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关于高等医药院校科学技术创新的思考

关于高等医药院校科学技术创新的思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才密集、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优势,是知识创新最适宜的主体,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药院校承担着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也肩负着促进医药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少、科技与临床实际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生物技术放在战略高技术发展的突出位置,把人口与健康、生物技术等与高等医药院校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列入了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为医科院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政策保证,给医药院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高等医药院校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必须从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搭构、推动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同时着手,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发挥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实施“人才强教”注重人才培养


  为实现大学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最现实、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引进、培养、塑造高层次拔尖人才。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的领导层是学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是搞好科技创新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非常重视,在近两三年内,已经从国内外引进一大批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满足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在实施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学校根据各学科建设规划,按照“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延揽国内外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来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学校还聘任了多名院士为特聘顾问,多名国内知名教授为兼职教授;学校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引进学术评议工作小组和人才引进人事工作小组,使人才引进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由于校领导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到位,每年都有多名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申请来校工作。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引进人才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已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也将日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引进人才的切身利益,做好配套工作、衔接工作,防止人才的无端流失。


  在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同时,还要注重中青年教师的自身培养,要努力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塑造出拔尖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环境,制订完备的人才培养政策,使一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能够保证学科的持续自由发展。另外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不久前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采访时指出:“再优秀的科学家离开了技术支撑人员,也很难做出一流的工作来;买来的仪器如果没有技术人员对它进行一流的改进,也只能做二流的工作。”随着学校学科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先进的仪器、设备将会大量增加,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特长,熟练地从事实验教学、科研的实验技术队伍,对进一步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更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健全有效的用人机制。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积极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逐步改善学校实验队伍中存在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


  整合科技队伍大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专业内的各自为战已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高校科研要形成优势、形成特色,就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要寻求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要产生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成果。医学院校不仅要打破系与系、科与科之间的界限,也要打破基础与临床之间、附属医院之间的行政分隔,以大的项目、病种为纽带,整合科技资源与队伍,优化配置,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目前,学校已在神经变性病、肝脏疾病等研究领域组建起各自的学术创新团队,在冲击大项目上已初显优势。


  整合学校资源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随着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增加,高校的研究队伍在不断扩大,科技竞争力和研究经费逐渐增多。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对推动高校优化整合资源,全面提高科研、教学和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准备建设完善校、院、系三级学科发展平台。校级建设平台包括:生物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实验动物学科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平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学校将重点投入,搞好校级平台的建设,院、系级平台要按照各自学科的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和健全。要坚持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有优势的临床学科与相关基础学科共建研究室,推动学科的资源共享和学科的发展。


  实施“苗圃工程”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基础医学研究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临床医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前沿知识、方法和现代化研究工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临床医学研究一方面不断吸收和应用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基础医学研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来满足临床需要。目前的现状是,医学院校由校本部与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两部分组成,这种行政管理与空间距离的分隔往往使得医学院校的基础部分与临床部分缺乏足够的交流,长期处于脱离状态。大多数临床教师主要精力是在临床诊治上,科研意识不够,附属医院虽有一定的实验研究条件,但毕竟基础学科不全,难以满足临床科研的需要;基础学科的教师尽管拥有医疗背景,但长期与临床脱节,不了解临床的发展与需要,科研方向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因而,学校基础学科和临床医院力量雄厚的优势远未发挥,这是影响医药院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然而基础与临床科技队伍与资源的整合、团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仅靠行政命令难以实现。为此,学校设立了“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基金”,此项基金资助每个项目的额度为2万~5万元,仅仅是启动基础与临床合作的“苗圃工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医学院校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提高中青年临床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合作基础、感情纽带,为进一步的科研合作与团队建设打下基础。


  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21世纪生命科学将得到优先发展,医药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及能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学校也看到了参与竞争的机会:首先加强对学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学校明确了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在这次改革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成立了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有关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其次,北京市新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在校建立,其功能定位是搭建北京市高校与北京工业企业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的桥梁,是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的载体。其主要职责是: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综合优势,促进医药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及技术转移,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加速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北京实现产业化的进程;整合高校资源,组建产业发展智囊团,为行业重大项目提供咨询论证和北京工业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建立信息化平台,为科技产业与产业需求的信息进行沟通并提供综合性服务。中心在近三年的目标是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医药产业服务的全新技术转移体系,实现高校、研究机构与制药企业的全面对接,建立一支专职从事新医药技术转移的人才队伍,为北京制药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努力开创新局面


  科技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事物性服务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提高筹划、培育、组织大项目的能力,要加强学习、密切了解国家及北京市的科技发展政策、需求与重点发展领域,依据本单位的优势特色,确定主攻研究方向,组织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整体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转变工作方式,从全面出击、追求数量转向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实现跨越转变;切实解决项目分散、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突出抓好若干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科技管理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不求为我属,但求为我用,要努力打破部门、地方、区域间的割裂封闭格局。


  学校的体制与制度,特别是人事岗位制度、评价制度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打破技术职务终身制,实施岗位聘任制,鼓励越级竞聘,完善激励制度,才能使得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制度指标的确立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要防止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甚至是学术腐败、学术失范的出现。只有切实改革了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才能最终创造出有利于自由探索、潜心研究、百家争鸣、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树立和维护良好学风与学术声誉防止和消除学术不端行为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创新体系中有许多内容与高校科技及科技产业工作有密切关系,高校将在“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作为知识人才聚集地,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传播及推动力量。高校的科技产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要把科技、教育同社会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学术不端行为的新闻屡见报端,学术界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学术界不正之风之所以蔓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界在学术成果的产生、发表、评价等各个环节中,长期以来没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存在制度缺陷。为防止学术界不正之风,学校已经制定和实施“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和“首都医科大学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办法”。该制度紧紧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贯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这一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动力,遵循学术规范、按照学术规范办事为基本原则,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树立首都医科大学的优良学风。本文来自《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aoxuelunwen/861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