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宗教与社会:严复宗教思想论析——读《群学肄

宗教与社会:严复宗教思想论析——读《群学肄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论文 关键词:宗教;群学;群法;群治;神道;人道
  论文摘要:严复的宗教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翻译的(群学肄言·教辟>中,他指出了宗教的局限性和反宗教的危害,论述了宗教与“群”、“群治”的不同以及二者之间或良性互动或恶性相阻碍的关系,认为只有合情合理地折中于二者之间,才能有助于社会良性稳健地向前 发展 。

一、严复宗教思想研究现状
严复的宗教思想,学界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张志建先生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严复“标榜不可知论”,“当他在探讨 哲学 根本问题时,他不断把笛卡尔、巴克莱、斯宾塞与庄周、孟柯、周易以及佛老拉在一起,认为事物的最终本质、实体是‘不可思议’即不可知的,而且也无需去认识,因为它们于国计民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用途,可以不去管它们,可以不去研究议论它们。”(北京:商务印书馆《严复学术思想研究》p102-103,1995年版)可是,也有研究者指出,“严复早年的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观属于无神论的范畴,他本人基本上也是一个无神论者。晚年,由于严复并不愿追随与自己思想见解不相一致的新潮流,在 政治 上渐趋保守,在宗教观上不时向有神论妥协。”(黄新宪:《论严复的基督教观》,《严复与

3、关于宗教之“神道”(或“天道”)与治化之“人道”或“民义”(“民业”)的不同,“人道”不能代替“宗教”,它们共同为“群治”所必需。
严复详细辨析了“人道之教”和“神道之教”的不同,认为尊崇“人道”固然不错,但如果因此认为可以“人道之教”代替“神道之教”,则是一种无知的“不可实见于施行”的“虚愿”(p234)。在他看来,宇宙万事万物有可被人力心志知解者,也有人力心志不可企及者,也就是说,人类面对着可知与不可知、可思议与不可思议的两个境域。人类社会的纲纪人伦礼法等规范制度是可知、可思议的境域的产物,而宗教则是不可知、不可思议的境域的产物—“今夫民之于宗教也,原始要终,无二致也,曰主于所不可知已耳。”(p238):前者属于“人道之教”,后者属于“神道之教”。“宗教之精义存于幽,幽故称神道,而后之人欲以民义之显者易之,此不仅求之心理而不然也,即考之往迹莫有此者。夫人道之尊固也,然尝有物居民义之先,而为根蒂者矣。执民业而忘天道者,可以为一时,不可以为永久。”“人道之教出于思,由明而诚者也;神道之教本乎信,由诚而明者也。”(p234)人们对于不可思议的东西,“觉己外有物,其功力为己所不得与者,则以其有不可思议者存,而致其畏敬。”(p238)严复甚至认为,宇宙究其本质,是不可知的。他说:“不可思议者,宇宙万物万事之归墟也,道之所通者,虽日以阂,而是不可通者终有在也。……民之方为棒混沌也,见有物焉,其变为人所不得与,而不可知之义起,宗教之事兴。越数千年,虽其能事日进,智利日张,两间之变,为知能所不与者,转以益多。……其深浅迥殊,而默于所不可知,则一而已矣。”(p239)既然宇宙的本质是不可知的,既然宗教是不可知境域的产物,那么宗教与人类并存就是一种 自然 规律 ,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演”现象。严复指出,反对宗教者,认为宗教是虚伪不真实的,这实际上是以偏概全。他说:“夫彼所以蔑宗教为无足以言者,谓其诞也,谓其虚也。然蔑其虚诞可也,奈之何并其不可虚诞者而弃之。”(p237)他指出,历数千年依然能够昭然垂世、为人们所信服的“教之真”即宗教的“真义”“精义”,往往“亦以人事之失得征之耳。故宗教所垂之鼓训嘉言,而为人事之经法者,固非竭一人之思索辨问而为之也,乃积数百千年人事之阅历甘苦而得之。……是故宗教虽人事之经,而亦天演之事,经物竞天择之淘汰,而有此余也。然则宗教者,固人事之科律,而其所以垂为后法者,非一二人之劫制号令也,阅数百世之治乱兴衰,积累试验,合而成此。故其说多坚,而其理多信,而后之人欲以一曙之智虑,谓可取而代之,夫亦于其事之所由来未深审软?”(p235)
严复进而指出,“人道之教”所规定的“以人治人”的纲纪法规准则程式等之所以无法取代宗教,就在于“盖常人思力之浅,于日用之际,在在见之,况于远大,乌能自作则而率由之乎?”(p232严复译注)就人的思维局限性而言,人们往往“俭于用思”,思虑常常不周或短浅。既然人类对于可知境域的作为尚有思浅虑不周的局限,那么“人道之教”如何能作为于不可知的境域呢?
严复还指出,“人道之教”即“治化”是一种出自人类理智的规范,而“神道之教”是出自人类情感的饭依。就算人心都能知而明理,但是,人的行为往往率性而作、缘情而发。“人特谓人心之所信守,与其行事之所率循者,皆出于知,而不悟其非也。知仅为其得半之涂耳。盖凡人之行谊,其定于情,而不由夫理者,盖什八九也。”(p235)知行的难于一致,且行往往基于情而发,这也决定了宗教的不可缺席。所以,“非宗教不足以持民情‘徒以理制行者,未能如彼之有功也。”
那么,当“神道之教”的宗教与“人道之教”的“治化”相违碍时,如何判定谁是谁非呢?严复指出:“夫人事谣俗礼法,不自治乱苦乐之功分而观之,则群制治功,固无良桔之可论,而一切教化之进退,亦无以云也。……古及今所以审是非之辨者不外二端,决以天心之向背一也,决之以人事之利灾二也。”(p224-225)
4、关于宗教的多元化和信仰的自由化。
严复指出:宗教的日趋多元化和人类信仰的自由化也是符合“天演之道”的。他说:“天演之道,莫不由简以入繁,由纯而渐杂,故别立宗多,固宗教之进步,而非其退行也。徒见宗教之事,向之定于一尊,乃今降而为诸别,向者国家所为政,乃今人人所自由,而以是为陵迟之衰象,则不知宗教而外,民之所待以立者,犹有 政治 学术,其中别立自由之势,亦以日滋,又何说耶?可知自一而万,天道之常……此特天演之二境,势有必至,理有固然,无足怪讶。且其变乃上行之轨,而非下趋,虽见于古则为害,而出于今则为利也。”(p230)总之,严复强调宗教的多元化和信仰的自由化是“天演”之必然,宗教所认同的“天道”或“神道”之所以较“人道”(或“群法”、“治化”、“民业”、“民义”)更为永久,是因为“宇宙之间,人道不足以尽物也。人道有极者也,而天道无极者也。”(p239)
三、结语:宗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严复的宗教思想是极其丰富深刻辩证的。他之所以高度重视宗教,是因为在他看来,“宗教者,群之大用也”(p239)。在《群学肄言。国拘第九》中,严复说,一个“群”或“社会”,要想实现“至善之治”,则当规避“卉”( 英文 作rigidity,僵硬不变之义)和“渝”(英文作incoherence,无内聚力、涣散之义)的毛病。“卉者,搞老而不可以变进也;渝者,涣散而不可以立形也。去卉与渝,能柔而附,则生之徒,而可语于久大之化矣。故至善之治,其群力足以立宪而成俗,作而能守,不为纷更矣。而其民又能自树立,不受劫持,其奋发有为之风,又足以祛其上之压力。此其见之于政也,则为自由,为民权,用以变进改良其群之法度。其见之于教也,则为异端,为特宗,用以破坏其宗教之拘挛。舍此道也,欲其群长存于物竞天择之后,难己。”(p180)因此,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既能不断地自由突破旧有的国律、宗教、礼俗、学术等传统之教条,力求创新变异、与时俱进,又能有法度可依循,彼此和合团结,使所在之“群”或“社会”井然有序、良性稳健地向前 发展 。“宗教”作为“群之大用”,是因为它“强化了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价值观念”,(李强等译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砂55),因此,它有整合社会、凝聚人心、规范秩序的功能;当然,它同时具有阻扰社会必要的变革和激化社会政治冲突的反功能(同上p456-457):但吊诡的是,“宗教也可以成为一种造成纷争的力量。当对现状不满的人攻击现存制度,寻求社会变革时,宗教往往是一种号召力。……简言之,宗教可以成为改变社会秩序的现成基础。”(同上p458)总之,无论是以 现代 功能主义的视角还是以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严复早就体察到了宗教的这些复杂矛盾纠缠一体的社会功能。由此,严复特别指出对“群之大用”的宗教,“或辟之,或反而辟之,其于言群,均无当已。”(p239)教辟者,因“宗风不同,支流各异,则往往本其门户之见,以一概相量,而遂为事功之梗者有之矣。”反而辟之者,则矫枉过直,以为宗教无裨于民生,“不知宗教为物,乃群治所不能废,其仪文……皆有翼群之用……而教之精意,将与天地终始,不能以人意为废兴也。”(p240)严复认为,“教辟”和“教之反辟”,二者“其为辟不同,而其害群一也。惟折中于斯二者之间,而知宗教之有天演,与群中他物正同,其变也尝趋上行之轨,而民德既明之后,不能用顺愚之所虔奉者而使之强从也。故其物不能无变,然而后之变不能蔑乎其今,犹前之变之不能蔑乎其古也。”(p240)这里,严复强调对宗教的两个不同向度的矛盾功能应折中对待,指出变异创新是“天演”之道,宗教的多元化信仰的自由化也是“天演”之道,但一切变异创新都不能无视其原有的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万古不灭的“精意”有所承继、对僵化的教条有所突破,这样的变异创新才不至流于极端过火之弊。正如我们今天向往建设“和谐社会”一样,严复向往“至善之治”、“大同治兴”,他对宗教与社会的上述认识对今天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者当大有裨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18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