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分析

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目的本文将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灌肠治疗措施,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给药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稍慢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2%,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给药的同时,采用中药方剂对其进行口服与保留灌肠联合给药,在显著治疗患者盆腔中炎性反应的同时,给予积极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易于社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90-02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慢性盆腔炎社区医疗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选取本社区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934±067岁,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6±047年,所有患者均具有性生活史,其中已婚患者为41例、未婚患者为15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性别、例数、年龄、病程、性生活情况、婚姻状态、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灌肠治疗措施,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给药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给药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1]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疾病;②患者于本次研究前三个月内均未进行系统治疗;③患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均无敏感性;④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⑤患者无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脑部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⑥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⑧两组患者家属对其于家庭内实施保留灌肠能够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患者治疗;⑨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联合替硝唑保留灌肠:于月经第一天起每天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选用浓度为025%甲硝唑注射液250毫升,每日给药一次,替硝唑注射液剂量为100毫升,于每天夜间进行灌肠一次,待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指导患者保持半小时左侧卧位,若患者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适当增加替硝唑药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月经时应暂停治疗,待月经期结束后继续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宜;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联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及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方剂组成为茯苓12克、丹参18克、木香12克、金银花30克、赤芍15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12克、桃仁9克、丹皮9克,每日一剂,以水煎后分早晚温服,并将其煎第二次浓缩至100毫升给予每晚睡前保留灌肠,遇患者经期停用,连续治疗三个月为宜。

  1.2.3疗效判断标准[2]①治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带下正常,妇检子宫、附件区已无压痛,附件区未及包块,血象恢复,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消失;②显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带下正常,妇检子宫正常,附件区压痛明显减轻,附件区增压取及索状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缩小2/3以上;③好转: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小腹、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带下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妇检子宫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附件区压痛减轻,附件区增压取及索状物较前改善,B超证实下腹部包块缩小1/3以上;④无效: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未出现改善或发生恶化现象,下腹部包块经B超检查后无变化或变大。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00%。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慢性盆腔炎应用抗生素静脉注射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联合抗生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2%,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女性体内生殖器以及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出现炎症的总称,其特点为病程较长,患者易反复发作,且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无法达到满意临床疗效,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3]。临床研究表明[4],慢性盆腔炎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生育,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严重创伤。随着近年来感染因素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流产率上升,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祖国医学研究表明[5],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能够达到有效的抗炎、镇痛、促进患者盆腔组织再生功能,将其与西药抗生素连用,可显著促进患者体内疾病治疗,使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对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腹腔灌注药物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6]:①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剂量较小,对患者肠胃不会引起较大刺激性;②药物直接注射于患处,不仅加快了血液循环,对患者体内其他组织也能发挥一定的协调作用;③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痛苦较小,且易于患者在社区或家中完成治疗。因此采用向患者盆腔灌注方法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的结果较为满意且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相对较少。

  本文研究可知,应用西医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联用两种抗生素,因此避免单一抗生素给药治疗时的局限性及耐药性,且抗生素给药起效较快,但由于抗生素药物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盆腔内炎性反应,无法促进组织修复,因此临床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中医认为,盆腔炎为患者处于经期、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湿热邪毒乘虚入侵其胞宫、胞络,从而使上述组织遭受损伤,气血瘀滞继而发病[7]。本文选用中药方剂中金银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显著对抗身体各项炎症反应;木香能够理气调气;薏苡仁及茯苓可利湿渗湿,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可对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丹参、桃仁、丹皮及赤芍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患者盆腔中出现的血行障碍、血流阻滞等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8],丹参可同时促进患者体内发生病变组织进行有效修复,缓解或抑制组织纤维化反应,木香可有效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此应用此方剂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具有显著的修复功能,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应用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给药的同时,采用中药方剂对其进行口服与保留灌肠联合给药,在显著治疗患者盆腔中炎性反应的同时,给予积极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易于社区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凤岭慢性盆腔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10,19(4):52-54

  [2]缪江霞,廖慧慧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33(5):26-27

  [3]尼玛卓玛,杨华光,尹国武,等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8(2):1174-1175

  [4]窦海丽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4(13):225-227

  [5]江成林,许土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17):172-174

  [6]黄梅珍,冯维勇,潘海桃,等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短波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和护理[J]海南医学,2011,15(8):511-512

  [7]王妍,要永卿,季晓黎,等从调理冲任论温盒灸在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9,6(6):344-345

  [8]顾传茂,顾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7(4):138-13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822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