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浅析《道德经》中的设计理念

浅析《道德经》中的设计理念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日本这座岛国,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原因,让他们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从最初的全盘西化式设计到现在的负设计,日本在经过一系列探索中找到了最深入人心的设计,在设计领域和哲学高度探索了人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思考与探究。其设计风格及理念上也更加突出自然、朴素、简洁的一面。这和老子《道德经》中所阐述的种种观点不谋而合。

  一、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道家思想中“自然”指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本原,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是自然而然之意,反对过分的粉饰。可见老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自然朴素的唯物主义。《道德经》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这里的无为之事也是指做事情顺应自然的事。

  设计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我们看来设计虽说是一种人为活动,但在人类不断寻求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设计更多的是为人类服务。自然因为人的存在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人因为自然的存在得到生存与表现。在遵循设计本身规律的同时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改造自然、不能纯粹地依赖自然。近而由于设计的艺术品格问题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设计师在面对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设计观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应该重新审视。看似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实则讲诉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环境急剧恶化,自然资源也因此愈加珍贵,从而尊重自然、追求简单朴素设计风格的设计美学观便起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日本设计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然材质的珍惜与爱护,以简约的形式发挥材料的本质,体现了其纯粹之美。

  自然是人类从事设计活动的源泉和基础,自然在设计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高山县八尾町社区照明系统是角馆政英所设计的,他将灯火做点状分布,小区道路照明用灯光和建筑出入口灯光依山分布,高低错落,倒映于社区旁的河水中,很自然的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谈到他的构思时说:“人和环境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人能对环境有所体会,比如你生活中有一条河,你要和它有情感,才可能爱这条河。这个社区是临河的,它的特色与这条河有关,所以设计就是把这个特色凸显出来。”

  二、去繁从简

  我们都知道一幅画是由点、线、面构成,加之五颜六色的堆积有时让观者摸不着头绪。如今大多数设计行业也诉求着运用简单大方的艺术形式来快速有效地传播实用信息。当代的主流设计思想便是通过删减多余的视觉元素,把有用的图形和色彩进行重组,并用留白等艺术手段对其处理,达到内在的系统性和外在的形式化的统一。于是“减法”这个数学概念被设计师运用到设计中,力求最少的线条,最纯的颜色表达作品的意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少”是指根除一切非本质的,不必要的加工,还原作品本质的功能和单纯材质所蕴藏的魅力。

  中国传统思想从来不缺乏对“少”的追求。《道德经》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即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会迷惑。这里的“少”与“多”表意是数量上的大小,实则是指统一集中的事物更容易被获取,而复杂的事物容易使人疑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可见老子是喜静不喜闹的,喜简不喜繁。去繁从简的思想同西方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直根植在设计领域的思想当中的,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一直以来日本文化就像个大熔炉,让人们会误以为结果是一片混乱,但实际不然,日本设计的做法便是扬弃有,最后归零。原研哉曾做过如下解释:“日本极简主义其实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极简或简约,而是来自日本民族的‘虚空’概念。日本人从原始社会最常用的工具――容器出发,逐渐演变发展了以虚空为中心的审美。”老子也说“朴散则为器。”无雕琢,淳朴自然最美。

  隈研吾在设计石头博物馆时,只用石头一种石材,室内采光也只用最简单的手法,用砖砌出一排排的孔洞,让自然光从这些孔洞进入室内。这种设计令建筑视觉简练,功能实现也自然平静。这种简素的美学主张则是将日本美学传统中“空寂”的意境做了现代的发挥。这些看起来浅淡的色彩都被细节精致的设计调理得各有风采。

  三、有无相生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除了体现在“有”与“无”这对哲学范畴之外,还体现在“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等概念上。“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将欲软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大森若细。”。“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所有这些思想都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但启发了艺术家们的艺术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表现手法,而且寻找到了富有表现力和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无不体现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闪光点。

  杯子中“空”才能盛水、房间里“无”才能容纳东西。可见“有”的必要前提就是“无”。老子的“有无”辩证思维体现在设计中便是黑白、虚实、正负的对比关系。如深泽直人为三宅一生设计的一款腕表只用了黑白两色,整个表盘没有任何刻度或文字,只在时针上打上了三宅一生的标志,耐人寻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在欣赏实物的过程中体会它的虚幻。因此“有无虚实”观可谓是艺术家排除了非本质的具象,用有限的本质传递出无限的想象,与道家思想高度统一。   四、见素抱朴

  有观点认为道家的最高思想,并不在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统一,其最深、最大的理念,是在物质和精神的浑元和形神的一体。我很同意这点。“见素抱朴” 便是有其中之意。它提倡用朴实的本原表现事物。朴实的本原,在外型上事物原有的形状,诉求的是一种用朴实的本原表现自我,保持纯洁质朴、恢复自然本性,追求素雅、简练的美学观点。提倡用朴实的本原表现事物,朴实的本原,在外型上事物原有的形状,在内在含义上则是该事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而这种极富道家色彩的意象和日本简素美学极其相似,亦能看出设计师在着手构思之初,根植了民族的文化性,重在强调以形取神。

  “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要守质朴的大道,不虚伪狡诈,舍去礼的浮华,取用道的厚实。这里虽说的是做人道理,但做设计亦是如此。在日趋浮躁的社会里奔波,人心都渐渐失去了温度,健康生活更是人们可望不可即的,更不要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一面。而日本设计恰恰做到了这点。在日本设计里你会看到对生活的高度重视。一块尿不湿,没用时平常不过,一旦尿湿,一道彩虹图案赫然出现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这个小细节既提示了父母宝宝该换尿不湿了,又有“雨后见彩虹”的会心一笑,让父母不觉得这是一件麻烦事,反而会感到窝心。足见设计师的独特之处。

  在我看来日本的设计也有点“反设计”的味道。“反设计”就是反装饰雕琢、反造作矫情。当今社会标榜的所谓“设计感”“美感”都渐渐让我们失去了设计的本真,多了矫揉造作之意,我们要让设计回归到真正意义上来,贴合人类的设计。日本并不试图追求夸张、惊人、在貌似平实的外表下,其在细节上所显示的功力是相当深厚的,是用最少的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创造一种深入人心的美。这种精益的能力在日本国民中已可以称得上是人的基本素质。当设计不背负过多责任的时候,它就可以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大众产品的设计,也同样存在日本的奢侈品的设计中。岩他荣利设计的一张桌子竟然卖到200万日元,看上去并无独特之处,但细察之下才知道,桌面是用树龄达500年的山毛榉树干完整的断面剖成的,“世界上能有几张桌子是用这稀有的材料制成?这张桌子的纹理呈现了树的内心,不剖开,就看不见树心的真实面孔,所有的纹理都是经历过大自然对风霜雨雪的记录。这样的家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代代相传,这就是最奢侈的。不需要人做更多的工作,大自然已经足够丰富了,我们只需要体会。”设计者如实说。可见华丽掩盖了真相,追求质朴才是本真。

  五、总结

  好的艺术设计让人有美得享受,而好的设计师就是把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放到设计中,他们深知设计是无时无刻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更好的设计,才会推动人类走向更文明的社会。日本的设计同《道德经》有很多相通点,虽说《道德经》在治国、做人等多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多一些,但在以后社会不断转型中,艺术设计也必将有更为迫切的需求,《道德经》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在以后也是极其深刻的,除了“道法自然”“去繁从简”“有无相生”“见素抱朴”等还有好多设计理念是让两者有更多结合的,并使艺术设计应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87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