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湘南“伴嫁歌”系列歌曲的音乐情感美

浅析湘南“伴嫁歌”系列歌曲的音乐情感美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自有史以来,人类就有了自己的歌唱。人们把歌唱当作自己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作为音乐艺术之一的歌曲,它通过高低婉转的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丰富优美的声腔、形象生动的诗词,处处体现其音乐艺术的表现特色和情感内涵,当这种情感内涵作用于人的情感体验时,会产生一种音乐情感的表现美。音乐情感的表现美实际上就是音乐情感美的体现,这种美的体现,是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时丰富的情感表现内涵在人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美感。在湘南“伴嫁歌”中,各种不同类别的歌曲,其音乐情感的表现是不同的,它旋律优美、风格秀丽,早为省内外专家、学者所称道。现已被湖南省有关部门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嫁歌”是湘南地区世代沿袭、代代相传的农村婚嫁歌舞。在郴州地区嘉禾、桂阳、临武等县的农村广为流传。它是姑娘出嫁前夕,由女伴们(歌手)陪伴出嫁姑娘时的一种惜别活动。“伴嫁歌”内容广泛、形式丰富。从类型上看,有“伴嫁歌”“伴嫁舞”;从演唱形式上看,有独唱、齐唱、随唱、表演唱、领唱与合唱;从歌曲体裁上看,有耍歌、长歌、射歌、哭歌、骂媒歌、歌舞;从舞蹈上看,有把盏、走火、走马、换篆香、娘喊女回、纺棉花、划船、卖酒酒、推磨、手巾舞、喜烛舞等。由于“伴嫁歌”经历代无数妇女和民间歌手的不断传唱、加工、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种多彩的民俗音乐文化。“伴嫁歌”以朴实的语言、感人的歌声、紧贴生活的舞姿,反映了妇女们在过去的年代里日常生活、劳动、婚姻、爱情等方面的思想情感。作为一种民俗民间音乐文化,它以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处处显示出音乐的情感美。wWW.lw881.com
  
  一、“耍歌”的朴实婉转美
  
  伴嫁歌之一:耍歌,即歌堂中伴嫁姑娘们相互玩耍取乐的歌。它是新娘出嫁前的一天晚上,伴嫁歌堂中的主要活动内容,其数量约占整个伴嫁歌的70%左右。耍歌曲调短小、节奏舒缓、旋律婉转优美。歌词直白朴素。由于即兴性强、取材灵活,所以见什么唱什么,内容往往以直白的语言、朴素的情感赞美出嫁姑娘的美丽贤惠。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活跃婚嫁气氛和安慰新娘。这类歌曲往往表现出一种朴实婉转的音乐情感。
  如《八看姐的美》①
  
  《八看姐的美》是耍歌之一,歌词通过“八看姐的美”描述了新娘长得如何漂亮、美丽。语言直白、情感真挚、旋律婉转,略带明亮的徵调式与疏密有序的节奏型以及环绕式的旋律线,使曲调质朴感人。
  二、“射歌”的诙谐逗趣美
  伴嫁歌之二:射歌,又称“励歌”或“利歌”(你射我,我射你,与“拉歌”近似),也叫“令歌”(即命令你唱)。它通常在耍歌以后进行,或者当歌手们各自唱耍歌进行到饱和程度时,便进行相互“点将”唱歌的局面。射歌特点是歌词内容即兴性较强,曲调短小、精练,风格诙谐幽默,其音乐表情常给人一种诙谐逗趣的美感。
  如《喊我唱歌就唱歌》②
  
  《喊我唱歌就唱歌》是伴嫁歌堂中某个被“射”中的对象所唱的歌,当射歌“射”中谁,谁就要唱歌。该歌词非常有趣,被射中的对象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大家逗她,拿她开玩笑,直急的她连忙唱到“今年才是十(呀唉)多岁(呀嗬嘿)哪里(那个)学得唱(呀唉)耍歌”。这种逗趣的表演曲调欢快活泼、风趣幽默。
  射歌的作用非常大,不但曲风风趣幽默,而且当歌手唱歌唱得口干舌燥时,也可用歌声示意其他伴唱的人端茶送水过来,或者当新娘不哭也可用“射歌”促其哭嫁。
  如《唱歌唱得口又干》③
  
  从上两例伴嫁歌中不难看出,“射歌”题材广泛,即兴性强,且曲调多以欢快居多。诙谐逗趣是“射歌”的特点,通过“逗趣”既活跃了气氛,也能够宽慰新娘,其音乐的情感表现极富诙谐幽默感。
  
  三、“长歌”的缠绵忧伤美
  
  伴嫁歌之三:长歌,是以叙事见长的另一类伴嫁歌曲。内容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故事,如《梁祝》《花木兰》等。曲调上采取反复变唱的手法,由于演唱时间长,故称之为“长歌”。这类歌曲大多是叙述妇女的悲惨故事,借助那些悲剧性的历史故事来控诉黑暗的社会制度。“长歌”的曲调往往是悲切缠绵、哀苦凄凉的,常体现一种缠绵忧伤的情感。
  如《木兰词》④
  
  这首歌,结构短小,由两个不等长的乐句构成,歌词有很多段,要不断反复唱完歌词。两个不等长的乐句及装饰音加下行旋律线条,较好地表现了歌中缠绵忧伤的音乐情感。
  
  四、“骂歌”的愤怒憎恨美
  
  伴嫁歌之四:“骂歌”(骂媒歌),是一种带有朴素的反封建思想内容的伴嫁歌。也是在伴嫁歌堂中咒骂媒人的歌,因为他们恨透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旧婚姻形式。但在旧社会中,新娘意识不到婚姻不能自主的根源是由于封建制度所造成的。因此,旧社会的女性们把怨恨、愤怒都集中到了媒人的身上,骂媒歌由此而产生。这种歌曲节奏整齐、顿挫分明,并借用耍歌的节奏和射歌的曲调来唱,常给人一种愤怒憎恨的情绪美感。

  如《骂媒歌》片段⑤
  
  从歌词内容中不难看出,旧社会的妇女对媒人是恨之入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拆散了多少真心相爱的人,旧制度毁掉多少美满的婚姻爱情。从骂媒歌可以清醒地看到,“骂媒歌”是对旧制度、旧婚姻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旧社会妇女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骂媒歌”歌词直白,曲调顿挫有力,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表现了一种愤怒憎恨的音乐情感。
  五、“舞歌”的轻松愉快美
  伴嫁歌之五:舞歌,即跳伴嫁舞时唱的歌,一般是在伴嫁的最后一晚天快亮时进行。因无乐器伴奏,常以歌伴舞,但有时也会拿起碗筷、锅勺等做道具为舞歌伴奏。曲目有《青布罗裙白布头》《背岗岭上紫竹摇》《纺棉花》《娘喊女回》等;舞歌的舞蹈动作简节明快、节奏自由,常表现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感。
  如《背岗岭上紫竹摇》⑥
  
  《背岗岭上紫竹摇》是舞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节奏简洁明快,特别是装饰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曲调的诙谐风趣,较好地表现了歌曲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感。
  六、“哭歌”的离情惜别美
  伴嫁歌之六:“哭歌”,又称“哭嫁”。它是新娘即将上轿离家时以哭代唱而唱中有哭的一种情绪音乐。唱词即哭即编,即编即唱,题材内容上多为反映旧社会农村妇女的生活,也对封建婚姻制度作了深刻的描述。这类歌曲常表现一种离情惜别的情感。
  如《半升绿豆》⑦
  
  《半升绿豆》是伴嫁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它反映了旧社会的婚姻制度,埋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带来的不幸,埋怨旧社会女性的父母“养女不择家,嫁过三天就如一双烂草鞋”的悲惨命运。在埋怨父母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女儿对娘的怀念之情,较好地表现了女儿出嫁时离情惜别的音乐情感。
  伴嫁歌作为一种民俗音乐文化,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通过音乐歌舞形式,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内容唱出了妇女们的悲惨遭遇,也控诉了黑暗的旧社会,更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如今的伴嫁歌,正以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把婚嫁带入一个其乐融融、真情切切的祥和气氛之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应予以更多关注,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多层面、全方位的角度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国的民俗民间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注 释:
  ①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20页.
  ②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15页.
  ③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73页.
  ④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96页.
  ⑤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76页.
  ⑥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68页.
  ⑦转引自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第357页.

  参考文献:
  [1]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z].湖南省音乐家协会,1981-3-1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2011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