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 > 产业集群对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统计

产业集群对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统计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一、引言
   城镇化的本质是各种要素资源在某一地区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高度集中, 而要素资源的集聚是以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产业集群能有效提高人口向城镇的聚集程度,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升城镇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所以说,产业集群是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是城镇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城市20个,建制镇496个,城镇人口数量为2497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5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大量涌向城镇,城市迅速发展,中小城市内的要素开始流向周边小城镇,依据美国著名学者m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总结判断,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本文将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论证产业集群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产业集群对城镇化推动作用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用区域产业专门化率Z来衡量产业集聚度,定义公式为:Z=s1/s2,s1为所研究地区某产业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产值的比重,s2为所研究地区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Z值越大,所研究地区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度越高。
   考虑到数据搜集难度,选用比较容易得到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以三次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把握三次产业的集聚水平及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根据2013年内蒙古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计算出1992~2012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及城镇化率。
   (二)建立模型
   以YCY、ECY、SCY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Y表示城镇化率,建立模型:Y=C(1)*YCY+C(2)*ECY+C(3)*SCY+C(4)+u,运用Eviews6.0对内蒙古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为
  Y=0.149*YCY+0.72*ECY+0.619*SCY-1.089
   SE(C^(j)):(0.043)     (0.082)     (0.07)   (0.174)
   t :(3.48)   (8.78)    (8.81)   (-6.27)
   F=161.89,F0.05(3,17)=3.20,t0.025(17)=2.110
   R2=0.9662,SE(Y)=0.007
   模型通过了多重可决系数检验、t检验和F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说明用产业集聚水平解释城镇化进程效果很好,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率有显著影响。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验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到检验结果如表1。
   结论中的“接受”代表前者不是后者的原因,“拒绝”代表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在置信水平0.05下,内蒙古第二、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反过来促进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集群发展越好,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四)模型分析
   1. 对产业专门化率的分析
  
   首先,内蒙古第一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从1992~2008年均大于1,说明2008年之前内蒙古农业的集聚度水平较高,农牧业产值较高。其次,第二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在2005年以前是小于1的,2005年以后大于1且数值呈上升趋势,这与内蒙古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现实情况相符。最后,第三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大都小于1,200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现在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全国和本省第二产业都比较落后。
   2.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专门化率系数全是显著的,且第二产业的弹性系数要大于第一、三产业的弹性系数。第二产业集群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发展就会增加0.72个单位,第三产业集群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发展增加0.619个单位,这同样说明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很好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并且第二产业的集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第一、三产业。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确实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下面就内蒙古产业集群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内蒙古产业集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产业集群布局分散不利于城镇的长远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冶金、煤炭、化工、电力、机械装备、生物制药、信息制造、稀土新材料及建材和新型材料产业等9大产业集群,各盟市产业集群多是依托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起来的,分布较为分散,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较大。产业群的分散使资源无法进行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浪费,成本增加,发展空间被压缩,也使各地产业群很难进行整合进而发挥溢出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动力不足,城镇化进程放缓,最终导致了一种“产业集群分散—城镇化进程缓慢—产业集聚能力降低”的恶性循环。
   2012年,呼包鄂“金三角”区域创造4752.85亿元的经济总量,撑起自治区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主要得益于煤炭、电力、化工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集聚,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东部地区为广大农村牧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每万平方公里只有3.6个建制镇,镇与镇之间相距距离为55.8公里,相较于全国每万平方公里的21.2个镇、平均相距23.4公里的城镇布局,分布十分零散,密度过小。造成这种城镇分布特点的原因,一是某些区域沙漠化严重,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不适宜居住;二是该地区工业基础薄弱,集群产业种类少,规模企业少,相应的城镇化进程缓慢。
   (二)产业集群结构影响城镇建设的质量
   由前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的集聚主导了城镇化进程,其集群发展速度也保持着上升趋势,但第二产业的集群多为重工业和资源开采业,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城镇的功能结构变得过于单一。而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却在下降,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刚刚兴起,国民经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集群发展不稳定,这种不合理的发展结构也使得城镇质量得不到提升。
   (三)产业集群规模制约城镇规模
   工业园是为发展区域经济而设立的产业集聚的特定区域,目前,内蒙古已设立45 个工业区、 20 个重点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区规模越大,基础设施越完善,内部信息网越发达,企业进驻的意愿就越强烈,从而吸引大量劳动力 涌入城镇,扩大城镇规模,也加强了城镇的工业基础,促进城镇发展。
   但乌海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及阿拉善盟仅有1个工业园区,辖内企业分布分散,经营规模小,无法发挥集群效应,就业吸引力下降,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动力不足,这4个盟市的平均建成区面积为56.64平方公里,低于全国69.78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市区人口密度仅为0.22万人/平方公里,城镇规模较小,产业集群的规模限制了其城镇的发展。
   四、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产业集群布局,积极培育东部产业集群
   政府应高度重视自治区产业集群的合理规划,调整原有的自发分散的产业布局,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积极培育东部产业集群,实现东中西部的均衡发展。支持传统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和新型产业、创意产业集群的并重发展,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通过将本地区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发挥集群效应。
   (二)明确产业集群的城镇化指向
   城市拥有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才密集、信息网发达等优势条件,具有很高的市场效率,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将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在空间上围绕中心城市或交通要道,形成各具特色、各司其职的产业集群带和城镇体系。
   (三)调整产业机构,充分发挥集聚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
   英国经济学家雷文斯坦指出,城镇化的初始动力是农牧业的发展,根本动力是工业的进步, 后续动力则是第三产业的崛起。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就业扩张效应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相较工业而言,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因此,自治区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将产业集群培育的重心由注重产出结构转移到注重就业结构上来,扭转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加快就业结构服务化。
   (四)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集群规模
   政府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群和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积极建设完善工业园区,整合所有资源,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解决布局分散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抓住呼包银榆经济一体化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协调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优势工业园区,扩大集群规模。
   五、结语
   产业集群是城镇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只有基于产业集群的城镇化才有发展的前景和动力,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内蒙古来说,只有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发展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才能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赵平云.内蒙古产业集群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张学刚.产业集群与内蒙古经济发展.内蒙古现象研究,2007(10).
   代凯歌.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分析.统计与决策,2012(47).
   赵超,于思洋.内蒙古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建设.企业研究,2010(08).
   陈滢.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经济纵横,2007(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8773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