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疗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疗效的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补肾填精汤; 天麻钩藤饮;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作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已上升为老年病中的第一位。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6亿。随年龄增长,男女两性高血压均呈持续增长趋势。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发生较早也较明显,其结果使血管壁增厚,尤其是中层肥厚,壁腔比例明显加大,血流阻力和血管反应性增加,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进一步持续升高。准确测量颈动脉管壁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已成为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壁增厚情况的最常用指标之一,被公认是当代判定动脉硬化程度最可靠的指标[1]。imt增加或斑块形成是反应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期征象[2]。本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近几年来笔者对imt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 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03~2008-06诊断为1级高血压(按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并imt增加者62例:①入选标准为经颈动脉超声检测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痛、两目干涩;时有恶心欲吐、心烦易怒、行走不稳等脑供血不足症状,能坚持长期服药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塞、脑出血或脑肿瘤;②排除继往有脑梗塞、脑出血史,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有出血倾向者;③排除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两组人口学指标(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生命体征指标(体温、静息心率、呼吸、血压)、病程及基础用药(降压药)、合并疾病(除高血压病以外的其它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主要基线资料比较

   2 方法

  2.1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 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3 expert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8mhz。从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沿血管走向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超声显像可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即特征性的“二高一低”回声结构。内线为内膜与管腔的分界线,外线为中外膜分界线,其间距离即为imt。冻结颈总动脉后壁颈动脉窦下1 cm处(无斑块部位)的图像,分别测量双侧imt各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平均颈总动脉imt。此值>1.0 mm即为增厚。

  2.2 治疗方法控制高血压在理想水平,对照组应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合并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d。治疗组用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填精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剂组成:熟地30 g,制首乌30 g,枸杞子15 g,菖蒲9 g,远志9 g,草决明15 g,夏枯草15 g,天麻15 g, 栀子9 g,红花6 g,川芎9 g,丹参30 g,太子参15 g,茯苓15 g,法半夏9 g。水煎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第12周测定每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均以±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16周,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比较

   4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且能影响多处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现已上升到所有疾病的首位[3]。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渐进过程,高血压病是其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 2004年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高血压病危险分层的一项指标。研究表明,颈动脉是反映高血压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视窗[4]。颈动脉作为大血管的一个窗口,可对其病变进行早期定性和定量诊断。国外报道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且血压的增高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并有助于对狭窄程度作出判断[6]。颈动脉彩超作为一种快速、无创、高效的检查手段,特别适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和诊断,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m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病变 发展 时可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甚则视物旋转等症状。西医 治疗 以治疗基础疾病、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为主,但长期应用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肾、脾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则头晕耳鸣,甚则头痛;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则头痛、头晕、两目发眩、耳鸣如蝉;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虚失运,水失内停,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开,浊阴不降,上扰清窍,则头昏胀痛,恶心欲吐等症。治以补肾填精,佐以健脾化痰、清肝泻火。方用补肾填精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熟地、制首乌、枸杞子补肾填精;菖蒲、远志开窍宁神;草决明、夏枯草、天麻、栀子清肝泻火;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与通络止痛;太子参、茯苓、法半夏健脾化痰,升清降浊。诸药合用使虚则复、痰则化、火则清,以上诸症则悉除。

  本研究结果表明,补肾填精汤合并天麻钩藤饮加减可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其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中医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分析,审证求因,结合微观辨证提出立法、方药,配合西医治疗起到改善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途径。

【 参考 文献 】
  [1] 陶寿淇.我国血脂异常治疗现状的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l,29(1):15.

  [2] 罗 明,俞文萍,宋浩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593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