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 > 居民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与托达罗模型修

居民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与托达罗模型修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农村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将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基础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有利于合理统筹规划城乡资源,促进具有产业化、集约化等特点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全新的耕地保护机制,激活土地使用权价值,有利于对农民的合法利益和权利进行保护。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以更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一、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的增多,流转规模的扩大,虽然各级政府和合同管理机关加强了管理,然而在土地流转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概括,当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土地流转产权主体模糊,存在非农现象
  农民才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主体,可是当下存在不少不遵从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关系进行肆意变更的现象。有的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非农现象,村级组织或者乡镇政府通过行政行为进行土地的强制流转,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形成。 就笔者所在的旺隆镇来说,旺隆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总人口21650人。64个村民小组,农户5206户,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2743亩,这其中有少部分的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从农户个人意愿,土地流转存在产权主体问题。
  (二)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较少,流转成本过大
  当下,我国的土地评估以及测量评级等的中介机构数量还非常少,造成集体经济包办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现象一直存在。在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较少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既担当着中介的角色,同时还是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这就使得其不可避免要对一般的交易主体产生干涉甚至侵害行为,导致农户的土地流转成本过大,降低了土地流转的效率。旺隆镇的土地撂荒现象呈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些农户全家外出务工, 未向村组退还承包地而一走了之, 致使土地无人耕种, 此外,因劳力弱而无力耕种土地撂荒情况也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正是由于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导致较大的土地流转成本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积极性,致使撂荒现象严重。
  (三)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缺失,地区差异较大
  在当前土地流转发展状况下,不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转包费用以及租金等的形成都缺乏正当的市场竞争,人为决定土地流转价格的现象层出不穷,极易导致土地流转交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而且土地流转合同内容条款不全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权利与义务不明,没有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没有委托而双方签字代签、印章不齐等,为合同纠纷埋下隐患。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当前的土地流转尚缺失完善的市场机制造成的,而且该问题呈现出比较大的区域差别性,在不同的地区出现的几率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些因素使得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陷入恶性循环,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就旺隆镇而言,其土地主要是流转入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主体,土地流转入股或者承包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也是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全方位发展的瓶颈。
  (四)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缺乏,农民利益受损
  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的缺乏,使得不少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够对农民利益进行切实保障,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缺失,在旺隆镇的具体表现为: 一是土地租期过长而且租金过低,使农户权益受到损害。二是土地收益分配监管力度不大,分配制度不合理。三是土地流转后农民再就业情形不乐观,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此外,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际流转过程中,有少部分为口头合同,这主要存在于农户与农户之间因相互信任而以口头约定为准,说明农户的法律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还需加大普法教育,以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经过上文的概括和分析,我们已经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对策的讨论,笔者认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确保流转主体
  土地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产权制度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促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土地流转主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明确财产归属关系,也就是要明确财产的所有人是谁。二是要清楚不同产权主体的权责关系,实现权责分明。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国家现有的一些法律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规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责任主体约束机制,防止产生非经济原因的损失。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有效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健康持续流转下去。
  (二)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平台,规范法规建设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需要经历非常繁琐的过程,加上交易的主体双方大都不知晓正确的交易程序,因而就非常需要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发挥一定的纽带作用。缺乏土地流转的中介结构,就会相对减少土地流转机会,造成流转风险和成本的加大。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加强相应的法律建设。要增加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素质,确保中介机构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同时还要坚决贯彻相关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平衡地区差异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创新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风险处理体系着手进行解决。在土地承包所有权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业主应该受到契约或者合同等的约束作用,同时还应缴纳相应比例金额的风险保证金给土地所有者,将风险保证金当作土地流转承包业主不能履行合约时的赔付和补偿,通过这样的方式创新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避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造成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此外,政府 还应该致力于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不同农村地区的协调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城镇化水平的建设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四)深化土地流转社保措施,改善利益分配
  为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必须深化土地流转过程中以及之后的社保措施,改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使得农民能够降低对土地的依赖度。改善当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不仅要改变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还要深化土地流转社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界定低保对象,同时补充完善低保标准,在农村地区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改善农民在土地流转前后的生活水平。二是要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村地区应该加强新农合的宣传,加强对新农合的社会监督以及民主管理,大力引导农民参与到新农合体系当中,解决农民中存在的“因病致贫”现象。三是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土地完成流转之后,针对因土地流转而造成的农民失地失业的现象,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维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稳定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良好开展不仅能够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有利于促进多形式经营活动的发展,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针对当下农村流转工作存在的主体模糊、成本过大、机制缺失以及制度缺乏等问题,社会和政府应该从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培育健康市场平台、创新市场机制以及深化社保措施等方面进行整改,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的良好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参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就业概率方面的局限性并进行修正分析,由此得到要促进经济三元结构的形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建立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托达罗模型;城镇化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考察与分析
   (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获得显著增加,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如铂金斯称其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然而,就在城乡居民收入整体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却在急剧地拉大,已突破合理的限度。从图一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波浪式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呈持续扩大态势。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4.7元,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2元,收入差距的绝对额达到12021.5元,城市是农村的3.34倍,为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几年也一直在这一高水平徘徊。
   (二)城镇化的滞后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化水平一直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虽在2010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过工业产值比重,但城镇化率依旧明显落后于非农产值比重,表明城镇化滞后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
   城镇化的滞后阻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剩余人口的转移,限制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并导致其长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是指现代化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农业部门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其劳动者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工业部门,加上农民经常不得不自己出资来缩小与城市在教育、基础设施、相关公共品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农民的净收入长期增长迟缓,城乡居民存在持续且显著的经济收益差距。可以说,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产生和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地,则可以说城镇化的滞后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二、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考察
   经典的迁移理论表明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是推动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力量之一,而目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在此力量的推动下正呈现出一些未受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特点。
   (一)流动的双向可逆性
   目前,我国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双向可逆的,既有源源不绝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非正规部门,也有一部分劳动力从非农部门退出回到农村。与农村的处境相比,城市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着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城镇非正规部门对低素质人员的需求开始饱和,飞速上涨的物价特别是房价将普通农民拒之门外,加上巨大的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的存在,使他们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而近年来农村发展速度很快,进城务工人员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农村市场需求旺盛,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一些在外务工人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农村和乡镇从事个体工商业。
   (二)劳动力流动是理性的
   农民工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的目标是自身净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单会考虑自己在城市所能获得的收益,也会充分考虑在城市等待就业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迁徙成本,还包括住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在城市居住的时间越长,尽管获得工作的机会越大,但生活总成本也越多, 一旦生活成本增加以至于抵消了城市预期收益的净贴现值,农民工无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重新返回农村。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越来越大
   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依旧有1.7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待转移,占现有乡村劳动力总数的 35%,表面上看,我国待转移的劳动力规模还很大,但实际上要想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年青有文化的,随着时间积累,留守农民呈现出年岁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且女性居多。即使城里有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本身素质低,他们也无法转移出来。这就是说,虽然中国目前存在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工业部门也无法吸收,劳动力转移会慢慢停止下来,陷入所谓的“劳动力转移陷阱”。
   三、托达罗模型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修正 分析
   (一)托达罗模型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托达罗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失业问题,而人口流入城市的速度并没有放慢这一事实出发,发表一系列论文,创新性地引入了就业概率这一因素,构建了一个新的人口流动模型。
   其模型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预期收入差距是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主要动机,差距越大,流进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还认为农村年轻劳动力固然不能较快地在现代部门就业,但在城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他赢得工作的几率也越大,他仍然会继续留在城里等待。让V(0)代表流动者的预期收入差别净贴现值,Yu(t)、Yr(t)分别代表t个时期城市和农村实际工资率,n代表计划内的时期数,r表示贴现率,即迁徙者的时间偏好程度。这样,一个迁徙者在城市里得以就业之前的n期净收入贴现值就可以写为
   V(0)=∫n0×e-rtdt-C(0)
   (二)托达罗模型的局限性及其修正分析
   第一,托达罗模型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这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事实上,我国依然有约1.7亿的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且农村人口增长快速,在一定量的土地上就必定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生产效率极低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托达罗模型只注意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迁移成本而没把在城市所需的生活成本考虑进去。我们知道,农民工不管能否在城市里找到工作,除了要支出一定的迁移成本,还要支付一定的生活成本,并且这一生活成本要比他们在农村的要高,有些情况下甚至要高很多。这里用符号C(l)来表示生活成本,那么一个迁徙者在城市里得以就业之前的n期净收入贴现值就可以改为
  V(0)=∫n0×e-rtdt-C(0)
   第三,托达罗模型假定流进城市的迁徙者必然会在城市找到工作,即便找不到,他们也甘愿在城市非正规部门临时就业或完全处于赋闲状态。实际上,农村劳动力个体主要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当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使其无法实现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时,转移活动就很难维系,此时从城市到农村的劳动力“回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农村劳动力个体作为理性人分析自己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劳动力去留公式
   Q=/(o)
   即为农村劳动力个体收益与成本之比,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一般以 1 年为限,属于短期,故公式中没有对收益进行贴现。当 Q>1 时,收入大于成本支出,留有积蓄,农村劳动力就会继续留在城市。反之,当 0    第四,托达罗模型把每个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就业机会看做为随机事件,是不准确的。文化程度才是决定就业概率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农业迁徙者自身文化素养较低决定了其难以融入城市现代生活和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因而他们的就业概率是比较小的。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促进三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说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时基于Q值表现出的双向可逆性,回流的劳动力为农村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一定量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国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往的经验表明,农村工业部门的长足发展,可以动员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容纳吸收剩余的劳动力,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过程,而城市工业部门是无法容纳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此三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这样,资源会从大城市的过度集中,变成逐渐向小城镇平等分散,逐步实现乡、大中小城市资源和服务的同质性,促进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也能有效缓解大城市病。用路线图表示如图2所示。
   (二)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表明迁移者的文化程度才是决定就业概率大小的关键因素。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升教学质量,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提高农业人口的综合素质和竞争硬实力,是增加就业概率的治本之策。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别过大,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学水平的低下使得收入必然会低,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抓好农村教育,首先,务必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做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这一常见的群体,为培育未来合格的市民打下基础。其次,在注重义务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使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就业概率,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三)构建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
   一切人为设置的扩大城乡差别的措施必须尽快清除,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环境。尽快放宽带有明显福利性质的二元户籍制度,放松人口流动的种种限制,破除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体制性障碍,给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待遇。除此之外,要重视和加快发展有较大发展空间、能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大力挖掘其就业潜力,使之成为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能帮助农民实现自由迁徙权,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额外成本,提高预期收入和预期就业概率,消除其后顾之忧,完成劳动力转移模式由临时性、流动性向长期性、永久性转变。
   参考文献: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赖小琼,余玉平.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当代经济研究,2004(02).
   肖文韬,孙细明. 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1). 考文献:
  刘卫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及政策建议.经济纵横,2012(03).
  朱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1(01).
  姜缅.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营管理,2006(03).
  (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旺隆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8769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