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关系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关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多聚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多聚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pcr-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37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p<001),且呈正相关(p<001),一致率为862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多聚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relationshipbetweentelomeraseactivationandpcnaexpressioninbreastcancer

  zhangsi,yuxiuting,mengfan,etal.

  redcrosscentralhospitalofharbin(harbin15007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theinterrelationbetweentelomeraseactivationandpcnaexpressioninbreastcancerandevaluatethesignificanceofcombineddetstheleveloftelomeraseactivationandpcnaexpressionweredetectedin80casesofbreastcancer,36casesofside-cancertissuesand10casesoflactealglandbens(1)thepositiverateoftelomerasein80breastcancertissuesand36side-cancertissueswere65.0%and8.3%respectivelyandthedifferencereveale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thetelomeraseactivationwasnotexaminatedin10casesoflactealglandbenignlesion;itisnosignificanceinstatisticthatthelevelofpositiverateoftelomeraseandtheextentofaxillarynodesmetastasis(p>005).(2)among80cases,thepositiverateofpcnainbreastcancertissueswas63.75%andthepositiverateofpcnaingroupwithlymphaticmetastasi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groupwithoutlymphaticmetastasis(p<001)andtherewaspositiverelationshipbetweenlymphaticmetastasisandpositiveexpressionofpcna(p<001).(3)thetelomeraseactivationwasinaccordancewithpcnaexpression(p<001)andtherewaspositiverelationshipbetweentelomeraseactivationandpcna(p<001),theconcordanceratewas86.25%.conclusionthetelomeraseactivationisinaccordancewithpcnaexpression,associatingtelomeraseactivationwithpcnadetectioncanprovidetheancillaryevidencetopredicttheprognosisandtoformulatethetreatmentplanafterbreastcanceroperation.

  keywords:breastcancer;telomerase;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immunohistochemistry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是一种表达细胞增殖周期的36kd多肽,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复制,其表达程度能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过度表达增加了瘤细胞转移趋势的危险性,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1〕。为探索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1992~2002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标本病理检查存档资料80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2cm以上)36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846岁;乳腺良性病变10例,平均年龄3850岁。全部资料经2位病理医师审核,患者术前未做过放、化疗。乳腺癌分类根据“

阴性对照。酶标仪(spectraⅲ)(美国dynex公司)pcr(t-1thermoblock)(德国biometra公司)。

  13端粒酶活性检测(1)端粒酶提取:每份标本用病理切片机切10~15μm厚50片,加入预冷的端粒酶裂解液20μl,放置冰上裂解30min,1600r/min4℃离心20min,取175μl上清液为提取液,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2)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trap-pcr-elisa)法〔2,3〕,取细胞提取液1~2μl加入25μl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多聚酶链反应(trappcr)扩增液;无菌二乙基焦碳酸酯(diethyprocarbonate,depc)水补足至体积50μl混匀;在pcr扩增仪上按以下步骤进行引物的延伸及扩增反应:95℃5min预变性,再以94℃30s变性、50℃30s退火、72℃90s延伸,共循环30个周期,最后72℃延伸10min。取上述pcr产物5μl加变性试剂20μl混匀,置室温10min;加入杂交液225μl混匀后取出100μl移至包被于抗地高辛的酶标板中室温作用2h;加入抗地高辛过氧化物酶并与底物作用30min后终止反应。用酶标仪测其在波长450nm的吸光度(a)值。

  14pcna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至水化后高压锅热处理5~8min,过氧化物酶阻断血清封闭,加ⅰ抗60min,pbs液洗3次,每次2min;ⅱ抗15min,pbs液洗3次。每次2min;ⅲ抗同ⅱ抗。dab显色5~10min,苏木素复染5~10s,脱水,透明胶封片。

  15结果判断端粒酶以吸收度(a)>020为阳性判断标准。pcna以细胞核内出现清晰的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诊断标准,每例切片至少观察5个高倍视野。

  16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对各组端粒酶及pcna阳性表达率进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

  2结果

  21各部位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650%(52/80);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83%(3/36);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各部位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进一步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相应组织、癌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5,p≤0001;χ2=15395,p≤0001),而癌旁相应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与部位呈正相关(rs=055,p<000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3,p>005)。

  表1pc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略)

  注:*p<005,**p<001;rs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

  22pcna与乳腺癌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表1)在80例乳腺癌标本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375%(51/8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且pcna阳性表达的为39例,无淋巴结转移且pcna阳性表达的为12例;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组织类型与pcna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pc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表2)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χ2=3926,p<001),且呈正相关(rs=0643,p<001),即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高,pcna阳性表达率亦高。一致率为8625%[(46+23)/80]。

  表2pc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略)

  3讨论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永生细胞和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组织均有明显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细胞、部分良性肿瘤组织和非永生细胞系中则无或仅有极低的端粒酶活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上述结果与俞乔〔5〕报道一致。有文献报道〔6〕,瘤细胞增殖活性高者,pcna高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说明pcna过度表达增加了瘤细胞转移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分别为750%和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类型间虽呈一定的正相关(p<005),但各组间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另外,本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说明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高,pcna阳性表达率亦高,2者具有协表达的关系,临床上可将端粒酶检测及pcna表达结合起来,为指导治疗或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同时通过阻断端粒酶活化亦可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takashimat,onodan,ishikawat,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labelingindesxandp53expressionpredictoutcomeforbreastcancerpatientswithfourormorelymphnodemetastases[j].intjmed,2001,8(2):159-163.

  〔2〕文忠,肖健云,李远斌,等.用trappcrelisa及trappcrpage测定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比较[j].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72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