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53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Teaching

  WAN Fa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core of ancient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experience is the key to learning the ancient poems, ancient poetry through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artistic conception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ability. By creating situations in context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mood, keyword word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is the basic strategy of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Key words ancient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诗词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经常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这些可以成为培养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强调“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古诗词意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对于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1 意境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按照《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调和境界,它广泛地存在于诗歌、绘画、雕刻、建筑、舞蹈等各个领域中。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认为“意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意境包含着两个相融相生的部分,一是“境”,指作品中所呈现的景、事、物,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取于现实的;二是“意”,指诗人或词人通过观察到的景、事、物,结合自己内心的感触,并通过内化、提炼、凝结为简洁的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由境生、境依意存”,二者犹如盐与水在具体的作品中实现统一,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作者表达的内容与方式,不可割裂。

  古诗词意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历来受到我国教育的重视,成为了学生人文精神成长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字词的深入理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是理解古诗词的重要前提,许多教师也善于通过关键字词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诗意。但如果让学生仅仅通过查看注释、翻阅字词典了解到古诗词中字词的表面意思,往往不能够深刻的体会关键字词所蕴含的精妙之处。因此,通过体验意境,将古诗词的意境附着在这些关键字词上,学生将充分理解和体验关键字词所蕴含的意蕴,能够加深对关键字词、乃至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如北宋诗人宋祁的《木兰花》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通过先让学生体验和想象诗句中欣欣向荣的画面,再重点理解和体验“闹”字,则能够让学生加深对“闹”所蕴含深意的体验和理解。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古诗中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使古诗中充满了“未定点”和“空白”,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去补充、发挥,否则,意境就不完整。如《天净沙?秋》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仅选取了秋天的荒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六个事物,中间存在大片的“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去填补景物之间的空白,使各种孤立的事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出特定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入选教材的古典诗词,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经久弥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也是最凝练、精粹的,其感情的丰富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别的文学种类不能比拟的。因此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仔细涵咏、品味,感受意境中的情感,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气势,受到艺术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任何其他文本所不能代替的。可见,挖掘古典诗词意境,在浓浓诗情中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凝练传神的语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意境缺失:当前古诗教学的困境

  意境是古诗词的核心与关键,是理解古诗词,体验作者情感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古诗词中人文资源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无法深刻体悟到作者的浓浓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是某教师在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的教学片断:

  以上教学片断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典型性,遵循的基本程序是“预习―疑难―解释―记忆”,这种古诗词教学方式重知性分析,轻感性体验;重条分缕析,轻整体把握;重技术化训练,轻想象联想,把古诗词教学直接指向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没能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去理解诗意、体验意境、体悟情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停留于表面,没有充分发挥古诗词意境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教育意义。

  3 重视情境创设,体验古诗词意境

  意境的抽象性和体验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观念与方式改革使其具体化、情景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体验展开对古诗词意境的体验、字词的认识、内容的理解,达成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3.1 创设教学情境,初步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教具、学具布置)、景象(教学内容―知识的内在本质)、境况(学生心境―兴趣、心理向心力)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师生互动关系的载体。古诗词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意境,形成直观印象,为准确理解诗词内容、训练诗词阅读能力与技巧奠定基础。而初步体验意境的基本方法便是创设教学情境,由境而情、情境交融,最终达成体验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图片、视频、语言、故事、表演等具有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主要素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能够与古诗词意境相关紧密相关的素材,经过改造形成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初步体验古诗词意境。如白朴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写景的诗词,包含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12种景物。教师可以选取与此相关的图片或图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改诗中所蕴含的孤寂。

  3.2 在情境中进行关键字词理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雕细琢的关键字词来表达深邃的意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绿”本是形容词,而这里却是动词性的,犹如一夜春风“绿”了整个江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绿”就是这句诗关键字,对“绿”的理解与体验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关键词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字面意思与情境意义得以体现。其中,字面意思是基础、情境意义是核心,二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只有将关键字词融于整首诗的意境之中,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与体验关键字词,才能深刻体验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如李绅脍炙人口的《悯农》一诗的教学中,先呈现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耘、挥汗如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想象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然后再对诗中关键词“汗滴”、“谷粒”进行理解和体验,学生不仅能从字面意思理解诗作,而且更能体验到“汗滴”、“谷粒”词中所包含的勤劳、辛苦,更容易形成学生勤劳、珍惜粮食的价值观念。

  3.3 “复演”古诗词意境,升华情感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读诗词而乐不自控时,手舞足蹈则更具有感染力,相反,手舞足蹈之时,更能体会到诗词所能带来的情感。因此,通过“复演”,以行动的方式参与情境之中,将更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

  所谓的“复演”即通过表演的方式再次呈现意境。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意境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话剧、游戏、绘画等,让学生参与其中、置身其中,以行动的方式进一步体验与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深化,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如学习《天净沙?秋》一诗,在初步体验意境,利用关键词加深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画具,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意境,结合生活的场景,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加深学生对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及其搭配的理解,升华其感情,形成其价值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811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