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聚焦语篇内核,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聚焦语篇内核,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在新一轮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提高课堂语言承载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根据不同学科的教育目标和特点,结合育人价值目标制订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内容和标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注入更多适应新时代所需的能力与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挖掘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提高课堂语言容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呢?“新基础教育”指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与别人交流,还要从各个方面改变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的心智,这才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外研社《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以模块为主题单位,分两个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每单元各有一个归属于模块主题的小话题。教材第六册Module8 Unit2“ She’s quite good at English”,所处的第八模块主题是“学习表现”。在完成第一单元以“课堂表现”为主要话题的学习后,第二单元的话题落在“学科表现”上。本课也是这套教材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语篇文本,不仅有明确的语言交流目标,还包含了发展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和社会文化方面能力的学习内容,这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拓展话题语言容量提供了空间。本文将以这一课为例,从挖掘语篇内核入手,阐述如何达成英语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聚焦语篇功能内核,促进语言交流目标的达成

  本课主要学习的话题是“学科表现”,教材中用学科报告的形式呈现文本,通过父母拿到Lingling的学科报告单并阅读内容,了解Lingling的学科表现,呈现本课语篇,借助语篇呈现重点句型 “He/ She’s ...good at .... He/

  She...at.... He/She ...in PE.”。因此,本课语篇的功能内核是“能够用重点句型描述他人的学科表现”。初建课中笔者并未在导入环节引入他人学科表现的描述学习,但为后续的话题理解和知识学习带来较大负担;在语言输出检验环节,仅利用板书请学生单人练习,并试着说Lingling的学科表现,学生的输出质量较差。重新分析把握文本的功能内核后,笔者在以下两个阶段着力聚焦语篇的功能内核,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促进语言交流目标的达成:

  1.语篇导入阶段:头脑风暴,激活旧知,语量扩容,聚焦话题

  教材的导入部分是一首以“喜爱的学科”为主题的儿歌(见图1),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学科词汇。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Guess: What subjects(学科)does Jim like?”,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收集学生已学过的学科单词,利用优生资源进行新授学科词汇的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随后借助儿歌情境,设计看图说话“说说Jim的学业表现”,进行重点句型“He/ She is very/ quite good at …”的新授与操练,图片直观呈现了能代表Jim学习情况的具体内容,如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科任务完成情况等,与学生的经验储备直线链接,更符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见图2)。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开始逐步体会并感知本课话题,将语言聚焦到本课的功能内核上。

  2.语篇输出阶段:角色扮演,复述文本,量力而行,同伴互助

  完成语篇的听音理解学习后,设计“扮演Lingling的父母,描述Lingling的?W科表现”活动,检验并巩固所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完整的语篇复述有一定困难,将初建课中的“单人练习”更改为“同桌合作描述”。通过“角色扮演”为情境创设做铺垫,体会“描述他人学科表现”这一话题功能,让学生在扮演中进行语篇复述,是本课语篇功能内核的再次实践,为完成任务“描述同桌的学科表现”做情境及语言交流方面的铺垫。

  二、聚焦语篇结构内核,推动思维认知能力目标的达成

  “新基础课堂”提倡长程两段式的教学方法,即“教结构、用结构”。特别是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小语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篇的结构内核提取、梳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解析,推动学生思维认知的进步。结构内核包括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语篇叙述的结构。初建课中,教师并未放手将句型结构的对比和语篇叙述方式的感悟留给学生,而是由教师“一言堂”代替,表面上节约了课堂时间,却缩短了孩子思维认知能力发展的时间,未能达成这方面核心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通过语篇结构内核的再次把握,教师对结构内核的处理方式作出以下调整:

  1.提取句型结构,感受对比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语篇学习应具备的英语素养中,最基础的能力素养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对基础信息的搜集和理解。在这一阶段中,支撑学生语篇理解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对文本的解码和建构都离不开重点句型结构的提取掌握。笔者在语篇输入教学阶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步教学,多次听音,分步提取重点句型结构,逐步扩充课堂语言容量。

  教学中笔者利用课文图片引入报告单的学习和阅读,文本中通过六个学科,呈现三个描述学科表现的重点句型,这三个句型的区分运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语篇输入环节,笔者以重点句型类别做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听音问题,分批进行听音教学。   针对重点句型“He/She is ...good at...”

  的巩固学习,将第一遍听音问题设计为“What subjects(学科) is Lingling good at? ”,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置AB两个选项,降低他们在提取和理解语篇中信息的难度。通过这一听音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提取信息:“She is very good at Maths. She is quite good at English. She is very good at Chinese.”

  针对重点句型“He/She tries hard/ doesn’t work hard at …”,设计问题“What does it say about her Science? What does it say about her Art?”,并在听音前出示图片,以连环画的形式提供预测内容的机会,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重点词组“try hard/ work hard”和“doesn’t try hard/ doesn’t work hard”的意义,让学生听音提取信息“She tries hard at Science. She doesn’t work hard at Art.”(见图3)

  两个重点句型非常相似,在结束它们的教授后,笔者设计阶段巩固练习“看着报告单上已知的学科,复述Lingling的表现”,事先不做句型区分的提示,放手给学生练习,充分暴露句型区分的掌握情况,提出疑问,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句型的异同(如图4)。通过观察和对比,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感受对比的重要性,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度。

  2.提取语篇结构,感受对比的深层性

  掌握了句型的区分和应用还不足以达到语篇输出的要求。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语篇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语篇学习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本课中通过将学生的描述与课文中Lingling父母的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并理解but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学会将强弱学科分类,用but来连接表示转折,体会这样说的好处,形成更有逻辑感的语篇输出,提高课堂语言承载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见图5)。

  三、聚焦情感文化内核,完成社会文化目标的内化

  “新基础”教育要求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应从以“单一语言应用”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向多元多层次目标的英语教学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从 “社会认知”的视角设计学生“真实世界”的任务。三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无法和高段学生媲美,但他们乐于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趣味性的任务,乐于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和听说玩演。设计具有真实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以本课为例,初建课将任务目标设定为“了解并描述他人的学科表现”还不足以达到真实性上的要求,也未能在社会文化、情感需求上作出提升。文本中父母为何要了解Lingling的学科表现?了解后又会做些什么?这成为了备课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切入,思索学生在课堂上同桌间相互了解对方的学科表现有什么作用?拓展文本情境,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人各有所长”“同桌互助”这一任务需求。这个需求不仅是本课的任务需求,更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情感的需求,也是班级文化、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见图6)。

  据此设计并完善本课教学任务,将任务目标设定为“了解搭档学科表现并思考如何帮助他”。通过“学生自评学科表现、交换报告单、了解同桌的表现、阅读并分析自己可以在哪些?W科上帮助同桌”这一过程,运用句型,适当引入“I can help XXX with...”的句型,完善语篇逻辑,赋予语言情感承载,形成语篇输出,进行较真实的语言交流,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任务如下:(见图7)

  通过问卷,将重建课班级与初建课班级进行横向对比,重建课班级的学生在这几方面有突出进步:86%的学生明确地了解本课的话题是在描述他人的学科表现,比初建课班级同比增加22%;74%的学生能够根据学科表现词组的提示,正确选择用She is...at ...或She...at...进行Lingling学科表现的描述,比初建课班级同比增长52%,具备更多的思辨能力;88%的学生在进行语篇输出时能够将强弱学科分类描述,比初建课班级同比增长70%,在建构语篇时更有分类意识、逻辑感和序列感;对于了解同伴学科表现的目的,接近90%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是为了帮助同伴的弱项学科。”而初建课班级的学生对于目的并不明晰,有16%的学生写道:“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相比之下,这样的设计更能激发孩子的“互助”意识。

  因此,通过聚焦中段语篇文本的“功能、结构、情感文化”这三个内核,可以将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提高语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承载,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0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