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在隆乳术术后的应用

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在隆乳术术后的应用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的抑制作用。方法:总结分析56例小乳症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后术后患者乳房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隆乳术后的乳房进行按摩治疗,2次/d,15 min/次,持续约60 d,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后6个月对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未并发术后感染。结论: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通过对乳房进行高频振动式按摩,激活乳房各组织细胞活力,高频振动和红外加热可能对纤维包膜囊壁的形成起到了抑制或减缓的作用,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隆乳术
    隆乳术在国内较其他美容外科手术起步较晚。随着人们求美意识逐渐强烈以及隆乳技术的不断完善,要求塑造胸部曲线美的女性日趋增多。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受到广大求美者的喜爱。随着隆乳术的发展,众多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乳房的术后护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使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术后患者进行按摩理疗,通过总结分析术后患者乳房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现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小乳症患者均为2008年4月~2011年6月的住院病例,年龄22~37岁,平均26.7岁。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组Ⅰ为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治疗组,组Ⅱ为对照组,无特殊术后护理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隆乳术,在手术前6个月未曾用过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凝血功能正常,手术前后1周都未在月经期内。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都是采用双侧腋下切口,于胸大肌下分离植入腔隙。分离范围为上至第2肋间,下至乳房下皱襞下15~20 mm,内至胸骨旁线,外至腋前线。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注意清洗所有手术参与人员手套上的滑石粉及线头,乳房假体(美国麦格公司产品)被植入前经过充分清洗。术后即刻可见所有病例双侧乳房位置合适,形态对称。双侧各埋置一枚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护理方法:组Ⅰ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RM——01型,吉林省钲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对双侧乳房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将治疗仪的治疗头中心点紧贴乳头,调节振荡幅度及振荡强度至患者能接受的最大值,调节温度至45℃。于术后第6天开始治疗,2次/d,15 min/次,20 d(行经时停止)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不协同其他药物治疗。如中间出现不适症状,随时终止该项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组Ⅱ术后无特殊物理治疗。

1.4  疗效标准:参照Baker提出的隆乳术后纤维囊分级,将隆乳硬度分为4级。1级:乳房完全自然,触摸不到假体的存在;2级:包膜轻度收缩,术者可触摸到,但受术者未触到;3级:包膜中度收缩,受术者也能感觉或触到变硬;4级:包膜明显收缩,外观即可看到乳房呈球形变硬。我们为患者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10分为最满意,0分为最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t和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6个月对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组Ⅰ(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进行术后理疗)中Baker 1级占96.4%,无Baker 3级或Baker 4级;组Ⅱ中Baker 1级占71.4%,Baker 3级占10.7%,Baker 4级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无假体移位或血肿发生,组Ⅱ有1例假体移位,1例术后乳房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未并发术后感染。详见表1。

表1  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例(%)]

组别

Baker 1级

Baker 2级

Baker 3级

Baker 4级

假体移位

血肿

感染

组Ⅰ(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

27(96.4)

1(3.6)

0(0)

0(0)

0(0)

0(0)

0(0)

组Ⅱ(对照组)

20(71.4)

3(10.7)

3(10.7)

2(7.1)

1(3.6)

1(3.6)

0(0)


    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显示组Ⅰ平均9.29分,组Ⅱ平均8.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和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统计(例)

组别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平均

组Ⅰ(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

18

5

3

0

1

1

0

0

0

0

0

9.29

组Ⅱ(对照组)

14

6

0

1

2

3

1

0

1

0

0

8.36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隆乳术后假体周围纤维包膜挛缩是乳房美容和重建外科手术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使乳房变硬、变形,甚至乳房皮肤坏死、假体外露,造成严重的乳房畸形,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1]。目前研究显示,包膜挛缩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异物的存在、假体周围的血肿、假体的类型和大小、手术方法、创面感染与个体对硅胶反应的差异等[2-6]。光学显微镜下,该层包膜的组织结构表现为两层:致密层和疏松层。根据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致密层可进一步分为细胞层和细胞纤维层。一旦包膜挛缩形成,非手术疗法一般效果不佳,手术处理则非常棘手,因此关键在于预防。目前相关预防的关注点集中在手术平面的选择、高质量乳房假体的选择、手术术中的操作细节、术中及术后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早期按摩。宋建星等认为隆乳术后早期按摩可使纤维包膜囊腔容积增大,减少假体承受的压力,减轻包膜挛缩。

    本次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对隆乳术后的乳房进行按摩治疗,2次/d,15 min/次,持续约60 d,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是物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同频共振效应的物理学原理对乳腺施以同频共振及红外电加热,通过加热的方式扩张乳腺血管平滑肌,增强血流速度,改善乳腺局部微循环, 同时促进淋巴循环。该治疗仪通过对乳房进行高频振动式按摩,激活乳房各组织细胞活力,高频振动和红外加热可能对纤维包膜囊壁的形成起到了抑制或减缓的作用,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传统的人工按摩方式存在按摩的手法、力度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过于依赖操作者的按摩经验,不易于规范化并加以推广。另外传统的按摩方式占用人工资源,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患者本人亲自到医疗单位接收按摩治疗,对于经济条件受限或时间受限的患者造成不便。应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可以很好地解决如上问题。

    另外,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所有病例未出现假体移位、血肿或感染,虽然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至少说明在这三种并发症的致病因素中不包括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的应用。因此,对于隆乳术术后患者,可选择性采用电热乳腺按摩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降低包膜挛缩的发生几率。当然,该治疗仪的作用机制,以及振动频率、强度和温度的选择还有待进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楼晓莉,宋建星.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68.

[2] 李荟元.国外对假体隆乳术后纤维挛缩的现况[J].中国美容医学,2004,3(1):221.

[3] Worseg A,Kuzbari R,Tairych G,et term results of inflatable mammary implants[J].Br J Plast Surg,1995,48(1):18.

[4] Chang ed surface breast impla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capsular contracture among breast augmentation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east Diseases:A Year Book Quarterly,2007,18(1):102.

[5] Ma SL,Gao ar contracture in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textured versus smooth mammary implants:a systematic review[J].Zhonghua Zheng Xing Wai Ke Za Zhi,2008,24(1):71.

[6] Pajkos A,Deva AK,Vickery K,et ion of subclinical infection in significant breast implant capsul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5):16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49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