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浅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浅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引言

  语码转换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显得十分自然,然而在语码转换现象的背后,却有着值得人们探索和深思的运行机制,它们让人类语言不仅具有更多元的形式,而且能表达更复杂的意义。语码转换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人们的认知和交际目的有密切联系,所以它的研究视角应该是多维的。本文从语码以及语码转换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二、理论概述

  (一)语码定义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码”是个中性的概念,任何一种语言或其变体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语码,这一概念区别于语言、方言、标准语、混合语、克里奥尔语等容易引起情感问题的概念,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1]。语码可以指任何一种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也可以指只供自己使用的秘密符号系统。

  (二)语码选择

  语码的选择可以指一个多语码的社会对语码的选择和确定,也可以指个人在社会交际中对语码的选择。前者涉及语言规划,后者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范畴。一个多语码的个人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语码进行挑选、调整或转换,这就是所谓的语码转换。

  (三)语码转换

  郭熙(2004)将语码转换定义为“随社会领域或角色的变化而发生的从一种语码换为另一种语码的情况”。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接触现象,通常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对于社会语言学而言,“不同语码有不同的功能负荷,语言的交际作用和社会价值并非到处都一样。语言的每句话或每种表达方式都具有社会价值,它可以反映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郭熙认为,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有很多,如:场景转换、社会角色关系、双语熟练程度不等、语言情结、语言优越感或卑下感等。

  李经纬、陈立平在《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提到,Scotton的标记模式理论创立以来,被成功地用来解释语言之间、语言与方言之间乃至文学语言的各种语体之间语码转换的动机。其优点是不仅能对无标记选择做出解释,而且能对有标记选择做出解释。标记模式理论从使用标记性来估算说话者意图这种认知能力出发,探讨了交际能力这一普遍问题,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的交际情况下,语码的选择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说话人为自己获得最佳效益的一种“算计”行为,即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语码转换必然会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或产生某种社会效用,使得交际倾向于实现某种目的。

  (一)弥补语言空缺

  众所周知,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即便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之间,也未必有一一对应的形式与意义,这就出现了语言空缺。当一种语码不能恰当表达所属文化赋予的特殊内涵时,语码转换的功能将体现出来。例如人们在谈论电脑软件的时候,经常会说“Windows、Office、Word、Excel”等词语,这些词语没有翻译成汉语,而是直接使用,就是因为汉语中没有此类概念与之对应,而计算机软件的语言为英语,使用起来更直接便利。又如许多汉语方言(如客家方言、潮汕方言等)经常需要借用汉语普通话的词汇,正是因为在其方言中没有相对应的概念,也没有与该概念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故要在提及该概念的时候使用其他语码来完成叙述或交际。在此种情况下,语码转换实际上是优化了语言资源的配置,填补了语言空缺,以最经济的形式达到交际目的。

  (二)补充解释

  在交际时,转换语码有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同时提供一些补充信息帮助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所指。如:

  过关记得带好护照和机票!

  什么?过关不用看驾照吧!

  不是驾照,是护照!passport!

  哦哦,明白。

  这段对话中,说话者提醒听话者带好护照,而听话者先是误解,通过说话者转换语码的解释之后马上了解了说话者的话语含义。这是因为“驾照”和“护照”两个词有同音字出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概念的对应错误而出现误解。利用英语中与汉语有着共同意义范畴的词语来提供额外信息,补充汉语词语的含义以使对方明白,这就是语码转换的补充解释功能,也是通过最经济便利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方式。

  (三)调整交际双方心理距离

  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由于所处环境、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会根据交际需要选择语码。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语码的选择也反映着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根据Giles的言语顺应理论模式,语码转换将出现两种情况: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语言靠拢就是指说话人有意调整自己的语言面貌,使之与交际对象的语言面貌更接近,以便保持自己与听话人的亲和感;相反,语言偏离指说话人有意将自己的语言面貌调整得与交际对象的语言面貌不同,以拉大与听话人的心理距离。

  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在相互介绍之后得知彼此是同乡,这时他们当中的一个人会先转用家乡话进行交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希望保持相互之间的亲和感,同乡关系也会随着语码的转换进一步密切起来。

  又如教师在课后可以与学生用比较随意、亲和的话语,甚至是用方言进行交流,而课堂上却用比较正式、严谨的,甚至是接近书面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授课或与学生进行交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堂上通过对语码的调整来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体会到教师的威严与课堂的相对严肃性。这一对有效组织课堂和维护课堂纪律有重要作用的举动,实际上也是通过语码转换来影响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手段。   (四)强调说话者的身份地位

  社会成员使用的语言,往往体现出说话人的社会身份或地位,这些社会身份或地位由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构成,比如权势、阶级或阶层、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教育、年龄和性别等等。因此,社会成员使用的语码或对语码的选择,往往带有其社会身份地位的标志。例如在中国大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似乎意味着说话人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在无形中就与只会用方言交际的人区别开来。再如法国说巴黎法语的人与说其他省份法语的人相比总有一些优越感,就是因为巴黎是法国人心目中唯一的大都市,有着字正腔圆的巴黎口音使得他们更为骄傲。这些都是社会因素赋予语码的特殊社会意义。

  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张先生大笑道:“我不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工夫翻书研究。可是我有hunch;看见一样东西,忽然what’d 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用拿假货来fool我。O 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

  小说中做古董生意的张先生因为有过留洋经历,在与方鸿渐的对话中不时夹杂英语词汇或短语,以强调他的“海归”身份,同时也强调他与刚刚从海外回国的方鸿渐在社会地位上相当。

  (五)追求时尚与幽默

  现代社会中,有意识的语码转换似乎更多地被用于追求时尚和制造幽默气氛。尤其是随着港台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的碰撞与相互传播,模仿港台同胞说话时穿插英语,或是模仿港台同胞说话的一些腔调,受到大陆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例如:

  他人很nice的。

  我很enjoy现在的工作。

  Miss Zhang说今天要完成这些paper。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发现,汉语中有些简单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被英语单词替换。排除本文谈到过的以上?椎悖?这些句子中的语码转换似乎不具备太复杂的目的或功能意义,只是在形式上追求一种语言的时尚,符合年轻人的求新求异心理。

  另外,语码转换在某些情况下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效果,利用语码转换的方式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一群人在用普通话聊天的时候,有人为了增强喜剧效果、调动气氛而用方言讲笑话。在一些曲艺表演(如相声、小品)中,演员们灵活利用语码转换制造出的幽默笑料和喜剧效应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表演。如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样的台词:

  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俩盖起了二层小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说搁一个屋耽误她学外语,完事呢说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

  这段台词用的是带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其中夹杂着简单的外语单词。演员没有过多考虑语法的规范性而直接用外语替换汉语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学外语者可能出现的语言状态,增加了小品语言的幽默感,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六)委婉表达拒绝

  语码转换多发生在实时的口语交际中。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对话双方常常通过转换语码的方式达到预想的交际目的,在某些书面交际形式(如电子邮件、书信、短信等)中,也会出现语码转换的情况。书面形式的交际不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也就是说书面形式的交际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接收信息和做出回应,而一旦使用语码转换的方式则会使书面交际的效果更为间接,达到委婉的交际目的。

  台湾学者谢佳玲和其研究助手曾做过一个实验,其中一个环节的实验结果涉及到了书面形式的语码转换。实验者用电子邮件与被试(两者互不相识)联系,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希望最终得到被试的拒绝语言,其中出现了用英语回复电子邮件的案例,而实验者发出的电子邮件均使用了汉语。正是由于英语不是交际双方的母语,且双方互不相识,因此被试者使用英语来拒绝在语言上显得不那么直接,无形中拉开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得拒绝更委婉,这也符合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要求,即尽可能用不直接伤害他人面子的手段进行交际。

  四、结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语码转换的概念、意义做了阐释,随后对语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人们在进行语码转换时都是理性思维的主宰者,通过语码转换巧妙达到预设的交际目的,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不同语码,考虑不同交际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感受,尽量利用恰当的手段促进交际的高效与成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50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