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社会需求驱动下的图腾禁忌的演变

社会需求驱动下的图腾禁忌的演变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图腾源于印第安语“totem”,取自北美阿耳贡金人奥吉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相当于整个部族的标记。在字典的解释里,“图腾”是指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1]。图腾崇拜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

  汉族以龙为图腾,商族以玄鸟为图腾,周族以帝武为图腾,藏族的牦牛崇拜,傣族的象图腾崇拜,印度人的神蛇崇拜[2],豪萨-富拉尼族北方部分土地大多是鸟,以鸟或爬虫图腾兽[3];而禁忌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违禁所造成的不幸或恪守禁忌所带来的平安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的,或者是精神上的[4]。图腾与禁忌一般都是相生的,图腾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禁忌的产生。例如崇拜牛便不吃牛等等。

  目前我国雷州地区存在这种崇拜石狗文化现象,它历史悠久,是一个典型的图腾研究案例;因此本次调研我们选择了雷州地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从需求与图腾内涵演变的关系来研究图腾。

  根据历史记载,雷州石狗以原始狗图腾为根据,以雷神、雷祖为依托,与龙图腾相并行,是原始灵石崇拜的主体象征[5]。它留有雷州各族迁徙融合的历史痕迹,与海洋文化相融,构成以石狗雕塑为标志的物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民俗文化价值体系[6]。资料考证,雷州半岛的石狗起源于殷周年代,它是一种图腾崇拜。上古的雷州半岛人迹稀少,自然灾害频发,从黄河中下游南迁了一些居民聚居雷州半岛。《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7]。这些南迁的居民最早时被统称为百越。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百越族逐步进行分化。在游耕时代,狗对打猎和守卫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时,雷州人民对狗是一种神圣的图腾崇拜。为了保护雷州先民崇拜的狗图腾,他们设定了禁止食狗肉的禁忌。之后随时代的演变需求,图腾又经历了不同内涵的演变,禁忌也逐渐弱化,他们都与马斯洛需求有着密切联系。

  一、调研区域概况与调研方法

  (一)区域概况

  本次研究选取了位于广东西部的雷州半岛作为雷州石狗图腾文化的发源地,它是现在石狗文化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天下一大奇观“南方兵马俑”。雷州素有“天南重地”之称,它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大荟萃的地方,是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8]。

  近年来,雷州政府高度重视雷州 “石狗图腾”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能够更加直接详细了解到这一历史悠久的图腾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因此我们本次关于图腾文化的研究便选择雷州市的石狗文化集中的地区进行展开调研。

  在具体地点选择上,我们主要是在雷州市区石狗文化浓郁的地区、雷州博物馆进行深入调研;再根据调研得出的初步情况,先后对仍然存在雷州石狗文化的村镇地区――杨家镇、东里镇、乌石镇、英利镇、调风镇进行调研。本文将会深究雷州石狗图腾文化的演变,同时考察图腾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的需求分析。

  (二)调研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雷州石狗图腾崇拜以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调研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为文献调研法,收集与图腾和禁忌有关的资料;二为政府调研。我们采访雷州文化广播新闻局局长,深入了解雷州石狗的渊源、发展历程。三为雷州博物馆馆长的访谈,深入了解石狗图腾与食狗肉间的关系,石狗图腾的崇拜程度以及食狗肉分布和价值所在。四为资深老人的调研,由于石狗图腾在雷州发展历史悠久,采访资深老人能从老一辈的思想观念研究主题。从多个层次不同角度了解不同的人对雷州石狗图腾文化的看法,确保了调研结果详细准确。对此,以雷州石狗图腾的历史发展轨迹为例,探索图腾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揭示人类在马斯洛层次需求分析下图腾的内涵演变及其之间的关系,力图在这方面为社会作贡献。

  二、图腾与禁忌的特征

  (一)图腾与禁忌的区域性

  图腾和禁忌只是针对一个群体或氏族,对氏族的内部成员产生敬仰和恐惧心理。氏族相信图腾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维系群体组织结构,并通过禁忌来转换图腾的作用,防止因违反禁忌遭到惩罚,但是对其他群体或者氏族的人是不起作用的,他们也可能理解不了该民族的禁忌。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图腾和禁忌,是早期人类发展史上某个阶段上特有的文化概念,即使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保有,但却有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显示的隐示的、物质的非物质的等不同的“遗留”[9]。所以,崇拜图腾和维护禁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化行为和信仰,每个人都无法超越心里的界限去违反整个民族的要求。

  (二)图腾与禁忌对象的全面性

  采访雷州石狗研究者看出,以前几乎每个村都遍布石狗的雕像,表明古代每个村落每个人都崇拜石狗,并且在禁忌弱化和解除之前,雷州先民都是禁止吃狗肉的。

  在我们看来,很多时候禁忌只是针对一部分人,比如孕妇忌食兔肉,认为孕妇吃兔肉生出来的小孩会有兔唇,禁忌的对象是世俗的,有条件的,但是图腾下的禁忌并非如此,图腾禁忌是针对整个民族,它是整个民族的文化标识,协调整个民族的关系。图腾也是如此,内部每个人都必须敬仰图腾,否则视为违反“规则”。

  (三)惩罚是维护禁忌的手段

  经过调查得知,发现雷州有些镇和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人仍保持不吃狗肉的习惯。他们认为自己不吃狗肉是祖先传承下来,崇拜狗图腾的他们必须尊敬和遵守它,如果违反,自己会流鼻血和鼻穿孔。   这样的行为,想必是以前传流下来的禁忌和违反的惩罚,雷州先民小心翼翼地不做出违禁的行动,以免承受不必要的后果。这种禁忌的惩罚是超自然的,从目前的科技上看,用理论也无法解释和回答。它不是社会对雷州先民实施条例或者法律的惩罚,但类似习惯法约束和警告着雷州先民,例如我国以虎为图腾的纳西族,若猎人打死了虎,轻者会遭到鞭笞,重者要罚款。他们对吃狗肉的禁忌是更深层面上的要求。人们并不在乎禁忌的行为,而是怕违反禁忌后产生的后果,可能会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三、不同需求下的崇拜和禁忌演变

  每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雷州石狗图腾崇拜也是如此。在雷州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雷州石狗文化的发展受到雷州整体状况的影响。从古至今,雷州石狗的内涵经历了图腾崇拜――呈现报喜――保护神――艺术品的演变过程。这样的变化多端历程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又存在哪些关系,这样的趋势是否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一)基于安全和生理需求的前宗教观念

  原始社会自然生产力水平低,当时人们摆脱不了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当他们之间有某种互通的灵性和交流时,自然便会形成原始人类的精神寄托,将它们升华到信仰和尊崇的高度。动物从古至今,一直是通灵的象征,在饥寒交迫的远古时代,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急需的生活来源,因此,它们正是在这种迫切适应自然的需求下与人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图腾的产生便成为可能。雷州石狗文化的起源也体现了这一原理。早在四五千年前,雷州的红土地上,就有先民在采集渔猎,繁衍生息。当时的雷州先民利用自然石材制作生产生活工具,渔猎为生,兽皮遮体,穿叶为衣[10]。狗是雷州先民最忠诚最亲密的朋友,为他们的生产提供了帮助,也更具备“人性”。另外由于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便将情感寄托于与他们最为亲密的动物,因此将石狗奉为图腾来崇拜。方宏和陈志坚在《雷州石狗奇观》文中写到:“生活在雷州的古代百越族,他们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庄稼,有看守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字“狸、獠”都加“犬”字旁……带有其本族图腾崇拜的标志[11],将未知寄托于神秘的灵魂。

  另外,原始社会自然灾害频发,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共同分配是古代的唯一生活方式,个体的生存成为不可能,在低贫的情况,只有精神统一,才可以互帮互助,增强生存能力。所以,图腾作为抵抗灾害、神灵保佑的“护身符”氏族文化也随之产生。这样的图腾是原始时代的标志,同一群体共同需求交流下予以寄托的文明,它有共同的信仰,激发族群共同努力的力量,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区分于其他的族群,是集体主义的象征,它规范着整个氏族,使原本松散混杂的人群精神得到统一,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强大了整个集群,让更多的原始人得以生存。图腾,对他们有警告、保护的作用,神圣不可侵犯。为了适应自然灾害,规避风险,满足整个群体的生存需求,图腾禁忌也随之产生,它是通过自我言行的约束表达对图腾的敬仰。根据对村民的采访和雷州专家的解释,发现雷州先民禁止吃狗、杀狗,这种羞耻的事情只能躲到野外进行;在祖庙里骂狗、打狗更不被允许。禁止吃狗成为雷州先民必然事件,它是在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界认识能力低的景况下对图腾崇拜的补充。图腾文化也不是一时兴起,它产生于一个族群渴望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期,这种需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而在原始社会,更多的是自然的压力和人类的无知下的解除人心里恐惧和对自然界无奈的心灵寄托。存在这样的图腾精神,即使在物质匮乏低级的人类社会,也存在有序安定祥和的生存模式。

  (二)以生理需求为主的图腾内涵演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经济的转折时期,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促使人类社会从粗放农业转变到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提升,对自然需求的改变(已经慢慢了解自然,敢于对自然发出挑战)和民族间的交流,原本封闭的氏族图腾文化不可能一尘不变。在中原地区,狗能辟邪的俗信在当时已经流行了。《史记?封禅书》载:“秦德公始杀狗??邑四门,以御蛊?。”此后以狗辟邪之风越传越胜[12]。东汉的应劭曾说当时世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详”(《风俗通义?祀典》)[13]。南朝梁人宗?S则在《荆楚岁月时记》中记述了长江中游地区流行撸狗耳以?v辟鬼邪的风俗。从秦朝到唐代,雷州经历了中原人小规模的人口迁徙,史料记载有五十万,他们大多数已经和百越族融合,这时百越文化受外界冲击较小,成为百越族的一部分,所以雷州石狗的图腾崇拜向“呈祥报喜”转变主要就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那时也出现了盘瓠传说,大大影响了图腾文化在雷州人民心中的位置,但是没有足够考证资料表明食狗肉禁忌被打破。陈玉屏在《秦汉以来中国南、北方民族融合进程的特点》中说道民族融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形成“共同地域”,即杂居。第二步,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语言”。一旦杂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合流是在所难免,语言的同化与之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第三步,经过较为漫长时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14]。汉人因为本身思想血液中狗具有辟邪的作用,便将这一思想赋予雷州石狗影响整个雷州人民,“呈祥报喜”的寓意从这时起风靡了几个世纪。

  图腾是一个氏族的标识,是群体封闭式生存的凝结剂,更多的是满足原始社会人类被自然界控制的情况下与人通灵的神灵形象,虽然作为理性的自觉建构对象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此时作为野蛮社会的标志已经失效[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外族人的影响,原本经济体系的瓦解,图腾文化早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图腾文化体系不攻自破,新的社会环境对图腾提出了要求,他需要新的图腾观念来适应不同民族的文化需求,避免两族交恶的现象,这也是小农经济下人类新的发展愿望。它补充了图腾的内涵,丰富了图腾文化,是封闭的人类生存方式到跨越时代和文化交融的需求,也是一种文化进步的表现。   (三)基于情感需求的图腾内涵进化

  神话往往给事物添上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神话并不是真正存在的,而是被某种需求利用[16],目的是借助超人的力量制造幻想企图对事物做出解释,使事物更加合理也具有说服力。当人权驾驭在神权之上时,神权可能会沦落为人权统治的工具。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意为是上天的儿子,是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人,使得自己的形象神圣化;西方中世纪的神父也是如此,可以看出信仰或者神灵很多时候都会由于统治需要而被赋予某些含义。唐代至清代,国家统一、疆土扩张、中央集权加强是每个朝代的鲜明需求。此时,石狗图腾也由之前“呈祥报喜”向“呈祥报喜”和“保护神”共存的文化寓意过渡。

  唐代以来,中国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进入岭南,民族融合达到较高的程度,但也存在民族矛盾。为了稳定地方,加强管理,统治者需要赋予一位有神话色彩的人物管理地方。当时作为雷州刺史的陈文玉,便有很多的传说,据吴建华引《雷祖志》记载:“(雷)州西南七里,有村曰‘白院’。其居民陈氏,讳?p者……?p业捕猎,养有九耳异犬。耳有灵机,每出猎,皆卜诸犬之耳……交还陈氏养育,名曰文玉。陈文玉被雷州人民称为“雷祖”[17]。

  另一方面雷州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生育能力较弱,当时石狗具有“呈祥报喜”的神话能力,再加上陈文玉的传说,雷州人民便将渴望生育的愿望寄托于石狗身上。传说中,雷祖陈文玉降世后,雷州民间以狗为呈祥灵物更加崇狗,石狗面前常常红烛高烧,香火不断。从此雷州人民便将石狗当作地方的“守护神”,陈文玉也成为雷州人们心目中具体化的祖先。本来雷州石狗只受到原始的俚文化的影响,作为守护和威严的象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守护一方稳定的神灵。再一步印证了安全和生存需求已经不是这个时代人民的强烈愿望,更多是过渡到生育等愿望实现的马斯洛的精神需求寄托。

  (四)以自我审美需求为主的艺术价值追求

  图腾的崇拜与禁忌的敬畏随着现代科学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淡化和松弛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与其兴起的原理有着相同性,都是源于人类的精神需求,然而人类的精神需求很多都是物质社会的反射。21世纪属于信息科学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地提升,更加注重艺术文化的需求。曾经祖先敬仰的守护神或者图腾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龙是中国人的祖先,但是现在龙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艺术表达;曾经藏族人民视耗牛为图腾崇拜,现在也逐渐转变成一种艺术文化。这一现象是目前世界很多图腾演变的结果。

  雷州也同中国其他东部地区一样,经历过一百多年的殖民摧残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这对文化的冲击是致命的。雷州在民国时期受到法国的殖民统治,之后经历文化大革命,因此这段时间石狗崇拜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人们对石狗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物自我超越的审美需求和石狗文化的精神需求并存的情感。文物是凝结在历史遗迹中的人类劳动成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标志,具有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对于石狗来说,主要体现在它的无形价值,也就是附着在石狗身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近几年来,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雷州石狗的发展,雷州石狗于2004 年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项目,雷州市博物馆设置了雷州石狗文化展区;2005 年深圳首届国际文博会展出了20 多尊石狗, 此后又到东莞、珠海等城市巡回展出。2006 年时值狗年, 雷州石狗“ 应邀” 到肇庆、番禺、佛山等地拜年等等[18]。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是政府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需求;也迎合和民众对传统文化归属感的需求。艺术价值并不是每种图腾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或消失,或改变了原有在人类心目中的精神含义,但是清楚地表达了图腾在生产力较高的现代生活水平的社会的必经之路。

  四、结论与讨论

  从雷州石狗文化角度看,雷州石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不断演变,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汉族民间独特的艺术创作。研究结果看出,原始时代,狗对雷州先民具有保护和警告的作用,它被先民视为图腾崇拜,是神圣不可触碰的物体。为了保护狗图腾,雷州先民用禁食狗肉的方式表达对图腾的崇拜和敬仰。春秋到唐代初期,雷州石狗慢慢呈现出从图腾崇拜向“呈祥报喜”的功能转变;唐代之后,石狗在雷州人民的心目中也增加了保护神、司仪神的角色;这其中,雷州食狗肉的禁忌在唐代逐渐被瓦解。现代,雷州石狗崇拜观念慢慢淡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石狗文化艺术价值的追求更为热烈。

  很多学者对图腾的研究都是立足在原始时期图腾产生内涵的描述和研究,以及禁忌下与图腾的关系,并没有细致地纵向研究图腾由始至终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与社会环境需求下的关系。本次探究,我们以雷州石狗图腾的历史发展轨迹为例,从点到面,探索图腾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揭示人类发展需求下图腾的内涵演变和之间的关系。

  在雷州石狗文化的深入探究以及与其他民族图腾对比联系中发现,中国图腾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历史痕迹,印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类最开始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安全需求主要是人身和健康的保障。首先,中国的图腾产生于原始野蛮时代,粗放经济条件下,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古人对群居生活有着迫切需求,而这种需求更多的是自然需求,需要图腾作为超自然的神力起到保护作用,使人类达到精神上的同一性,每个人得以生存。接着,社会环境因素的本质改变(小农经济的出现、中央集权下越发重视地方的管理)是封闭的图腾文化逐渐被打破的重要原因,陆续出现的神话传说也是满足人民情感需求的添加剂,让人在更高精神需求的层次上更加信仰和追求图腾,图腾文化的内涵也越加丰富和精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得到解放,部分的图腾逐渐发展为传统艺术文化,原有的被赋予的神一般存在的图腾已经淡化,这正好符合了马斯洛所说的超越自我的审美需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图腾内涵需求。时代的发展,其具体历史演变轨迹是马斯洛需求分析下的必然趋势,依次经历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自我艺术价值的追求。它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统治者肆意捏造,而是环境改变下人类的情感态度,自然而然赋予的对图腾的理解、愿望祈求和精神寄托,这正是在中国历史发展大背景下(原始时代、封建社会、信息时代)和地方特殊的经济文化需求下对图腾文化的具体引导,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   与世界图腾文化相比较,中国图腾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性,也有共性。不管是哪种图腾内涵的改变都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它都是在与现实社会相互影响下发展的。我们也应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态度去面对图腾文化在现在社会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0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