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论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发展关系

论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发展关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一、引言
  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美术创作离不开历史,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发展,创造就必定层出不穷。中国的美术创作在观念、方法上曾经历颇为曲折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化呈现完全苏式的潮流,中国美术也不例外,美术创作、美术教学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和方法。由于它过于重视科学的再现,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形式。这便无形中成了一套枷锁,关闭了创新的大门,禁锢了个性的发挥。加上我们忽视大师的“提醒”,忽视培养个性,所以曾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如教学效果类同、美术作品雷同化等。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从多元化走入了统一化,导致美术创作缺乏个性,缺乏创新,失去原本灵魂。
  十年“文革”动乱,使中国美术陷入了混乱,“红、光、亮”一统天下,完全失去了创新和活力。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极大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使他们不自觉地以此作为借鉴而谋求突破与发展,也为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九十年代中国美术经过了反省和思考,更加注重回归艺术本体、关注现实生活与切身感受,注重语言研磨。(彭、杨,2000)
  直至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美术创作者逐渐构建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作道路,他们意识到,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迅猛发展,美术观念、美术创作方式、美术创作队伍的构成和美术事业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影响了中国美术事业整体走势的宏观认识,美术创作者们的视野大大扩展,更理性地对待民族美术和外来美术,探索热情和创造力充分激发,美学观念的表达和审美个性高度自由,风格愈加多样化。(吕品田,2008)
  二、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在国内外美术创作研究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早在古代,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亦即主张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加以启发。思考的过程,便是发挥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在美术教育领域,罗恩菲德认为,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这说明,美术教学应着力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以教师为权威,以大师为权威。而在艺术创作领域,林风眠先生曾提出“调和中西的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高更认为,不应过分临摹自然,而应去梦想自然。康定斯基认为,每个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具有自己认为是最佳的表现手段,因此就有可能同时存在众多具有同样良好效果的不同形式。人的生活是丰富的,美术创作也是丰富的,各种绘画形式、风格自然也就并存。(江霞,1985)
  不少美术教育研究者多次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到了极端,一定会衰落,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才能不断发展。(闻立鹏,2002)中国美术创作应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在保护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和汲取外来文化和创作的精髓,才能使中国美术创作不断创新,更具张力,更能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才能进一步引领世界艺术潮流。
  三、如何继承与创新
  创新是指通过艺术家对自然规律的提示,以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就是要追求美术的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基础,高更所讲的“梦想自然”,其本质观念在于导出在自然、社会中个人和艺术的生命力。不同个性的艺术家,由于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同,他们各自有着特殊的个性,其表达精神内容、形式、风格也就截然不同。艺术的个性,完全是艺术家作为人的本质的差异性,表明了个性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创新其实是追求美术的个性,也是美术创作的规律性。
  这种鼓励创新,鼓励差异,鼓励自由的观念下,孕育了近代一批杰出的画家,也因此出现了一批传世之作。如新画派的林风眠,他在对中国传统艺术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巧妙融汇了西洋现代诸多流派的绘画语言,在创作上作了大胆尝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风,其代表作品包括《青衣仕女》、《山居图》等。中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在水彩创作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的探求上,有其独特地理解和表现。他将源于外国的水彩创作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王氏水彩风格,超越了西方,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水彩界的轰动。法国美术评论家米歇尔·罗克认为,他是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的一位中国画家。在美术教学方面,岭南画派画家黎雄才便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他在指导学生及示范时,反对“墨守成规”,强调技法应不拘一格。他常题词告诫学生:“此荷叶皴,然不应拘于此法。”也就是说,要从对象出发,用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宿,如陈金章、刘济荣、梁世雄、陈章绩、林墉、林丰俗、苏百钧、许钦松、方楚雄等。
  上文讲到要鼓励差异,鼓励创新与个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待这种个性,其一是个体的差异性,其二是表现的自由性。
  个体的差异性源于各个体不同的兴趣、素质、能力、气质等,这些差异流露于美术创作中,使作品各自呈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艺术的取向是求异,不同的个体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技巧来表表现,正如莫里斯所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不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该尊重个性差异,鼓励自由表现,美术创作才具有灵魂,创作个体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艺术才有了生命,艺术才有真美。艺术从本质上说是创造的,艺术创造是艺术生命之所在。(甘兴义,2005)
  对美术创作者而言,要使作品新鲜、奇妙、感人,生动、有个性,有风格,就必须先了解以持续的努力去跟进甚或把握最新的学术脉动,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取向、审美观点及创作技巧,去寻求突破。王肇民认为,所谓“江郎才尽”,是知识积累耗尽(王肇民,1983),亦即指出每个创作者都有其创作枯竭期,艺术作品推动其生命力,因而要保持艺术创造力的持续性,就必须有特殊的警觉和应对方法,实质上就是要不断创新。创作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途径也可以很多,有极端的、调和的、中和的。而最重要的态度,就是要博览群艺,扬长避短, 广泛学习,合理借鉴,注重个性表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手法,提升画面整体的视觉感受,建立个人风格。只有经过不断思考、尝试、推敲、总结、交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让作品推陈出新,具有生命力,给人震撼,给人启迪。事实上,当今的美术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也纷纷探索创新之法,他们力图跳出狭隘的创作技巧和模式,追求创新与个性的发挥,创作思路日趋成熟、稳健。
而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除了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之外,还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还应认识、理解、运用学生的个性。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个性气质会产生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其次,通过对中外美术名画的剖析、鉴赏,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绘画的综合素质;最后,美术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并根据学生各自的独特性和风格来开展教学,因材施教,利用多种途径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基础训练与培养创作能力并重,表现技法与认知能力兼顾,允许多元思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展示的是人的丰富性,它为各种性格的人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提供了大舞台。美术教育者应着重培养“能发现”、“会学习”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四、结语
  创造欲和冒险精神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发动机,二十一世纪进入了图像信息时代、人本时代、科技时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巨变,现代大众的审美趋向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发展规律的推动下,美术创作者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是美术创作的灵魂,也是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创作中、教学中都应将这一理念贯穿其中。事实上,中国的美术创作及教育几百年来都在如何借鉴和吸收中艰难摸索。这种摸索的重点,便是如何将中西合璧,如何在传承本土艺术的基础上,借用外来的精华加以创新,如何在传统的技法上,加入时代的新意。我们在保持自我发展的同时,应努力思索如何去合理借鉴、吸收西方作品的养分,寻找中外、新旧之间的平衡点,秉承正视自我、允许多元的理念,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文化体系,才能形成正确、合理、健康、科学、创新的创作思路。
  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有力地说明了美术创作必须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进行创新。这发聋振聩的话,对美术创作和教学敲响了警钟。艺术形式在时间、空间上是无限多样的,只有当不同的艺术流派、不同的创作模式、不同的审美理念同时并存、相互碰撞,并相互结合时,才能擦出创新求变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彭修银,杨爱新.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2]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观察,2008(10).
  [3]闻立鹏.重在创新[J].美术观察,2002(6).
  [4]甘兴义.浅议水彩画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5(11).
  [5]王肇民.画语拾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6]江霞.为王肇民写照[Z].王肇民.王肇民水彩画作品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68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