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证券投资论文 > 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

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证券投资论文


  一、引言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为各省(市、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各省(市、区)金融业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我国各省域间金融供给层面有着较大差异,存在着明显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而且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1]、东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都有着明显的支持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省级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二、文献综述

  金融集聚的定义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简言之就是金融产业、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综合的时空动态过程以及所产生金融密集程度高于周边平均水平的汇聚结果[4]。对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衡量方法,主要分为寻找代理变量和构建指标体系两大类。例如:任英华等(2010)[5]选择区位熵系数代表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进而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李静等(2014)则构建了包含保险市场、信贷市场、信托市?觥⒅と?市场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邓薇等(2015)[7]构建了包含金融规模、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我国各省2005~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做出了评价。冯林等(2016)[8]建立了包含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产值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对山东90个县的金融集聚水平做出了评价。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本着审慎、全面、可量化原则,借鉴现有研究中的相关金融指标,选取了金融增加值、银行业存款余额、银行业贷款余额等8个代表金融规模的指标,之后又添加了代表金融业资本投入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同时,考虑到金融密度本身就是对金融集聚程度的度量,因此添加了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5个密度指标,作为规模指标的补充。最终得到表2-1所列的金融集聚程度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成金融业总体规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

  四、实证分析及评价

  本文使用SPASS22统计软件对2011~2015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逐年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以2015年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做适应性检验,KMO的值为0.8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76.359,伴随概率为0,说明原始数据存在公共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之后提取公因子,不断调试后决定提取3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894%,提取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并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到表3-1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3-1知,第一公因子在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资产总额、保险收入、保险赔付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1命名为金融规模因子,第二公因子在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2命名为金融密度因子,第三公因子在当年国内(A股)筹资额、当年国内债券筹资额、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3命名为证券业与保险业发展因子。之后,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其中X1*,X2*,…,X3*是原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

  利用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占比可以计算综合得分,分别计算出2010~2015年各省(市、区)的金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2。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各省金融集聚排名比较稳定,最大序差仅为4,说明我国各省(市、区)金融集聚水平都比较稳定。其中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四川、西藏、青海、宁夏排名五年内保持不变。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排名小幅上升。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重庆、云南、新疆排名出现小幅下降。

  从空间分布来看,如图3-1,我国金融集聚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与集群分布特点,各个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程度最高,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在十二五期间均居前6位。具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最高的三个区域为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路网密集、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数量众多,为金融集聚提够了充足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与物质资本。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由此产生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进而引起金融资源的高度集聚。珠三角经济圈信息通讯设施完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很高,有利于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与流动。成渝地区与中部6省金融集聚水平仅次于东部沿海。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人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湖北与河南两省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交通便利,因此获得相对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相比之下,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较低。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各省金融发展水平比较稳定,金融集聚程度空间差异较大,马太效应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点,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郑州经济圈、成渝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呈现集群分布特点。通过本文对金融集聚的评价分析之后,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金融集聚对省域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地空间溢出效应[9],应努力加强省级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例如从空间分布来看,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区金融集聚程度都非常高,可以向西带动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能源、水稻、奶业、汽车生产等基地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四川、重庆金融基础最好,可以尝试建成两个西部金融中心,辐射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省金融业。

  (二)重视保险业发展

  在金融规模因子F1上,保险收入指标X13与保险赔付指标X14有着很高的载荷,在证券业与保险业发展因子F3上,保险密度指标X15与保险深度指标X16同?佑懈鼋洗笤睾桑?说明保险业的发展规模对金融规模因子及保险业发展因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金融规模因子、保险业发展因子又与金融集聚程度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努力激活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可以提高金融集聚水平,进而促进省域经济的发展。

  (三)合理布局金融网点

  金融密度因子F2对金融集聚程度指标有着25.398%的贡献度,作用也不应忽视。目前东部地区网点过于密集,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如果能够合理依托金融资源布局金融网点,不仅可以降低金融企业成本,还可以提升金融集聚水平。因此,各金融企业应该充分收集各地城市规划、人口流动等信息,做到统一规划、科学选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zqtzlw/13159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