铅笔将起好的稿准确地拷贝在宣纸上。用笔时要轻重适当,不要划坏纸面,以免影响画面效果,以能看清为准。画的时候要考虑到毛笔勾线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感觉,而且要注意线条在画面中的来龙去脉。

  2、勾线

  因为《韩熙载夜宴图》中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勾线时要十分仔细。我在多遍的临摹过程中,针对解决这个步骤遇到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笼统而言:线条不可勾得同等轻重,一般来说轮廓线和结构线要粗一些,而其他的线可以细一些,再者,物体的不同质感也需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出来。

  具体到画面中,如要画出家具的质感,其线条就要粗些,并适当地运用书法的中锋、侧锋的技巧,来更好地传达质感。而画仕女肩膀的时候,就要比家具的线条细,由于衣服质感的原因才使线勾的软些,因此,画裙、袖的时候线则更细更软,这样柔纱的质感和飘逸,才会被非常充分地凸显。此外,在画人物身上的长线时,就要勾画的仔细些,一气呵成发挥腕力,根据具体情况,有顿挫转折,有轻重疾徐,尽力画出线条的起伏节奏感。

  总而言之,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细心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使临摹作品更传神。

  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临摹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在临摹的时候,想要临摹的跟原作非常接近,就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好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重彩的绘画技法;2、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 3、需要一些必要的作旧技法。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在临摹的各个方面中紧密的结合,并且做到能灵活运用,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画出的理想效果。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临摹,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重彩人物的博大精深,从而在认识上实现了由“眼”到“手”,再由“手”到“心”的逐步深入,这些不是凭阅读文献资料所能达到的。传统的中国工笔重彩画有着悠久而辉煌,而它丰富的内涵也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人。在当今时代,它将继续着自己的生命,继续以悦目的光彩我们世代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949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