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个人发展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个人发展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论文摘要:个人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社会经济形态更迭的历史。也是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个人生成发展的历史。因此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一致。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依次呈现出“依赖的个人”、“偶然的个人”和“解放的个人”三种基本形态。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货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个人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祛除奴役人类的“异己力量”,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的过程中,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个人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个人是“人的依赖关系” 占统治地位阶段,继之则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最终,人类将达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样,由“依赖的个人”到“偶然的个人”再到“解放的个人”就成为个人在历史发晨进程中依次呈现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考察个人发展的理论工具

  “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人的发展问题,历代哲人都曾进行过广泛的探讨。然而,囿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限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思想家们大都沉陷于抽象的逻辑演绎,缺乏现实具体的和历史的考察。因而都未能正确揭示个人发展的本质内涵。马克思本人早年对个人发展的思考也未能完全脱离这一窠臼。直到19世纪中叶,唯物主义历史观正式确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找到了探究人类发展的万能钥匙,从而科学地阐释了个人发展的本质内涵。

  唯物史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理论再现。一方面。它强调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指出,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人类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但归根结底,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都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由此,唯物史观就提供了考察个人发展形态的两个尺度: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开了现实的个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就是纯粹的虚幻。现实的个人必定是社会的人,必定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因此,“社会的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时下不少论者就从这一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发展理论。然而,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固然可以成为衡量个人发展的一个标尺。但从根本上来说,个人的发展要取决个人置身于其中的物质经济关系,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没有蒸气机和珍妮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进而改变生产关系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只有从人们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标尺,才能够确切理解和把握个人发展的历史过程。据此,本文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个人发展三形态是与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三个不同阶段相适应的。即“人的依赖关系” 占统治地位阶段是自然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主要形态,“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是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主要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是产品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主要形态。

  二、自然经济社会人的发展形态:依赖的个人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都占据统治地位。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自给自足性;二是封闭性。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绝大部分劳动产品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人们的经济活动处于分散、孤立、保守的状态。

  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还是农民家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经济单位。由于人的生产能力只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因此,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人的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个人完全缺乏独立性,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在原始社会,个人的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血缘关系的依赖。对于原始人类而言,自然界是一个“完全异己的、有着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发展。为了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人们不得不以血缘关系为自然纽带结合成为人群共同体——氏族公社,联合起来用集体的行动去对付强大的自然,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获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在这种状态中,生产是共同体内钓共同生产,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分工(即由于男女在生理上和体力上的差别而产生地简单的自然分工),分配是共同体内部的平均分配。虽然既没有共同体对个人的统治和强制,也没有个人的社会关系的物化,但是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离开了群体的个体根本无法存在。因此,这时的个人根本不是独立的个体,个人只不过是共同体的附属物,作为群体的一个原子而存在,根本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私有制开始出现,阶级和国家先后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氏族公社完全瓦解,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虽然较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个人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保证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每个共同体的生活。因此,“人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不过,这时个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于权力统治的依赖。马克思曾对此进行过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关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这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他们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支配社会。”

  显然,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不管是自然形成的原始群体还是后来形成的政治共同体,个人都被牢牢地束缚于特定血缘的人群或者狭窄的空间,不可能有自己的所谓的独立性。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的流动性很小,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奴隶总是奴隶,因此,他们总是属于某个等级,只能作为具有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而互相交往,恰如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消融在与他者的关系中。

  三、商品经济社会人的发展形态:偶然的个人

  “偶然的个人”是个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常态。早在自然经济社会,商儡经济就已经存在,只是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附庸地位。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自然经济结构不断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开始迈入商品经济社会阶段。商品经济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形态,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置身于其中。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这种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斩断了束缚人们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依赖的个人” 终于不再受阶层或共同体的束缚,发展成为具备了独立性的“偶然的个人”。然而,“偶然的个人”的这种独立性仅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它刚刚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又陷入了对“物”(货币)的依赖。因此,“偶然的个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而只是处于异化状态中的个人。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货币建立起来的联系,人们只有通过交换获得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这样,货币就从商品流通的媒介畸变为一种无形的物的力量,支配着人的一切活动。由此,“物”(货币)就抽空了一切现实个人的生活内容,人的一切个性、特性都被彻底否定和消灭。这种对“物的依赖”,异化了人的生存意义,人们的生存手段嬗变为生存的目的。不仅工人被人为地培植片面的技巧。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工具,就连资产者也深受外在的物的力量压迫,成为工具理性的奴隶。“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观念所奴役,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无法彻底实现对个人对“偶然的个人”的超越。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胎胞中分离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属于商品经济社会,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发展仍然无法摆脱对物的依赖。否认这一点,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纯属自欺欺人,只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商品经济社会中 “偶然的个人”是畸形发展的个人,“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然而,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社会是个人发展不可跨越的必经阶段。这种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仅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打破了以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狭隘性和血缘地域局限性,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说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从而为个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毫无疑问,这种物的联系比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要好,或者比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要好。”因此,“偶然的个人”的出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必然性。

  四、产品经济社会人的发展形态:解放的个人

  产品经济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马克思认为,当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经济活动就不再需要通过“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也就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阃,而是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形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就进入了产品经济社会。在产品经济社会中,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支配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的异己力量,完全处于人们的自已的控制之下。现实的个人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开始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首先,个人从“类”中获得解放。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独立存在的个体,总是作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类的发腰不仅包含着个人的发展,而且要通过个人的发展体现出来。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日式分工虽然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类整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却一直以牺牲多数个人的发展为代价。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发展处于缺失状态,类(群体)的发展吞噬了个人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对物的依赖使得个人的发展只具备表面的独立性。“类”的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张力在产品经济社会得到了彻底解决。产品经济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这里,个人的价值完全实现,类的发展与个人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其次,个人实现了对劳动的解放。在产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这样,劳动就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生活的目的,转变为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由此,个人就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他可以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而不会总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的批判者。.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之所以仍属于“偶然的个人”,就在于其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不能实现个人对于劳动的解放。

  最后,个人实现了“自由个性”的解放。对于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马克思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由于私有制和日式社会分工被消灭,在这个联合体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就是说,一方面,每个人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按照内在本性的要求来支配自身的发展,而不是被动地屈从于某种外在的强制;另一方面,相互独立的个人之间完全平等,每个个人的自由发展都能促进全社会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个性,这样,人就真正成为自己的自由主宰者。必须指出的是,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并不是指所有的人的所有素质都能无一遗漏的得到发展,也不是指人们都平衡地发展到同一水平,而是指个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即个人所希望发展的那些个性、素质和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可见,“解放的个人”是对以往个人发展形态的积极扬弃,它既不像依赖的个人那样依赖于血缘关系或权力统治,也不像偶然的个人那样依赖于物(货币),而是依赖于作为个人的个人自身。它是实现了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是个人发展的最高形态。

  简而言之,在马克思理论视域中,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人在其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在自然经济社会中是“依赖的个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偶然的个人”,而在产品经济社会中则是“解放的个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6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