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徘徊在社会边缘的旁观者

徘徊在社会边缘的旁观者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作为西班牙战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唯一的女性作家,卡门?拉弗雷特从女性视角出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对社会的认知创作了多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塑造了一批身处男权社会的绝望中试图寻找自我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其代表作《空盼》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探讨战后西班牙妇女的社会地位。

  《空盼》是西班牙女小说家卡门?拉弗雷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被传阅最广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带着这部小说,卡门?拉弗雷特用其简洁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以及独特的女性情感给当时的西班牙战后文坛带去了屡屡清风。

  《空盼》中,拉弗雷特从女主人公安德烈娅――位成长在乡下的孤女――的视角出发并以其口吻叙述了一位初次来到巴塞罗那投奔亲戚的女大学生的城市生活。来到巴塞罗那以后安德烈娅才发现,城市生活并不像她之前所期待的那般美好,阴森冰冷的气氛压抑着这城里的每一个人。现实的差异与残酷也渐渐使安德烈娅成长成了与之前几乎所有小说中女主人公不同的形象。西班牙著名女作家卡门?马丁?盖特就曾经评论拉弗雷特笔下的安德烈娅为“奇怪的女孩”。

  西班牙战后文学兴起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西班牙小说界一直流行着供人们消遣的“桃色小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情小说。而安德烈娅也具备了桃色小说女主人公一般所具备的各类必要条件:无依无靠的孤儿、悲惨贫穷的生活、不和谐的家庭气氛,等等。然而直到小说的最后,也没有出现安德烈娅的白马王子,也没有什么盛大的婚礼作为故事幸福的结局,这显然偏离了传统言情小说的思路,这也正体现了拉弗雷特的创新之处,有次她笔下的安德烈娅显然也成了一位不同于“桃色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奇怪”女主角。

  脱离了“桃色小说”的框架,拉弗雷特并没有叙述安德烈娅经历一系列苦难最终寻得白马王子组成一对佳人的故事,而是以一位年轻姑娘探索城市生活探索社会并在这一探索中不断变化的视角忠诚地叙述了安德烈娅在这一学年的巴塞罗那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所认识的社会以及在这探索中不断试图找寻自身价值的过程。因此也有部分学者将《空盼》归为“成长小说”名下。

  然而严格意义上来说,安德烈娅的形象也并不符合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首先,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几乎清一色为男性,因为在受天主教思想禁锢的早期欧洲,女性是低等的生物,自然不被视为有接受教育或成长启蒙的可能;其次,成长小说的结尾多半是圆满的或阶段式圆满,通常主人公的思想和性格在经历了各种遭遇考验之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克服了巨大的精神危机日渐成人。如成长小说的代表作,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然而就故事的结尾来看,《空盼》的女主人公显然在经历了城市生活的历练后,虽然认识了真实的世界,却并未与之和解,并未按社会给她设计好的角色生活,却是在离开巴塞罗那前往马德里之际仍然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情绪”,这情绪让她想起了刚到巴塞罗那感受到的那“可怕的希望以及生平第一次燃起的对生活的渴望”,但她坚信从这所巴塞罗那的宅子里她什么也没带走――她拒绝了这些糟糕的经历企图要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

  如此看来,安德烈娅显然在当时的读者眼中不是一位典型的主人公形象,那么这位“奇怪”的主人公具体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初到巴塞罗那之晚,面对陌生的城市、冰冷的房屋,安德烈娅表现得并不像一位第一次独自旅行的少女那般忐忑不安,而是为那天晚上“彻底的自由”感到激动,并且迫切地向往着一直享有这彻底的自由的生活。然而很快这一场少女内心的悸动就化为了噩梦――她所寄宿的外祖母家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诡异氛围,而她的几个亲戚在她眼里也竟是一些怪人:霸道的姨妈安古司蒂亚斯、暴力的舅舅胡安、看似温顺却常有惊人之举的舅妈葛洛莉亚、神志不清常自言自语的外祖母,还有一位略带神秘色彩的舅舅罗曼。曾经安德烈娅预想的自由,是想要逃脱束缚,在巴塞罗那这座大城市里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公,然而这些人物的存在以及他们对年轻的安德烈娅的影响使这一切化为了泡影。

  在这个家生活的前半段时间里,安德烈娅一直忍受着姨妈安古司蒂亚斯给她带来的压迫。后者剥夺了她肉体上及精神上的一切自由,入侵了她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她看人的眼神和穿衣的品味都要受到姨妈的教训。安古司蒂亚斯固然是一个可恨的角色,然而她强势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她的可悲。这位传统的妇女一直规规矩矩地按照男性为女性树立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标准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她告诉安德烈娅:“一位在巴塞罗那生活的年轻女性应该如一座堡垒一般”。然而经历了爱情的变故后,她变得一无所有,性格也遭到了扭曲,变得强势并且不相信任何人,甚至她自己的兄弟也将其视为蛮横的怪物。这样的安古司蒂亚斯必然不能理解年轻的女大学生安德烈娅所追求的自由与自我价值,称她为“叛逆的怪物”并试图驯化她使之也成为一位“本分”的女性。

  其实安古司蒂亚斯的悲剧也是当时成千上万西班牙妇女所经历着的,在西班牙人的传统观念里,女性只是附属品的角色,成年前是父亲的附属品而婚后则成为丈夫的。众所周知,内战后弗朗哥统治的三大核心为:中央集权、民族主义和家庭。而这里的“家庭”毫无疑问都是严苛的家长制下的家庭,因此,战后西班牙妇女往往被禁锢在家庭中,仅仅履行其家庭智能,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像安德烈娅这样可以上大学的知识女性已经是极其幸运地,大部分女孩从小并没有和男孩一样受教育的权利,她们所受的教育仅仅限于缝纫纺织,因为人们传统观念里女孩的命运就是找个男人结婚――“男人被赋予的指责是生产任务,而女人,则是繁殖任务”。如此看来,在这样恶劣的独裁环境中,小说的主人公安德烈娅想要脱离传统礼教的束缚,获得自由,主宰自我确是天方夜谭。而拉弗雷特通过对其一年生活的描述也是揭示着战后的西班牙女性试图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失败。   这个家庭中剩下的角色也并非友善,胡安与葛洛莉亚这对夫妻无时无刻不在大吵大闹,穷尽一切恶劣的词语羞辱对方,这无休止的争吵警告着安德烈娅在这个家中想要安静独立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加之葛洛莉亚一些怪癖――偷穿安德烈娅的内衣、在她的床上睡午觉、偷窥他人――也使安德烈娅感到了自己的生活空间被侵占了。然而她无法改变任何事物,只能冷眼旁观夫妇俩无尽的争吵,日复一日听葛洛莉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生活。而这个家中唯一善良温顺的外祖母却也无力阻止这一出出悲剧,只能日日祈祷,以至在儿女眼中她已是一位荒诞的老糊涂。另一位舅舅罗曼或许是这个家里最复杂的人物了,最初安德烈娅视之为唯一一位懂得她的人物,然而这位极其有音乐天赋,第一印象通常给人以和蔼又有吸引力的感觉的舅舅渐渐也露出他的真面目,正如葛洛莉亚评价他:“骨子里坏透了”。安德烈娅对他的态度也从起初的仰慕他试图走入他的生活渐渐转为了远离他远观他复杂的人生直至最后目睹了他的自杀。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家庭中,安德烈娅从未被真正地接受过,也从未融入这个家庭的生活。因此文中女主人公每次叙述到她所寄宿的外祖母家时从未提到“我的家”,而是一直使用“阿里巴乌大街上的家”,她也深刻地意识到虽有着血缘关系,她也仅仅只是这个家庭一出出闹剧的旁观者,并且“被牵扯进了一系列别人的故事和冲突中”。而她一直想要主宰的自己的人生也渐渐被别人控制或被他人侵犯。这也正对应着之前所提西班牙人传统的女性社会地位观――她们不应拥有独立的个人思想或空间,她们不应该闪光,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

  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丝毫美好的安德烈娅试图在学校生活中取得安慰。她试着交朋友并将学校当做生活的避难所――“只有那些爱好跟我相同的同一代人才能支持我,保护我不受成年人古怪的世界的侵犯”。

  然而学校生活也并非容易,她几乎参与不到同学们的谈话或活动中,只有埃娜――一位活泼有朝气的女同学――走近她并成为她在学校里唯一一位朋友。与安德烈娅不同,埃娜似乎总是大家视线的焦点,她开朗的性格让她始终能成为话题的中央人物。面对这样耀眼这样美好的埃娜,安德烈娅仰视她,仰视她的生活――她又一次成为了一位别人生活的倾听者和旁观者:倾听埃娜讲述她的爱好、她的家庭生活、她的恋爱生活;她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与埃娜一起看书游玩,直接目击她的生活。然而对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安德烈娅却是只字不愿提起,虽然她也有不止一次想要和埃娜倾诉的愿望。甚至是在埃娜向其问到他的舅舅罗曼时,她也极力避免了回答她。此时的安德烈娅对她的大学生活还抱有一丝幻想,她保护着自己在学校狭小的空间不受家里压抑氛围的污染,于是她选择了沉默。在她努力寻找自己的生活的同时,追求者彭斯的出现似乎给这一切都带来了转机:这位少年带安德烈娅去见自己的朋友们,在与这群少年相处的过程中,安德烈娅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和自由,那一刻她确定了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似乎也终于成了自己的主人。于是虽然她对于彭斯并没有特殊的好感,还是在他邀请她去自己家参加聚会时感受到了被期待被爱的美好,感受到了“一股胜利般的情绪,一种对被仰慕被尊重的渴望,像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样在长期默默无闻后变身公主”。然而在踏入彭斯家门的一刹那,这一切与她决裂了:眼前的华丽场景使得她的朴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先前一起玩的伙伴们都疏远了她,他们重又变得陌生起来,显然她曾经以为自己属于那里的世界又模糊了起来,一去不复返。这一刻,伤心的泪水落下来,安德烈娅也意识到了自己注定是旁观者的命运,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她也显得束手无策:“有的人生下来是为了生活,有的人为了工作,有的人为了欣赏生命。而我是一个渺小的观众的角色。不可能摆脱它,也不可能获得自由”。

  由此看来,那一年代传统西班牙人关于女性的命运就是嫁人的观点确切地说应该是嫁给门当户对的人,中产阶级或是贫苦阶级的女性也只能如同安德烈娅一般仰观别人的生活而无力改变自己的。而富裕家庭的女性虽然享有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也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她们也只能听从家人――多半是父亲――的安排。可以说在婚嫁方面,女性首先要遵从等级制,其次便是家长制。而家长制又是与旧的等级制紧密相连的,家长自然是依据自身的等级试图给女儿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也正是这两个落后的制度造成了《空盼》中多位女性角色的悲剧:安德烈娅被无情地拒在富人圈子之外;埃娜的母亲也只得丢弃年轻时的浪漫;而葛洛莉亚嫁给胡安之后虽有诸多不满,却也只能任凭其靠卖自己的裸体画像维持家庭生计。

  尽管小说进行了大半安德烈娅才意识或者说才愿意面对她的旁观者角色,读者却不难发现这一角色的特点已频繁地影响到了她的行为与生活:当她被外祖母要求尾随气急败坏冲出去寻找葛洛莉亚的胡安舅舅时,一路上她都试图想要劝阻舅舅,然而即便是在看到舅舅与一帮人大打出手她也一直躲在阴暗处,当胡安找到葛洛莉亚并对其破口大骂时,她也只是默默站在一旁不敢出声;而在听到罗曼与葛洛莉亚私下里的对话后,安德烈娅一路小跑到埃娜家的门口想要把罗曼对她的背叛告诉她,保护她不受自己舅舅的伤害,然而最终她并没有敲响朋友的大门,而是“让事情就这么过去”。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就为女主人公感到着急,似乎想要拉一把这位安静的旁观者,因为即使是对她最亲的人而言,她的存在也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仅仅作为他们生命的目击者,见证人。当然这一切发生在彭斯家的聚会之前,彭斯家的聚会可以算作是安德烈娅巴塞罗那生活的转折点了,因为在这次令人沮丧又残酷的聚会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女主人公在这一年来第一次主动尝试走入别人的生活,当然也是改变自己的生活――她闯入罗曼的房间,将埃娜拯救与悬崖边缘。这一行为最终促使埃娜向安德烈娅提出了去马德里的邀约,也终于为她自己提供了一次走出旁观者角色的契机。安德烈娅的改变也让读者看到了她彻底走出旁观者角色的希望,西班牙著名作家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曾在给卡门?拉弗雷特的信中写道:“对于我来说,《空盼》的高潮在第19章”。而这一章正好是彭斯家的聚会之后安德烈娅意识到自己旁观者角色的那一章。至此,我们似乎看到这位孤独的女主人公已经找到了从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的方式,然而家里的气氛依然异常诡异,埃娜最终也屈服于现实,跟随之前的男朋友先一步去了马德里――这不禁让人意识到在当时的西班牙社会,女性依旧是要依附于男性才得以生存下去。此外罗曼的死给安德烈娅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她已经对巴塞罗那这座缺乏理解与温情的城市失去了希望。这一年来她所追求的自由、爱、理解与尊严最终成了一场“空盼”,可谓一无所获,而她所说的从这个家中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恐怕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安德烈娅到马德里后的生活是否会有所好转,马德里是否是她自由的舞台,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作者曾在小说的结尾提到安德烈娅再没有了一年前初到巴塞罗那来之时那份激动与期待。诚然,在当时弗朗哥统治的大环境下,西班牙走向了极端保守的右派,安德烈娅的遭遇与困扰可能与大部分西班牙女性一致,本文中的安古司蒂亚斯、葛洛莉亚、埃娜和她的母亲甚至是外祖母无不是这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他们的人生悲剧不尽相同,每个人对待自己的命运展现出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外祖母的隐忍,葛洛莉亚的歇斯底里,埃娜母亲的顺从,安古司蒂亚斯的强势,埃娜的叛逆与安德烈娅的沉默在面对这个保守的家长制社会时,都没能摆脱她们被边缘化的命运。于是我们这位“奇怪”的女主人公最终既不是家庭生活的主角,也不是学校社会生活的主角,甚至都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她在旁观别人生活得过程中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而或许此书出版之时当时的西班牙社会也正有成千上万的跟她一样的角色在旁观她的生活。

  注释:

  Martín Gaite, Carmen, Desde la ventana, Madrid, Espasa Calpe, colección Austral, 1993.

  Laforet, 2010:71

  Laforet, 2010: 82

  Laforet, 2010: 145

  Adela Soto Marco, La mujer bajo el franquismo: al hombre se le adjudica la tarea productiva, y a la mujer, básicamente, la reproductiva.

  Laforet, 2010: 103

  Martín Gaite, 1993: 101

  Laforet, 2010: 111

  Laforet, 2010: 238

  Laforet, 2010: 246

  Laforet, 2010: 235

  Jiménez, 1977: 1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10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