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辖1市7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贫穷、生态恶化、人口众多是毕节实验区最大的实际。如何破解三大难题,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毕节得到体现,成为了各级领导、有识之士和全区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深入毕节试验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毕节试验区当前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的对毕节试验区乃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都提出了借鉴建议,这对探索、实践与丰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建立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
  毕节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以科学发展为指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球第一个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综合探索试验区。其创建的深重历史背景及其所具有的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意义和价值,正日益增多地不断充分展现,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一)毕节试验区建立的背景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然增长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等已严重遏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从根本上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
  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改变喀斯特岩溶山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状况,作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一具有创造性和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安排。随后,胡锦涛同志又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商谈对毕节开展智力支援工作,以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1988年6月9日,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二)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素质提高并重,逐步实现了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464.2亿元,与1988年23.4亿元相比净增440.8亿元,年均增长10.53%;财政总收入实现84亿元,与1988年的3.02亿元相比,增加80.98亿元,增长了28倍;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提高到2009年的38.75%,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13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减少一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为6.88‰,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提高到6.2年。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试验区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日益成为共识,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现阶段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毕节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的良性循环。毫无疑问,这个成绩是伟大的。但是,无须讳言,相对于全国的发展水平来说,毕节依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据2009年统计显示,在全国327个地级单位中,全区生产总值排180位;人均生产总值排318位,仅仅是全省、全国的67%和27.5%;财政收入排300位,比全省、全国分别低5.17和5.85个百分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手拿“近期探路子,长远作示范”通行证的毕节试验区,在实现跨越发展的今天,仍处于落后的地位。
  (一)基础设施滞后,经济结构单一
  毕节属于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典型内陆山区,全区的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在贵州全省仍处于最滞后的位置,是制约区内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的瓶颈。到目前为止,全区境内没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整个试验区除威宁县城外,其余7县市均不通铁路,公路仍是毕节交通运输中的主体。全区通讯、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到目前为止,还有39.45%的村(1580个)未通电话,65.47%的村(2622个)未通邮,74.71%的村(2992个)未通有线广播,43.88%的乡镇(104个)无文化站,3194.58万亩岩溶面积和1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13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尚未解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经济结构来看,2009年,毕节试验区三次产业比重为30.13:38.62:31.25,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模式,达到到工业化初期的水平。多数县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上从“一、二、三”改变为“二、一、三”,有的已经改变为“二、三、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但从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来看,主要还是靠煤炭、电力、“两烟”三大支柱支撑经济,现代工业和新兴经济体后继乏力,多数企业单体规模较小。传统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还没有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旅游业、服务业等发展滞后,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小,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脆弱严峻
  毕节试验区地处西南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区域,区内山高坡陡,沟谷深邃,森林资源总量偏少,全区人均森林面积仅一亩多,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森林林分质量低,林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还较为严重。据2009年统计,全区尚有近1.2万km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石漠化面积已达5727km,且每年约以2000hm的速度增加,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已达1850km;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人均森林面积仅0.13hm(1.9亩),活立木蓄积仅1.93m3/667m,低于全国人均0.15hm和10.48m3/667m的水平;此外,试验区内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较慢,沼气使用户数不足乡村户数的2%,严重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农村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生态污染急需治理。
  与此同时,受生态环境形势和喀斯特地形的影响,试验区旱、涝、绵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频发生。据贵州省50多年的灾情统计,大旱和特旱5年一遇,中旱2年一遇,小旱年年有,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平均受灾面积约35.67万平方公里。涝灾与旱灾交替发生。以2008年1月的全国50年不遇的雪凝灾害,2010年春季特大干旱灾害为例,毕节都是首当其冲,损失极其惨重。
  (三)人口负担过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对毕节试验区而言,“人”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一直以来,毕节试验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直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74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3%,劳动力总数近400万人。按全区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仅能容纳180-220万个劳动力,潜在的富余劳动力约200万人。人口负担过重、增长过快仍是制约生态建设与开发扶贫的关键所在。
  在人口负担过重、增长过快的同时,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又是制约人口增长的关键所在。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年多一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40%;文盲率、中小学辍学率达22%左右,远远高于贵州省其它地区,使得人力资源开发难度大。此外,农村科技示范户仅占乡村总户数的9%左右,全区每万人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仅有3.7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
  三、建议与对策研究
  (一)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开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在毕节乌蒙山开发扶贫,首先的就是要先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目前,毕节试验区的交通基础在贵州全省仍处于最滞后的位置。因此加强毕节试验区公路、铁路、机场、交通运输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抓。要不断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的工作,加快形成试验区高速、高等级骨架公路网。加快通乡油路、通村公路、乡镇客运站以及以乌江洪家渡库区为主的航运建设,并力争2010年实现全地区80%的乡镇通油路和水泥路,实现95%的村通公路,尽一切办法早日解决这个瓶颈制约的问题。
  其次,在加快毕节试验区实现村村通电话、通邮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高速信息基础网络,进一步强化公用信息平台的支撑服务作用,形成覆盖全区城乡、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构筑“数字毕节”的坚实基础。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最大范围地拓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市场空间,提高全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尽快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完成全区168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要搞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三小”水利及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尽早完成试验区金黔灌区建设。要加大对试验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支持力度。此外,要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县土地治理项目,着力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人均0.5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目标。
  (二)努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及其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质上都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都是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验区必须把产业发展方向放在产业多元化和重点产业的培育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试验区煤电、卷烟、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中,试验区要加快实施“两烟”、马铃薯、生态畜牧、特色农业、劳务经济“五个一百亿”的支柱产业工程,力争到2015年实现。另外,试验区还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其中最典型的是近两年来开始充分利用其森林资源,发展壮大特色林果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主要以百里杜鹃、赫章、毕节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争取县级森林公园升格;大力发展种苗和花卉业,培育和完善林木种苗、花卉、盆景和草业市场。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探索推进生态建设的新模式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三大主题”的核心之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试验区实施荒山造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立多渠道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制等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探索建立煤炭等资源开发综合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推行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开发者补偿、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受损者获偿”等全方位、多层次资源开发补偿制度。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要求,加快推进林(草)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实现资源节约、环境美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
  (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第一,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建立健全强化社会制约与加大利益导向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继续降低生育水平。第二,全面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加大对计划生育的投入保障力度。第三,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把毕节试验区作为我省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点,不断提高人口计生信息化水平。
  其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第一,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第二,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等项目,进一步改善试验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同时,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试验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第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结语:22年来的实践证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抓住了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找到了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是指导今后发展的科学决策,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毕节试验区要通过“三大主题”的全面深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共同奋斗,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不遗余力的做强“五大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大力推进“五化建设”(工业经济化、企业民营化、人口城镇化、旅游特色化、农业产业化);力求实现“五个转变”(从资源大区向资源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从平安毕节向和谐毕节转变);努力实现“五个目标”(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胜地和世界级竟品生态旅游区之一、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中心)。最后,通过参与试验区建设,不断丰富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推动试验区成为多党合作的标志性平台。
参考文献
1 吴愿学:《关于毕节试验区建立背景的研究报告纪念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二十周年》,乌蒙论坛[J]. 2008年第4期.
2 包俊洪.《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J].2006年第1期.
3 毕节地区统计局.毕节试验区数字二十年[G]. 2009.
4 毕节地区统计局.毕节试验区数字二十年[G]. 2009.
5 毕节地区统计局.十六大以来毕节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EB/J]. 贵州统计信息网. 2009.
6 史开国.新时期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J]. 2010年第2期.
7 毕节地区统计局.毕节试验区数字二十年[G]. 2009.
8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N].贵州日报,2009-6-16.
9 节裴、罗凌、崔云霞.科学发展的“毕节试验”.贵州日报[N]. 2010-4-2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5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