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分析与策略

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分析与策略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73-06

  收稿日期:2014-05-21

  作者简介:崔景贵(1968- ),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学博士后;黄亮(1984- ),男,江苏南通人,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竞赛是检验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也是衡量职校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尺。技能竞赛不仅是职校生技术的比拼,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与较量。在职校生技能竞赛中,熟练的动作被急躁情绪破坏,协调的技能因过度紧张而僵硬,正确的方案因消极思维而动摇,清醒的头脑一念之差紊乱,诸如此类由心理因素引发的问题并不鲜见。因此,探讨职校生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有效调控心理过程,克服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问题,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聚焦现象:职校生技能竞赛常见的心理问题

  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全过程可以分为训练和比赛两个部分。对职校生技能竞赛给予心理支持,就应当关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一)技能训练中的心理错觉现象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误差。职校生技能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错觉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

  起伏现象。起伏现象是指练习效应曲线呈波动形式,表现为成绩上升、下降、停顿的交替出现。总的来说,如果练习效应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波动范围较小,则属正常现象;如果训练成绩长期起伏不定,且波动范围超过学生能够接受的限度,表现异常,则需要仔细分析原因,探寻应对策略。一般认为,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因为一次挫折而欣喜若狂,过度自信;会因为一时的受挫而急躁紧张,自我贬低。这种心理活动的大起大落,表现在训练成绩上就是练习效应的异常波动。

  高原现象。练习效应中高原现象是指技能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1]。主要表现为练习效应曲线在某个阶段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些下降,出现了练习过程中所谓的“瓶颈期”。心理学研究认为,高原现象并非技能水平真正的最高峰,而是“黎明前的黑暗”――更高水平的成绩往往都是在突破高原现象以后取得的。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常常会对高原现象产生误读,以为自己的技能水平已达到顶点而再无上升空间,以致自我怀疑否定,自我评价降低,练习热情下降,主动放弃努力行为,出现心理意义上的所谓高原现象。

  饱和现象。所谓心理饱和,就是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一旦出现自我感觉上的心理饱和,职校生容易产生厌倦、紧张、疲劳以及烦躁等消极情绪,贬低训练的作用或意义,降低训练和参赛的动机,对技能训练采取抵触或回避行为。

  (二)技能竞赛前的心理倦怠现象

  技能竞赛前专项技能训练基本完成,到进入赛场正式比赛前的一段时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技能训练逐步让位于身心调整,以获得最佳比赛状态。技能竞赛前职校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种:

  冷漠现象。一般而言,随着技能比赛时间的临近,参赛学生逐渐变得既紧张又兴奋。但部分学生出现相反的情绪状态,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缺乏参加比赛的热情,不关心比赛的准备工作,这就是赛前冷漠现象。赛前冷漠往往会导致学生进入赛场后要么无法顺利进入比赛状态,要么出现突然的、持续的、难以缓解的情绪,高度紧张,影响技能水平正常发挥。

  退缩现象。指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技能比赛感到害怕甚至恐惧,常带有明显的躯体化表征,表现为焦躁不安、尿意频繁、面红出汗等,言谈中涉及“再也不想比赛了”等回避想法,极端者会以各种理由突然提出放弃比赛,临阵脱逃。

  (三)技能竞赛中的心理失常现象

  怯场或发挥失常是技能竞赛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没有发挥应有的技能水平或是在领先情况下先赢后输,引起连锁的负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克拉克现象。通常,人们将实力很强并有望夺冠的优秀选手在关键比赛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称为“克拉克现象”。职校生技能竞赛中的克拉克现象也并不鲜见,有些学生在市级或省级比赛中成绩相当突出,甚至超过往年省级或国家级大赛的最好成绩,但是当人们普遍对其寄予厚望认为其志在必得时,他们却在更高级别大赛中发挥一般,令人大跌眼镜、倍感遗憾。

  Choking现象。指在竞技比赛时,在占据优势处于领先的情况下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反胜为败”输掉比赛的现象。在职校生技能竞赛中,“反胜为败”不仅影响最后的比赛成绩,同时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容易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处理不当甚至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负性生活事件”。

  舌尖现象。又称为记忆空白现象,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意思是答案就在嘴边,却没有办法说出口或加以具体回忆、描述。舌尖现象比较常见,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抑制所造成的。一些选手往往频繁地感觉到这一现象,但不会积极沉着应对,表现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通常换个环境适度放松或比赛结束之后,答案在不经意间又会自动出现在头脑里,而此时参赛学生往往又会懊恼不已。   (四)技能竞赛后的心理无助现象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职校对技能竞赛学生的心理支持与服务多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因而相对重视训练和赛前、赛中的心理辅导,往往容易忽视赛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2]。一般来说,参赛的学生都是职业学校的佼佼者,比赛失利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出现心理无助现象。心理无助是社会孤立感的一种,常常伴有沮丧、痛苦等情绪体验,如果不能得到外界及时有效的支持、谅解、关怀和鼓励,则容易产生失望、无望甚至绝望感,进而演变成为一种心理危机。

  尽管职校生从技能训练到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问题在昭示着不足与缺陷的同时,实际上也为职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明确了目标与方向,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充分理解技能竞赛学生的心理状态,寻找问题现象产生的心理动因,探究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症结。

  二、症结分析:职校生技能竞赛过程的心理解读

  对职校生技能竞赛的过程进行心理解读,关键要从总体上把握技能形成的心理过程和特征,分析影响技能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因素,寻找技能竞赛中可能存在的心理误区。

  (一)影响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因素

  影响技能竞赛的心理因素涉及多方面,贯穿于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结合职校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技能竞赛的性质,认为自信心和自控力是影响职校生技能训练和比赛最主要的两种心理因素。

  一是自信心不足。自信是一种成功的信念,是技能竞赛取胜的基石。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特殊的青年群体,职校生普遍表现出不够自信,容易贬低自己高看对手。职校生不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的学业失败经历或负性生活事件在心中留下的印记。现行升学评价体系注重知识考核、应试取向,职校生在学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会使其以“受害者”、“落水者”和“失败者”自居,容易自我怀疑和否定,自卑心结难解。

  二是自控力不强。自控力是个体监督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要素。技能竞赛的训练较为单调、枯燥,且周期长、难题多,需要放弃大量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如果缺乏自控力,训练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而比赛时赛场瞬息万变,裁判、记者、对手、气候、场地、工具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再加上对荣誉、奖励的渴望,一旦缺乏定力、自控力不强,职校生就难以将注意力有效集中于技能操作,难以充分发挥正常水平。

  在技能学习和比赛中把最高的技术水平稳定地表现出来,职校生需要具有动员、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状态的技术,这些心理调节技术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就形成了心理技能。职校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完善期,人格、思维等尚未定型,再加上技能竞赛的经验较为缺乏等,自主调节的意识不足。而技能竞赛的心理辅导,一般以教师运用心理技术进行外部干预为主,对职校生心理技能的自主培养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校生心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技能竞赛训练中,要更加关注对心理技能水平不佳的职校生开展辅导。

  (二)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误区

  职校生在技能竞赛中存在一些心理误区,导致技能竞赛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行为与现象。

  1.心理压力过大

  适度的压力体验是职校生训练和比赛的不竭动力,但是心理压力过大就会成为一种阻力,对职校生参加技能竞赛具有破坏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事件并不必然产生压力体验,认知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职校生竞赛的心理压力过大,是压力源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选手的比赛行为充分表现出来,如畏惧、过分紧张、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战术完成不彻底,正常水平无法发挥。

  2.心理状态消极

  技能的发挥不仅受技术水平本身影响,同时与选手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心理专家在进行大量个案调查后,归纳了影响职校生技能竞赛正常发挥的“四个怎么办”:一是如果比赛砸了怎么办,二是遇到了难题怎么办,三是竞赛中别人做得快怎么办,四是赛不出理想的水平怎么办。如果缺乏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这“四个怎么办”无疑具有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会对职校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3.心理品质不良

  心理品质是心理活动水平高低的度量,如记忆的持久性、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与全国高中生在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4]。由此可见,职校生心理品质整体水平不容乐观,表现在技能竞赛中的不良心理品质主要有:过度紧张或是放松导致的粗心大意,表现出注意的稳定性不够;由赛场突发事件,如裁判判罚、设备故障、对手完成情况等引起的遇惊就慌、遇变就乱、遇阻就急、遇难就怕,表明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由训练的时间较长以及技能的复杂性引起的怕苦、畏难、退缩等现象,反映了意志品质亟需完善。

  4.心理危机易发

  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境,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5]。竞赛后易出现心理危机的职校生,一般在训练中格外努力,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对比赛的结果有着较高的期望,往往过于看重比赛的意义,且性格通常较为内向。面对比赛失利,既无法回避,又无法用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总的来说,会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情绪特别低落,有空虚感和丧失感,言谈中流露出自责、羞愧甚至罪恶感;在认知方面极化思维,作不合理的推论,如认为比赛失利自己的将来就一定没有前途、人生暗淡;在行为方面回避或排斥他人,拒绝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在躯体方面食欲不振、严重失眠等。

  三、积极应对:职校生技能竞赛辅导的心理策略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审视职校生技能竞赛,既要根据技能的不同心理学类属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又要关注训练和比赛期间职校生心理状态的调整,促进和引导职校生学会自我调适,实现心理自主和谐发展。   (一)遵循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规律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高效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必须遵循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进行恰当的训练指导,既在整体上把握技能形成的一般过程,又关注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做到点、面有机结合。练习的各个阶段,任务难度不一样,学生的训练状态也不一样。指导教师要紧紧抓住开始阶段职校生由于新鲜感和好奇心等强烈的动机驱动,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并密切关注成绩波动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通过训练方式、时间的调整、心理干预等方法,避免学生过度疲劳或厌倦等消极状态的出现。另外,还可以根据职校学生的知识技能练习背景,对起伏现象、高原现象、极限现象等技能练习的心理效应作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对技能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错觉等问题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感,培养技能练习的自主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二)坚持技能练习安排的心理原则

  1.合理安排练习形式

  练习的形式,从时间分配的角度可以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一般地说,连贯的动作技能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而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而言,则集中练习优于分散练习。另外,按练习的性质,练习形式又可分为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身体的练习指利用身体的活动进行练习,心理练习指在头脑中对操作程序进行反复思考,实际上是一种表象训练。身体练习是基础,技能形成不能脱离身体练习,只有在一定身体练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心理练习;而心理练习则有助于操作技能的改进,有利于操作程序在头脑中的巩固。

  2.科学把控练习程度

  为了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一般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会进行过度练习,即为达到某一操作标准而进行的一定练习量以外的附加练习。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针对某一特定的技能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的过度练习量,超过这一最佳练习量的过度练习,对技能的学习可能就没有多大促进作用了[6]。指导教师要根据技能的性质适度安排学生进行过度练习,避免白白损耗时间精力做无用功;同时,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警惕过度练习时可能产生的如心理饱和、心理倦怠等不良心理问题,确保学生在练习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3.妥善设置练习情境

  竞争或合作的情境会对个体的练习活动产生不同影响。在技能训练时,如果技能难度较低,此时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应该安排竞争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而当技能难度较大时,此时优势反应以错误为主,应安排单独的训练,避免他人干扰,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当然,为了提高学生比赛时技能发挥的稳定性,需要设置干扰情境进行抗干扰训练,但这样的训练应该安排在学生熟练掌握技能以后,而不是在学生尚处于练习复杂技能的过程中。

  (三)运用矫正错误技能的心理技术

  在技能练习过程中,错误往往不可避免。造成操作技能错误的原因有多种,如学生练习态度不够端正、练习方法不够恰当、效果反馈不够及时、技能之间相互干扰等。一方面,错误操作技能会阻碍正确操作技能的习得;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职校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操作技能习得的速度和效果。因此,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寻矫正错误技能的心理技术,不失为一种专业有效的解决策略。

  1.消退抑制技术

  消退抑制技术就是通过强化物的撤消来降低某种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最终达到消除这一行为的目的。某些错误技能的形成正是由于在练习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当的强化,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能敏锐地发现错误技能形成的强化物并将其撤消。

  2.分化抑制技术

  分化抑制是基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学说而提出的一种行为塑造技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条件作用过程。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可能由于教师在强化学生正确操作行为的同时,无意间也强化了错误的操作行为,使得错误的操作行为被保留下来。因此,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正确操作行为的强化,而对错误的行为不予理会,从而使得正确的操作行为由于强化而得以维持,错误的操作行为因分化抑制而逐渐消失。

  3.过矫正技术

  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对错误技能的矫枉过正技术。具体的做法就是当学生做出错误操作时,要求其立刻恢复正确操作,并进行过度练习,从而消除错误技能形成正确技能。通过过矫正的练习,既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正确的操作得以巩固。在使用该技术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示范,另一方面要把控好过度练习的程度,避免学生出现“超限抑制”。

  (四)合理设置技能竞赛的心理目标

  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集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和指导力量。由于技能训练和比赛的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训练中的目标设置和比赛中的目标设置应该区别对待。具体来说,训练中的目标设置应以结果为导向,而比赛中的目标设置应该以技术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注重的是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尽可能用硬性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比如说时间、分数、名次等。越是明确细致的目标,越有利于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努力拼搏。设置此类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目标的层次性或阶段性。可以按照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对技能水平的不同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分层设置。二是最高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高出学生一般应该达到的水平。三是将目标公开化。公开的目标是对自己奋发进取的引领,也是对自己持续行动的激励,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契约”。

  在比赛中,结果导向的目标设置会增加学生的压力感,使学生患得患失,过度紧张和焦虑,影响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的不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如何将平时训练水平全面、充分地表现出来,此时学生需要关注的是技术的流畅性、精确性、规范性,而与此无关的荣誉、成功、失败、对手、环境、裁判等因素应全部忽略。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目标最后都需要靠学生的努力去实现,得不到学生认可的目标是无用的目标。因此,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具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和分析能力时,教师可向他们解释目标设置的原则和作用,告知他们设置目标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时间和标准,请他们发表自己对学练目标的看法,让他们想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提出实现目标的策略、手段和途径,表达达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与他们一起共同制定技能训练与竞赛目标。

  (五)开展系统实用的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PST)又叫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可通过各种不同的辅导方式,但大部分的方式主要由四种技巧组合成技巧流,这四种技巧分别是模仿、角色扮演、演练反馈、训练成效的转移和维持。职校生心理技能训练可将长期心理技能训练和短期心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长期的心理技能训练应贯穿于职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内容应包括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在一般的心理技能训练中,要重点关注职业技能的形成、个性心理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自信心的建立等。在专项心理技能训练中,要注重与特定职业技能相关的专门的感知、表象以及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短期的心理技能训练应专门针对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整,包括赛前、赛中及赛后三个阶段。赛前的训练重点是调整学生的临场情绪和动机以获得最佳的比赛状态,训练方法主要是模拟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心理咨询法;比赛阶段主要是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呼吸调整法;赛后调整恢复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出现的情绪或认知问题的心理咨询法。

  (六)自主保持技能竞赛的积极心态

  职校生技能竞赛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竞赛,心态在其中的作用与意义也就愈加突出,更为关键。职校生技能竞赛从训练到比赛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难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保持技能竞赛的积极心态,关键是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一要引导职校生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念,正确看待比赛的意义,端正比赛动机。二要提升职校生的自信心,唤醒竞赛竞争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让学生明白,回避困难不如正视困难,消极等待不如改变自我。三要引导职校生学会自控,专心致志投入比赛,屏蔽对失败的担忧,注销对荣辱的在意,抛却对得失的顾虑。

  职校生技能竞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力、才力和精力的较量,也是智力、毅力和心力的比拼,既是对职校生知识技能素质的考核,但更是对其心理能力与素养的考验。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是职校生心理自主成长、和谐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职校生技能竞赛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竞技比赛,也不同于一般的应试考核,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应用于职校生技能竞赛,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8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