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徐志摩二十年代任教北大的文献综述

徐志摩二十年代任教北大的文献综述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创刊于1917年的北大校刊——《北京大学日刊》主要刊登新闻和公告,记载该校教育教学举措、条例、课程指导书、人事任免等时事,它为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留下大量资料,“校中兴革诸端,自此易于征考”。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活跃并很快闻名于中国文坛的徐志摩,为新文艺努力,其文学创作最多产的日子为1923年至1926年上半年,这期间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日刊》中留下了不少与他相关的史料。笔者将这些史料分类、归纳后,现主要把这位著名浪漫诗人二十年代在北大所授课程等方面内容摘录如下,以明确他进出北大的时间,分析说明其教学活动。
    所授课程
    1、《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十三年至十四年度):
    英汉对译(二) 本系第四年生必修。2单位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文学 本系第三四年生必修。2单位(明年不授)
    英国现代文学 研究英国现时代代表作家之著作及其影响。分三期讲授,1哈代(Hardy)。本系第三四年生必修。2单位
    文学评衡 读英美各家评衡文字,研究文学评衡之原理及方法。本系第三四年生选修。2单位
    ——《北京大学日刊》,民国十三年十月六日第三、四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汉对译”课分为(一)、(二),陈源给该系三年级学生讲前者;“英国现代文学”课则由徐志摩和另外两位北大英文学系教授张歆海、陈源分三期讲授,徐志摩讲授哈代,张歆海讲授萧伯纳,陈源讲授威尔斯。至于“单位”,从1919年开始,北大实行选科制,规定本科生学满八十个单位。每周一学时,学完全年为一单位。
    再有,笔者通过查阅二十年代《北京大学日刊》刊载的该校“各年度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等史料内容,考证出徐志摩是从以上史料中提到的“十三年至十四学年度”,即1924年至1925学年度正式进入北大任教,具体时间应该是1924年10月。如此上述史料就为目前多数徐志摩的相关传记、年谱、年表中“1924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说法提供依据。
    笔者还对照往年度的该系课程指导书,发现徐志摩进北大后该系课程有很大调整,无论是课程种类还是数量都大幅增加,而且更加偏重文学与写作,对本系学生课业要求等也更为严格与完善。上述徐志摩所授课程除去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文学之前有人讲过,其他几门都属于新开课程。各课程所用教材多数由徐志摩负责联系订购。目前学界有人提出当时五四新文学运动迅猛发展,以外国文学为主要资源的新文学主要在给它创造诸多发展条件的大学展开,外文系更有利于进行新文学的活动。新文学诗人、作家徐志摩在北大英文学系所开课程就是对此种观点的很好例证之一。
    位于沙滩汉花园的北大一院红楼是具体的上课地点。徐志摩的课颇受学生欢迎,“叫座率非常高”。①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并不因徐志摩有湛深的学问,而是因他具有娓娓动人的口才,蔼然可亲的态度,以及广博的知识。他身上闪熠生辉的是那一股带热力、媚力、动力的才华,不是大学者身上那种森然井然、金字塔样又广又高、层次分明的学问。②当然,他诗人的名声也有助他广得众望。
    2、《国立北京大学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十四年至十五年度):
    诗(一)研究英国诗的变迁沿革,选读各时期之代表作品。本系第一二三四年生选修。2单位
    诗(二)读十九世纪大家专集。本系第三四年生选修。2单位
    《北京大学日刊》中没有刊登十四年至十五年度的《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笔者有幸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当年北大出版的相关单行本,从中摘录出以上关于徐志摩此学年度讲授课程的史料,以便于完整的说明徐志摩二十年代在北大的任教情况。
    1925年至1926学年度,徐志摩在北大英文学系讲授以上两门,因胡适在此年学度生病有事请了长假,徐志摩还代上了他给英文学系第四年生开设的必修课“英汉对译(二)”和本系第三四年生开设的选修课“小说(三)”(选读五六十篇短篇小说,研究短篇小说的技术)。当年选修过徐志摩“英文诗”课的许君远在后来写下了对老师徐志摩讲课情况的生动回忆:“十四年十月初旬,徐先生继柴思义之后讲授英文诗歌,选课的人不少。他的谈吐很有趣味,说话也没拘束,尤其讲到某文学家的轶事琐闻,特别令人神往。于讲读雪莱《西风歌》时,引述那位西方浪漫诗人的一生,他是喜欢雪莱的。”③
    对于徐志摩来说,这学年度真是忙碌。任教之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1925年10月他接编的社会影响和发行量不容忽视的大报《晨报副刊》上,同时开辟《诗刊》,运用专刊大规模推广新文艺,倡导新格律诗运动,规范新诗,大大扭转了当时新诗那种漫无目的凌乱浮浅状态,开创了探索诗歌形式美的新途径,产生深远影响。
    翻译、研究外国文学作家作品是徐志摩文学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作多数是浪漫色彩浓重的英国抒情诗歌,其中对哈代作品的翻译尤多,同时由他开启中国研究哈代之风。他翻译的英国诗歌尽显原作的诗思、诗艺,在中国广为流传,唤起人们对自由精神和美好境界的向往以及为此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徐志摩也从英美诗歌翻译中获得新诗创作的启示,再通过大学课堂把这些优秀作品讲授给文艺青年。徐志摩所钟爱的雪莱和济慈的抒情诗名作《西风颂》、《夜莺颂》等当时都在北大红楼课堂上讲过。“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雪莱《西风颂》中这振奋人心的名句当时激励着无数北大青年的心,同时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这学年度,徐志摩的所作所为正如他当时回国后所下的决心那样“不受‘物诱’,办我的报,教我的书,多少做一点点人的事业”,只是这“一点点”的估价是过于谦虚了。他也因为上课时数多于上年度,向胡适抱怨工资太低。1925年11月,徐志摩在致胡适的信中,这样写到:“上年才有六点钟,拿二百四十,现在有八点钟。若按讲师算太划不上,我也有点犹太气味……所以想你替我说一声,薪水放宽一点。”④不过,对于系里提倡、组织学生们进行英文演说及辩论等活动,他热心支持,积极捐助。
    3、《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十五年至十六年度):
    英汉对译(二)本系第四年生必修。2单位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本系第三四年生选修。 2单位
    现代文学 分四期讲授,(2)哈代(Hardy)。本系第三四年生选修。2单位
    诗(一)本系第一二三四年选修。2单位
    ——《北京大学日刊》,民国十六年五月二十日第二版、五月二十一日第二版
    1926年徐志摩可谓事业与爱情双丰收,他与陆小曼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同年8月,他们在北海公园举行订婚仪式,两个月后在这里结婚,婚后南下上海。当时的北京时局已日益恶化,文化教育界所受摧残加重,政府积欠教员薪水是家常便饭,北方学人开始纷纷离京南下。1926年暑假过后,北大因经费无着落在9月初开学后延迟至11月中旬才正式上课。徐志摩应该在1926年7月结束了二十年代他在北大的任教。
    但可能是北大英文学系教授会事先不知徐志摩要离开北大,教授会为该系预先制定的下一学年度《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中仍安排了以上有关徐志摩的授课。徐志摩离开北大后,他的课停上了有半年之多,直到1927年3月中旬,北大英文学教授会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出通告,其所授课程由叶崇智教授担任。
    请假与授课时间调整的通知
    1、注册部布告:
    徐志摩先生因事请假其所授之英文系三四年级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及文学评衡由张歆海先生代授,四年级之英汉对译由胡适之先生代授,惟三四年级之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原在星期一第七时现改为星期二。
    ——《北京大学日刊》,民国十四年二月十九日第一版
    2、注册部布告:
    徐志摩先生所授英文系三四年级诗原在星期二上午一时,现改在星期一上午第三时,又一二三四年级诗,原在星期四上午第一时,现改在星期二下午第六时,又四年级英汉对译原在星期二第六七时现移下一时,为第七八时,所改钟点均自下星期起实行。
    ——《北京大学日刊》,民国十五年四月十四日第一版
    1924年徐志摩与名媛陆小曼相识、相恋,使他在社会上的声名大增。他们的恋情在北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徐志摩不得不避走欧洲,暂停在北大授课。许多徐志摩相关年谱、传记等提及此点均有“辞去北京大学教职赴欧”的说法。以上第一条“布告”就可说明徐志摩并未辞职,只是请假暂离北大。
    1925年3月徐志摩开始他的欧洲之旅,故地重游,拜谒诸多欧洲文化界名人的墓地,并有幸拜访了英国诗人兼小说家哈代,“感情作用的旅行”给了他创作的灵感。1925年7月底,徐志摩回到北京,继续在北大任教。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运用在《北京大学日刊》中发现的这些史料,对徐志摩二十年代任教北大作了详考。虽然徐志摩在北大任教职仅有一年多,但作为五四一代新文学大师,他在北大开设新文学课程,有意识地把他所代表的文学潮流引入北大,传授经自己消化吸收的西方文学理论、方法及文学经验,对青年的文学趣味和观念产生了绝大的影响力。
    他尤其鼓励新文学创作,利用供职的大学,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培养提携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如徐志摩任教北大时在读北大英文学系的陈炜谟、废名、梁遇春、张友松、石民、钟作猷、许君远、尚钺等都是他所带过的学生,他们都在上学时沉迷于新文学、外国文学,尝试发表翻译、文学创作,而且佳作不断,各有特色,较早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反叛抗争,驰骋文坛。二十年代的文学氛围浓厚的北大英文学系,确实出了不少新文学人才。旁听生沈从文,更是受徐志摩一手提拔。在新文艺的发展期,徐志摩作为大学教授对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①眉睫、许乃玲编:《读书与怀人:许君远文存》,中国长安出版社,第188页。
    ②梁锡华:《徐志摩新传》,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89页。
    ③《读书与怀人:许君远文存》,第142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29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