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

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崔 旭1 谭亚妮2

1.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牙科,江苏苏州 215002;2.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苏州 21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牙129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等。 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GI值、PD值、CAL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Ⅲ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到根颈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可在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的同时,矫正前牙移位,排齐牙列,避免牙颌创伤,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牙周炎;牙周-正畸;前牙扇形移位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07-02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口腔疾病,其在临床牙科中十分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在牙周组织的持续破坏、吸收下,牙槽骨严重吸收,就容易引起前牙散开、扭转、变形,造成牙颌错乱,发生前牙扇形移位[1]。前牙扇形移位的发生会使牙周炎病情加剧,更容易发生牙齿脱落,其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部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该院目前在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牙129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1~62岁,平均(35.8±5.6)岁。所有患者均有患牙松动、移位、间隙变宽、间隙变宽等临床表现,排除合并全身性疾病者。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患牙均有程度不一的牙槽骨吸收现象。该组患者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

1.2 方法

1.2.1 牙周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实施根面平整术及牙龈对症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牙周炎炎症反应,积极消除炎性因素,对于病情严重者,还需行牙周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口腔卫生在牙周炎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姿势刷牙,正确使用牙线。向患者讲解实施正畸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效果,让患者对正畸治疗有所了解,以消除患者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1.2.2 正畸治疗 该组患者在进行牙周治疗4个月后,牙周炎症得到一定控制,再进行正畸治疗。取研究模型,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矫治器选择要遵循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的原则,以磨牙颊面管替代带环,使用细铁丝结扎替代橡胶圈结扎。矫治器均选用直丝矫治器,矫正过程中,开始使用0.012 mm规格的细镍钛丝排齐上下牙,弓丝排齐牙列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采用滑动法,施加50~80 g的矫治力对上下前牙进行内收,根据患者反应、牙周组织情况增减矫治力。正畸治疗后,每4周进行1次复查,每3个月做1次牙周洁治。

1.2.3 后续治疗 后期复查显示前牙排列良好,咀嚼功能未受影响,且不影响美观时,可将矫治器拆除,但需持续接受牙周治疗,继续使用舌侧保持器或活动压膜保持器,每3个月进行1次复诊,需持续治疗12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I)、临床附着水平(CAL)、松动度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等。PD:应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底部距离牙龈缘的长度;GI:应用Le-Silness法评估牙龈出血情况;CAL:牙周袋底部距离周牙骨质界的长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显示54例(121颗)患者的牙周溢脓、红肿现象消失,牙列整齐,上下牙列间隙关闭,未发生牙颌损伤,牙槽骨吸收停止,牙周袋深度均低于3 mm。另外6例(8颗)患者因不重视牙周维护、口腔维护,仍存在轻度的牙周炎症状,但前牙扇形移位基本矫正。

2.1 牙龈出血指数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GI平均值为(2.47±1.20),治疗后的GI平均值为(1.49±0.61),治疗后的G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2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I值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治疗后GI评分1分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4分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牙周袋深度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PD平均值为(4.51±0.63)mm,治疗后的PD平均值为(1.64±0.24)mm,治疗后的PD值显著低于治疗前,t=32.98,P<0.05。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D值比较,详见表2。从表2可知,该组患者治疗后PD值为0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D值3~5 mm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牙齿松动

治疗前,该组患者的牙齿松动程度:Ⅰ度0例(0.0%),Ⅱ度53例(41.09%),Ⅲ度76例(58.91%);治疗后,Ⅰ度101例(78.29%),Ⅱ度28例(21.71%),Ⅲ度0例(0.0%)。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治疗后Ⅰ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χ2=128.65),Ⅲ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χ2=83.5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临床附着水平

治疗前,该组患者的CAL平均值为(4.3±0.3)mm,治疗后的CAL平均值为(3.2±0.1)mm,治疗前后的CA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4,P<0.05)。

3.4 牙槽骨吸收

该组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到根颈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会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破坏,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3]。

传统的牙周手术、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方法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性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则无法纠正[4]。所以,对于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上首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积极治疗牙周炎,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然后再进行正畸治疗,以恢复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正畸治疗可将变形、散开、扭转的前牙向内收紧、排齐,通过正畸治疗还能实现牙槽骨和牙周膜组织的重建,有助于牙周炎的控制与治疗[5]。正畸治疗必须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是因为牙周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后,口腔环境改善,此时进行正畸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口腔组织的损伤[6-7]。另外,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时,对患者予以必要的口腔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保障正畸治疗效果[8]。

在该研究中,该组病例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牙周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牙列整齐,GI值、PD值、CAL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均显著改善(P<0.05)。这表明,联合应用牙周和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可在有效减轻牙周炎性反应的同时,矫正前牙移位,排齐牙列,避免牙颌创伤,该方法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万永明.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移位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776-1777.

[2]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820-821.

[3] 董素阁,于琼琼.前牙扇形移位的烤瓷修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8):61-62.

[4] 黄青.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特点[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1):65-67.

[5] 薛京伟,卫琳,吕美娃,等.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6776-6777.

[6]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5):820-821.

[7] 峥嵘,李云华.牙周病病人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4):401-402.

[8] 杜朝晖.正畸联合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前牙移位11例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3):16-17.

(收稿日期:2014-09-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740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