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河北省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河北省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随着中国“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模式的普遍化,全国各地人口陆续进入老龄化,养老的话题开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未富先老”局面已经形成,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发展成为必然。与我国迎来老龄化背景相似,自1999年河北省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伴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河北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养老问题已成为了河北省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这其中,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是新型养老模式,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应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完善和改进。

  一、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2054年突破4.72亿。河北省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的增速每年在3%左右,截至2010年3月已达989万,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4%。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据预测,到2015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将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1300万、约占总人口的17%;到2030年将达到1676万,约占总人口的21%,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将达到1676万,约占总人口的25%,全省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因此,中高龄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将成为未来河北省所面临的主要经济和社会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因此,在大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养老载体和依托,将承担近 96%的养老服务任务,也是支撑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支点。据有关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老人依然会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传统的伦理道德主张,子女赡养和孝敬父母被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家庭养老观念自然居于主流地位。因此,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最佳处所。但随着家庭小型化且分散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照顾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不足,家庭养老功能不足弊端日益凸显,而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居家养老服务日趋强烈的需求,如何让更多老人幸福地实现居家养老就成为了养老模式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区服务产生并蓬勃发展。社区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和地缘性等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网络及相关资源,通过强化和拓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将是突破性的进展。社区居家养老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最佳结合。为此,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它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养老模式选择。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载体,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将一部分养老功能从家庭向社会转移,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仍以家庭供养和自养为主,在居住方式上仍是居住在自己家里,与家庭养老相似,符合老年人的居家需求;同时又可以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养老模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家门口活动的占65.8%,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由此可见,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间是其所居住的社区。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让老年人仍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社区中,不割裂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愉快的精神和良好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能大大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改善老年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投入低、成本低和收费低廉的特点,这既能减轻政府养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轻家庭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有统计表明,设置一个养老床位的费用相当于为1500位老年人在社区提供居家养老的费用。

  三、河北省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为促进社区发展为老服务提供了基础性建议。民政部表示,到2015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将基本覆盖我国100%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我国将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样、方便适用、广泛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河北省民政厅和河北省财政厅于2012年发布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制定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从2012年起,利用四年时间,在全省初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街道、居委会兴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到2015年在全省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一所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的城市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规划到“十二五”末,全省千名老年人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其中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对此,我省许多城市在这方面也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我省逐步推进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年内新增13万“一键通”用户。2010年,河北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了以“12349”民政服务热线为主的多种模式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一键通”),到去年底,“一键通”已覆盖全省172个县(市、区),入网老人达到37万多人,服务加盟商3万多个,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方便地享受到医疗急救、家政服务、商品配送、生活照料等多方面服务,成为依托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径。2013年7月15日,张家口市桥东区正式启动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日间照料站服务模式做补充,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由被动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种新颖的居家养老方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关注和欢迎。石家庄市研究通过《石家庄市 2011至2015年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每个街道要建成一家集日托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覆盖全市所有的城镇社区和农村。

  四、完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新路径

  如前所述,虽然我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部署和积极落实,但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我省还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普及度还不高,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识也相对滞后,还存在一定问题。譬如:资金严重短缺;普遍认识缺位;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队伍有待加强;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问题今年来备受诟病。在我国省,养老服务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带薪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带薪的志愿者。带薪服务人员多为中年人,专业素质不高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老年护理知识。志愿者多为短期或兼职人员,不能成为养老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未来应结合我省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完善。

  首先,政府应继续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中发挥主导力量,特别是养老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财政资助、协调监管等方面。在规划上,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在财政投入上,要加大力度,发挥政府财政投入作用:加大对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在养老机构资金缺口上,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一是加强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省级财政配套的同时要扩大福彩公益金对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比例,扩宽资金渠道。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放宽准入政策并在税收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工作经费的投入。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帮扶,适度普惠,以为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无偿服务为突破口,由政府承担起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知识体系健全、服务态度热情、待人和善的养老服务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对目前已经上岗的养老服务员实行定期培训,从相关的老年学、营养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到老年人心理知识、急救知识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奖勤罚懒,调动工作人员的岗位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养老服务队伍。二是实施“日间照料”建设。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和生活照料、心里慰藉、上门照料等服务。三是增加服务内容。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卫生保洁、餐饮配送、代买代办、心理疏导、聊天谈心、调节邻里矛盾和家庭矛盾等诸多日常的家政服务。

  再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区内蕴藏的大量社会资源如各种志愿团体、专业人才以及丰富的场地和设施资源等,都可以用来使老年人在生活得到照料、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同时形成与外界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降低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老年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以及心理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5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