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护理 >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探究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探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就业竞争力又简称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获得工作,胜任工作,保持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必要时能够根据主客观需要转换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毕业时能够获得工作,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并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是国家、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的共同期望。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就业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的要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统一说法。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对就业竞争力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医院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展开探讨。

  1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迫切性

  1.1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办学年限比较短,学生就业竞争力尚待加强

  近年来,医学院校出于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在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办非医学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学科种类增多,从全国单科性本科医学院校来看,51所西医院校只有4所没有开办非医学类的专业,开办最多的西医院校其非医学类专业已经达到17个,远远超出本校开设医学类专业的数目。另有23所中医院校开办非医学类专业。多所医学院校招收非医学类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工程、市场营销、医药贸易等专业。虽然医学院校在开办这些专业时,充分考虑了已有的教学实验资源,并大力引进人才。但从现实来看,在医学院校中,这类专业跟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护理等专业相比办学年限普遍比较短,师资力量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均处于探索阶段,学生的就业流向尚未形成固有模式。在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缺乏经验的借鉴,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目前难以占有优势。有研究就指出:医学管理类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而我国的医药管理就业市场却存在着巨大的岗位缺口,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需注重前瞻性、灵活性,指导学生多样化就业。衡量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眼高手低的缺点,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1.2社会对医学院校非医学毕业生存在一定偏见

  今后几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持续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高校需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务实的作风和开阔的思路完善就业保障机制,迎难而上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由于社会不少人对医学院校的非医学学生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怀疑,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就业信息大多数与医学类专业有关,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为例,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成为行政管理人员非常困难,到公司、企业就业又和其他综合性高校管理类、行政类的毕业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个别学生对自我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清,缺乏就业择业经验,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手足无措,自信心不足,或盲目随大流,左挑右捡。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复杂的学生心态,医学院校应努力立足于培养能到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又能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为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帮助非医学类毕业生顺利就业,获得职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2加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2.1加强对非医学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就业的质与量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心希望到大城市发展,这样的学生很容易一次次丧失良好的就业机会。而短期内,有些用人单位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以中共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毕业班老师要详细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就业情况,深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能力素质,抓住机会尽快落实工作,不要此山望着那山高。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分类指导,对专业基础扎实,有志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鼓励其报考研究生,对行政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对没有特殊专长的学生要教育其做好灵活就业的准备,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之后再图个人发展。毕业班辅导员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积极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探索自主创业,努力在保持就业率的情况下,科学调整学生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广州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至2010级毕业生为例,学生除了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到港澳台高校继续进修、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外,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政府卫生监督部门、公、私立医院、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大中专学校及公司、企业,主要的就业岗位为政府部门公务员、公、私立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医药公司的销售员、后勤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文秘、工商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保险公司的销售员、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个别同学选择自主创业。从学生的就业单位与岗位来看,学生的就业流向趋向多样化,通过学校的理论与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明显增强。例如,200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颜椿洪在校期间利用了我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的机会创建“型尚网”工作团队,2009年7月毕业后成立广州尚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2010年完成第二轮千万级别融资,此后,公司保持着200%的年增长速度,该同学的创业故事对在校生是一种示范与鼓励。   2.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鉴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办学年限普遍不长,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加强非医学类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国内外名校访学等途径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根据社会的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参加第二学位的学习,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辅修法学、应用心理学的课程,这种复合型学生在毕业时比较受到社会的欢迎。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同时推动学生参加与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外科研活动、日常学生管理活动。在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中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的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显性与隐性的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拥有专业证书、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做好个人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鉴于学生的就业模式与就业流向尚未形成常规机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就业走向,正确定位自己,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班辅导员应主动加强与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联系,收集整理他们对本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建议,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畅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让在校生了解所学的课程对职业发展的意义,提高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兴趣,拨开思想的迷雾,客观合理地定位自身发展方向。由于本专业的优秀校友与在校生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求学经历,他们的现身说法所展示出来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更容易使在校生具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成才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在招生与就业宣传时加大对此类专业的宣传力度,提升这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拓展这类专业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在越来越信息化、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更好手段与方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就业的信息越及时、可靠、翔实、丰富,越有利于毕业生的选择和取舍,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大学生就业网、大学生QQ群、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博客、微博、QQ空间等多种现代化便捷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通过各种互动交流方式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对学生的求职简历进行“诊断”,动员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发挥专业课老师的学术和人微脉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3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竞争意识

  部分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在就业时困难重重。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热情周到地为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例如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供需见面会,通过就业网站和刊物、开展就业讲座、就业经验分享会、职业生源规划竞赛、校园模拟面试等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就业。鼓励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司法考试,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强化非医学专业的创业能力教育,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论坛、创业设计竞赛,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竞争精神。

  以广州医科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笔者发现,在就业中能够及早签约的往往是那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好,熟练掌握电子政务,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但比较容易抢到就业先机,而且职业生涯发展明显更好。医学院校要使非医学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学校要按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建设,通过各种就业和职业培训,考察参观等形式,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大学生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

  2.4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加强自主实习管理与引导

  为进一步开辟就业途径,医学院校还应该积极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多渠道开拓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见习实习基地,校内与校外互动结合,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对非医学类学生可以继续探索“顶岗实习”模式,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预就业,让就业关口前移,提早适应社会。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为例,05公管专业86人中共有56人自主实习,06公管75位同学有56位同学选择自主实习,07公管84人共有58位同学选择自主实习,07法学27位学生自主实习有22人。不少学生在大三的暑假已经积极联系适合自己发展的自主实习单位。在实习的后半段学生逐渐熟悉单位工作环境、工作规程、劳动纪律,有的学生在实习中积极主动,综合素质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从而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当然,自主实习也给学校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实习单位是否与专业相匹配,学生实习时能否得到有效指导,学生实习纪律的管理等,但不能由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因噎废食,关键是制定严格规范的实习制度保证实习的质量,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定期与学生自主实习单位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不是让学生以自主实习为名放任不管,等出问题再亡羊补牢。

  2.5加强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调适,做好特殊群体的疏导工作

  对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类和非医学类毕业生数量年年增长,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一些学生在面临就业这一人生重要抉择时,疲于参加各种供需见面会,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思想容易波动,情绪容易起伏。非医学学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高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与预防干预机制,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多次失败、情绪容易波动、自信心不足,有自卑心理,焦虑情绪,抗挫折能力差,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给予特殊关注,采取摸查登记、专项训练、全面辅导、个别心理咨询、重点推荐等措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素质、专长、潜能适合何种工作岗位,鼓励学生勇于推销自己,敢于竞争,增强逆情商能力,调节不良情绪,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6构建“四化”就业指导模式,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

  针对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思想问题比较多,学生容易困惑迷茫,心理患得患失的情况,医学院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贯彻“四化”模式:即全程化、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指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跟踪的动态模式;系统化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系统的工作,针对性、分阶段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专业化这里主要指针对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工作;个性化即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与人生志向开展指导。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一年级着重依托专业教师队伍的引导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专业教育让他们自己明确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二年级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扎实学好医学基础课程的同时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团委、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动员学生参加演讲、辩论赛、才艺大赛、各类体育比赛、科学立项和评比等,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全方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创造精神;三年级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深化自我认识,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职业的思考,树立职业意识和价值观。四年级的毕业班学生要努力提高面试技巧、指导简历书写、举办考研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知识讲座、公务员备考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医学院校可以针对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富有专业特色的教程内容,加强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的动态掌握,将科学的统计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融入就业指导课中,组织职业访谈活动,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就业需要政府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创业环境,使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学以致用。医学院校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使新办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大学生本人则须未雨绸缪,主动迎接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打造深厚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抓住一切的机会参与校内外有益的实践活动,增强就业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73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