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网络上耽美亚文化盛行的心理学思考

网络上耽美亚文化盛行的心理学思考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摘 要:近年来,耽美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网络上日益盛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文中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总结访谈及问卷结果,结合耽美受众特点分析其原因:女性地位提高是背景,女性内在需要是驱动力,耽美迎合女性需要是吸引力,网络传播方式提供了平台,群体影响促成其壮大。此外,文章还浅谈了这一现象的影响并对耽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耽美;亚文化;腐女;女性心理;网络传媒;社会心理
一、背景及概念界定
  1、耽美
  耽美一词源于日本,意为深深地陶醉在美之中。广义的耽美,即耽美主义(aestheticism)又叫唯美主义,指19世纪后半期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兴起的文艺思潮,主张废除道德的功利性,以美的享受为最高价值,将生活艺术化追求官能的享乐。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一些唯美系的描绘少年间恋情(BL)的漫画作为少女漫画的一支开始兴起,逐渐发展繁荣。耽美一词就发展为指代描写男男间情爱关系的作品,即为狭义的耽美,指多由异性恋女性创作,描写男性间恋情,风格多偏向唯美,基于想象的文学及艺术作品。80年代末90年代初耽美传入我国,逐渐本土化并日益兴盛,网络上耽美小说、视频、图片、广播剧等不可胜数且更新迅速。
  2、同人女与腐女
  最初耽美受众被称为“同人女”,是由于早期耽美多为根据原著二次创作的同人作品,而迷恋同人男男恋爱故事的女性被称为“同人女”。后来,耽美界涌现大批原创作品,耽美的受众仍被习惯性地称为“同人女”。实际上同人女只是耽美受众的一部分,调查中仅占25.9%。笔者认为将耽美的受众统称为“腐女”更为合适。“腐”在日语中有无药可救之意,耽美爱好者自称“腐女”,也有种调侃的意味在其中。
二、耽美受众特点
  为调查耽美受众的特点,笔者在国内知名的问卷网站问卷星上设计了问卷,在百度贴吧、论坛、豆瓣、新浪微博等网络社区发布,从2011年5月4号至12号共收到答卷1109份,去除同一IP地址重复答卷,有效答卷为1107份。
  1、女性占绝对多数。答卷者中女性占96.8%,男性仅占3.2%。
  2、年龄跨度较大,以青年为主。答卷者年龄在11岁以下、30岁以上均有分布,这两者年龄跨度大约20岁。未成年组共占19.8%,成年组占80.2%,其中18-23岁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60%。
  3、城市远多于农村,大城市中分布更多。成长地域属于非城市的占11.4%,属于城市的占88.6%,其中来自大城市(首都、省会、直辖市等)的人数为总体的35.3%。
  4、独生子女占多数。独生子女组为65.4%,非独生子女组占34.6%。
  5、受教育条件较好。受高等教育(本科、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到了67.4%,剩下的考虑其年龄,基本都在接受本年龄段适龄教育。
  6、经济条件较好。成年组月消费基本都在500元之上,超过700元的占总体的45.9%。
  7、主要通过网络接触和交流耽美。在目前主要接触耽美的途径中,通过杂志漫画小说等纸质传媒接触耽美的占9.8%,其余均为通过网络。
  8、绝大多数为异性恋者。在笔者的十四例访谈中,仅有一位报告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但从未有过生理唤醒,在后续访谈中了解到其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的感觉混乱,实际上对同性也并非有爱慕的情感。
三、原因探讨
  (一)从个体内在因素分析
  腐女多为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较开放的80、90后城市女性。其本身的特点促使其喜爱耽美,耽美也迎合了这些女性的需要。
  1、不满于性别刻板印象,追求独立自主和两性平等的内在深层需要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社会关于男女行为差异的相对稳固、倾向性的信念和看法。男性应发展对外职责,他们是独立的理性的有能力的;女性则应履行养育职责,她们是依赖的感性的顺从的。而腐女多为80、90后城市女性,这些女性,尤其是独生女,大多被家庭寄予了更高期望,从小被灌输自立自强的思想,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培养出独立、理性、刚毅等男性气质(masculinity),同时也带有依赖、感性、怜悯等女性气质(femininity)。她们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要求,渴求改变现实中两性不平等的现状。
  1.1不满于传统女性形象,部分腐女表现出对言情的反感转而投向耽美
  言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通常不符合腐女的期待,表面上她们大多柔弱、温顺、多愁善感、小鸟依人,她们是被动等待的,像童话中那样,睡美人等待着王子披荆斩棘的吻才能苏醒。童话中善良美丽的女子都需要爱他的男子来救赎,从此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而这才是女性最好的归宿。言情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仍保持着童话的传统,女性消极等待着男性的救赎,只有男性才能给她幸福,她是如此的无能与懦弱,永远依附着男性。
  部分女性不甘臣服于如此无能与懦弱的命运,她们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独立,个性坚强,勇敢自信,不需要男人的救赎,也无法扮演被动、温顺、矜持、羞涩的情感角色。耽美中的主人公形象比较符合这部分女性的期望,一位网友表示“(耽美)比较符合口味吧,我不喜欢弱势的角色,所以不是很喜欢女性,觉得女性群体挺弱势的……总之就是喜欢强强=男男。”男性间更加平等,感情上可以互相依偎,事业上通常相互独立,甚至对立,对待性也更加坦率直接。在调查中,有35.7%的腐女反映自己因为厌烦言情而转向耽美,并被耽美文中的人物及情节吸引,成为腐女。
  1.2耽美迎合了女性对于追求两性平等的诉求
  长久以来男性都将女性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古往今来描写女性胴体的文学及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女性像艺术品般被男性欣赏品评。而耽美作品中主要是男性间的故事,女性不再是被欣赏的对象,对读者而言,她们是欣赏者,就作者而言,她们主宰着笔下男性的命运。女性处在观赏者甚至主宰者的地位,是对现实中男性霸权的颠覆。
  这部分女性渴望两性平等,但在无法实现之时宁愿置身事外,看男人的演出,女性将自己置于了原先男性的位置,不平等的窥视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由原先男性观赏女性变为了女性欣赏男性。可以说,这是女性在渴求平等之时的矫枉过正。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耽美是女性渴求平等时较激进的产物,迎合了女性在普遍意义上的男权社会争取自在解放的诉求,这是耽美吸引腐女的深层原因之一。
  2、耽美能够满足腐女对审美的需求,寄托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70年发展为七层说,后三层需要为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在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审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腐女大多经济地位较高,受教育条件较好,在低级需要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于审美的精神需求非常突出,而耽美,可以满足审美需要。耽美作品中的主角通常是貌美的年轻男性,其本身即符合女性的审美观。此外,同性之间的恋情也能带来更多的美感。同性之爱会有更多的阻碍,越有阻碍的感情就越凄美越令人感动。言情虽然也极力表现出对唯美爱情的追求,但这种爱难以摆脱一对恋人最好的结局是结婚生子的设定,当结婚生子成为一种既定的爱的结果时,哪怕历尽艰辛来之不易,带有了目的性爱情,它的纯粹程度还是大打折扣。男男恋这样挑战世俗伦理规范、抛开了传宗接代的责任,追求爱情和快乐的情感,显得更纯粹更唯美。
  现实中的爱情通常不完美,它受着传统道德、男女性别刻板印象、物质利益及传宗接代等诸多因素的束缚。而在耽美中,腐女通过想象建构出理想的世界从而寄托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想象中的爱情不受现实的规约,更加唯美纯粹。当然这样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太过理想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的男同性恋者常常嘲笑女性笔下的耽美文不现实,他们没有明白,腐女书写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同性恋,而是女性理想中的男人间冲破伦理道德禁忌、脱离现实束缚的爱情。对于女性来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一份真挚的感情,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喜欢一个人的心情,都是纯粹而美丽的。耽美的重点是爱情,最动人的最美丽的,都是爱情。
  耽美的“美”和耽美中的爱才是最吸引腐女的地方,是腐女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满足。
  3、看耽美作品时部分女性的自我卷入度降低,压力较小,间接满足性需求
  在看男女的恋爱故事时,部分女性的自我卷入度(ego involvement)较高,或多或少会将自己代入女性角色,或把女性角色作为竞争对手。一些腐女表示不论是将自己代入角色或者将文中角色作为竞争者,都无法忍受那种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依附于男性的模式。而耽美描写的是男性间的情爱故事,文中很少涉及女性主角,即使出现女性也多是“炮灰”的形象。女性作为局外人,基本不会将自己代入角色,也不会激起和男人抢男人的竞争意识,更多的是单纯地欣赏故事。
  同时,也由于女性作为旁观者,面对耽美作品中出现的性爱描写,女性也较少受到道德感的重压。作为女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要求女性矜持、对性隐忍的文化中,女性的羞耻感和道德感过强,以至于对自己正常的性欲也会产生抵触心理。若在男女言情文中看到赤裸的性爱描写,很容易受到来自道德感及社会习俗的重压。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来解释,本我(id)完全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其唯一目的是追求快乐。超我(superego)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力图限制本我的欲望。自我(ego)是人格中最理智最符合现实的部分,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在观看男女性爱描写时,由于自我卷入度高,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激化,会有不适感。而在观看耽美中的性爱描写,由于是男性间的性行为,女性基本没有代入感,也就不会启动超我的约束,更能体验到来自本我的快乐和满足,耽美变相地满足了女性被压抑的性需求。
  (二)从外在影响分析
  1、网络为耽美盛行提供了媒介,其自身的传播特点极大地促进了耽美的传播和发展
  首先,网络从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上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广泛的覆盖范围、高度开放和共享的信息资源、技术语言的普适性以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网络信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源不断。通过论坛、贴吧、网络硬盘、电邮等方式腐女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学、视频、图片等资源,还可以自由地进行挑选。其次,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令人拥有了更轻松和自由的传播心境,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都是虚拟形象,这种安全的隐私保护方式令更多人放下心理包袱加入到腐女群体之中。再次,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极大地促进了腐女群体内的交流。在论坛、贴吧中可以自由地发帖,面对任意人的交流信息,也可以用私信等方式一对一地交流,在QQ群等群体中还可与某范围内的特定多数人交谈和分享信息。这些交流方式令腐女在聊天娱乐的同时增加了心理认同感,并由于“沉默的螺旋” (The Spiral Of Silence)作用使腐女的思想和看法加速趋同并形成了群体归属感。腐女既获得了追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满足感又拥有了群体的归属认同感,会更积极地宣传和传播耽美。最后,网络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增加了耽美的吸引力。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传播,更由于网络受众自主参与的特点,腐女积极地自制视频、创作文章,投入到耽美的传播中。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和亲身参与的兴奋感为耽美的传播提供了极大助力。
  2、群体影响——从众现象:
  从众(conformity)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参照群体、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是广泛存在的,个体在受到群体的暗示或提示时,会被引导去从事群体要求或期待的行为或对情境做出一定的反应。
  目前网络上耽美作为一种亚文化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腐女作为一个群体也日益壮大,许多人受周围同伴的影响,接触了耽美,有些从内心真正认同了耽美,真从众成为腐女的一员,有些并未真正接受耽美,只是跟风、随大流的表面从众。青少年更容易接受这种影响,在访谈中了解到,耽美已经成为少女中的一种潮流,许多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公开表明自己是腐女,以示与众不同。这些可以被称为“伪腐女”,她们并不真正了解耽美,伪腐女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披着耽美皮的言情,且常将想象与现实混同,骚扰现实中的GAY,随意给男性配对,给自己贴上“腐女”的标签自我标榜,四处布道似的宣扬耽美。耽美圈中的混乱与这种伪腐有关,腐女群体中混杂着大量的心智不成熟且爱宣扬的伪腐女,推高了耽美的盛行,也加重了公众对于耽美的误解。
四、影响及启示
  积极影响:耽美满足了腐女对审美的精神诉求,是变相的性解放,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平等地位 和理想爱情的愿望,激发了女性的艺术创作的热情,耽美界小说、视频等等佳作数不胜数。同时腐女对于现实中的同性恋理解和祝福的态度也推进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宽容与接受。耽美亦有广阔的经济前景。图书、写真集、画册、音像制品等,目前大多只在论坛或网站内部流传,笔者认为,耽美有广大的受众,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消极影响:耽美受众的低龄化有诸多不利影响,目前腐女有19.8%尚未成年,过早接触耽美容易加剧青春期的混乱。耽美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有部分纯肉文,纯性无爱,没有剧情没有铺垫,从头到尾都是赤裸低俗的性爱描写,且常常带有SM(性虐待症)、冰恋(恋尸)、乱伦等情节,这些过于色情的性爱描写也不适宜未成年观看。现在的论坛中多以威望、权限来限制性爱描写的观看,笔者认为,应努力以年龄作为限制条件。但目前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监控仍然是难解之题。
  结语:耽美的盛行并非是病态的或变态的,它替代性地满足了女性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为腐女提供了创作和交流的平台,并增加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宽容度,但耽美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青少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参考文献:
[1] (日)新村出編.広辞苑.第五版[K].岩波書店,2000.
[2] 郑雪梅.大众传媒文化之网络文化现象——解析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现象中的社会心态[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3] 林炳华.论耽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东京文学,2010年12期.
[4] 阮瑶娜.“同人女”群体的伦理困境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
[5] (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西苑出版社.2009.07.
[6] 郑丹丹, 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7] 王萍, 刘电芝.“同人女”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8年10期.
[8] 葛志远,庞明杰,蔡为,梁青.我国“耽美文化”的网络传播简析[J]. 经济视角(下),2009年09期.
[9]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第2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
[10] 戚晓波.耽美小说传播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1年0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66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