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财政金融 > 分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互动关系

分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互动关系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变化的。总体上来讲,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够扩大就业,只有就业的持续增长才能够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能否实现良性的互动,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探索适合河北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两者间的良性互动的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从现阶段的“十二五”发展阶段来看,我们总结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为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并推进“充分就业”的实现,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关系至关重要。围绕“创新驱动与‘十三五’发展”的主题思想,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是否能有效地实现良性的互动?什么样的良性互动模式更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势必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


迄今为止,广大学者关于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问题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经济增长对于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例如:张丽宾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研究》、王东京的《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等,而忽略了该命题的另一层含义,即扩大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没有经济增长的就业增长,只能以大量的不充分就业为代价,且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简单地将就业看作经济增长的一种被动的结果,则不能理解良性互动的真正含义。所谓互动,是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它是互相的,而非单向的。只有相互作用,才称得上互动,只有相互发生积极的作用而非消极的影响,才称得上良性的互动。本研究首先归纳总结扩大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提出经济增长对于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后分析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新模式。


我们首先来分析扩大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土地和制度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指数。假定其中三个变量不变,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这意味着供给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可以在既定的劳动供给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进一步扩大就业也可以减少贫困,创造社会的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强调重视扩大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是因为理论上的推导,同时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需要。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要立足于区域资源的禀赋,同时也要考虑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变化,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发展战略才是最好的战略。纵观我国即将过去的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总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当然来源于制度的创新、结构的调整、技术的进步,但也不能低估劳动力资源的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有很多学者通过各个角度分析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例如“人口红利”角度、劳动力的“替代”角度、资源优势对资本的吸引力角度、结构的调整对生产率提高角度等等。综合来讲扩大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供给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考虑和分析的角度有很大的差异性存在。现阶段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民工荒”。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供求双方力量平衡的重要利器,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民工荒”用一句经济术语解释就是“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之所以供应不足,原因都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工资太低。我国的各个地区也相继出现这样的问题,尽管有些学者提出这只是短暂的时期性的调整,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就劳动力增量而言,无限供给的时代将会成为过去,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问题,甚至还将在不久的将来面对储蓄率的降低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的经济和就业政策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通过分析和整理提出应对策略。


一、就业先行


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些中外学者早就提出,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选择,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还有相关研究指出宏观调控应以就业优先,如信长星的《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指出,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使经济增长更强有力地拉动就业,同时通过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仅要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而且要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也都把增加就业作为重要目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就业优先战略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也应当作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重要结合点。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综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体经济的增长,也关系到大环境的稳定。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所以应把扩大就业定为迈出的第一步。


二、资源利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短期内将不会改变,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只有1,500万人,供求缺口在900万人左右,而且仍有1.5亿人剩余劳动力在有待于转移。这一估计是建立在现有的土地政策和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如果对土地流转政策做出合理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并由此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能“挤出”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非农产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也有利于延长人口红利期。合理地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提高素质


在影响劳动力因子中,越来越多的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现代经济活动由于有高度发达的交通体系和技术体系作为依托,其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大,灵活性强。并且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也由于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加强而减少,普通劳动力的获取已经越来越容易,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相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并且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高素质劳动力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因此,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我国通过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关于经济发展对于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现代经济学已经提供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用以衡量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的影响,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很多学者通过供给与需求分析、失业率分析、弹性分析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相应的理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就业问题,提出更有利于通过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有效措施。


四、拓宽第三产业就业主渠道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潜力在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显示数据表明,目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仅为38.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左右的水平。理论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结合我国独特的区域环境,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金融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据统计分析,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各行业已经进入快速良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制造业,用人需求占用人总需求的比例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应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格局,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同时站在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角度,从企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这一影响因素考虑,对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过程的影响。


发挥政府的职能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强化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和对失业的调控能力。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CSR)体系,从企业角度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积极配合政府,响应政府号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科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命题,也是我国“十三五”人力资源与保障方面规划的组成部分。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还要促进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CSR),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全面地、科学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良性互动模式,对于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杜鹏 刘浩 周语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37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