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学 > 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研究

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摘要: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涉及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市场体系、经济主体、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协调发展和变革的系统工程。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城乡其他方面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包括制度决策机制、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宏观调控机制,以调节和引导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

  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长期以来,在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变得不协调。这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1]22-23。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形成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总而言之,通过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政策取向。

  河南地处中原,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明显,不仅大大超过东部地区的城乡经济差距,而且同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也存在一定差距。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具迫切性和艰巨性,意义也更加深远。另外,河南省地域辽阔,各县、市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河南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的研究,对于推进河南城乡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制度决策协调机制,在制度框架内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制度因素对城乡关系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政策制度因素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一)构建城乡产业一体化机制,强化城乡产业结构关联性。

  城乡产业一体化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基础和支撑,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承接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城乡产业一体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要改变农村只能搞农业,而城市则专门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传统发展观念,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联合,构建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经济结构,使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共同繁荣[2]。

  1.在城乡工业空间布局方面,充分发挥城市工业的带动作用,将涉农工业向小城镇转移,引导乡镇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使其与城市工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农村地区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对接城市工业项目向农村转移。

  2.在城乡产业组织形式方面,通过“总部+基地”、“工业飞地”等思路承接一、二圈层的产业转移,发展城乡关联产业,使城乡经济直接联合在一起,优势互补,融为一体。

  3.在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坚持以“特”当头,以“特”优先,开发郊区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

  4.在城乡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将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思想和城市服务业的经营网络延伸到农村;发展农业文化,挖掘农业文化中的经济内涵,拓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构建城乡市场一体化机制,保护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产权利益。

  城乡市场一体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市场一体化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1.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消除限制资源、要素和产品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2.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网络体系方面,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推进中心城市的展销市场、中小城镇的专业市场、广大农村初级农贸市场间的纵向联系,形成相互依赖且等级多样的城乡网络系统。

  3.在确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主体方面,赋予城市和乡村两大空间的各个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要落实农民的基本财产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实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股份化,土地权益的货币化、债权化。要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

  4.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运行秩序方面,发展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创造城乡统一的竞争秩序和市场环境。

  (三)构建城乡资本流动机制,增强支农实力。

  1.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允许、鼓励民间金融,特别是要支持发展建立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规范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提高农业自我积累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对农业的投入能力,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四)构建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提高河南农业自我发展能力。

  1.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农业科研的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完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重视研究机构与用户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推广体系和中介服务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中的作用。

  2.强化政府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机制,增加政府对农业科研、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中介服务的投资。

  (五)构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

  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农民而言就是城镇化就业,在城乡关系的协调中构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实现劳动力全社会的自由配置。

  1.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机制方面,发展与农业有关的乡镇企业,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2.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异地转移方面,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3.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方面,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消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各种政策性障碍,逐渐建立起城市与农村之间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村劳动力平等参与就业竞争。

  (六)建立合理的城乡分工机制[3],切实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

  1.着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总部经济。技术性较强的产业,在城市建立产业“总部”,在农村建立产业“分部”,资源性较强的产业,直接在农村建立产业“总部”,在城市建立销售“分部”,使城乡之间形成有效的分工利益联系,形成相互依赖关系,使城乡之间从分割走向融合。

  2.建立城乡间的双向贸易渠道,使城市生产的产品在农村有市场,农村生产的产品能够卖到城市去。

  3.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资本开放,建立倾斜的利益机制,着力促进城市的工商资本和人力资本下乡。

  二、构建城乡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使全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利益。

  城乡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社会整体利益增进的过程,又是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利益主体利益关系协调的系统工程。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应在城乡统筹、以农为本的原则下构建城乡一体化利益协调机制。

  (一)宏观上,在制度框架内构建协调城乡一体化中的利益矛盾,实现城乡互动、平等发展的长效机制。用制度创新与宏观手段推动、调控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社会利益体系保持大体上合理与稳定的格局。

  建立健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互适应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用制度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创新土地制度,构建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创新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创新投融资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构建创新财政税收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核心是解决好城市发展这条腿长、农村发展这条腿短的问题,实现由过去的亲城市、亲增长向亲农村、亲民生转变。

  (二)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龙头。重视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体系构建、劳动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规划集中统一管理,综合部署、调控和协调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保证城乡各系统、各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城乡发展与土地保护、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三)微观上重视农民话语权,构建农民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

  农民是城乡一体化的主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农民个人或村集体利益的所有事项都必须征求村民的意见与建议,建立有广大群众参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决策机制与评价机制,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确实得到实惠。充分尊重和鼓励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他们参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分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成果的同时,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构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保证城乡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作用的有效发挥,仅仅依赖纯粹的市场竞争利益机制是不行的,还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竞争利益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依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利率、税率、税种结构、工资水平等经济参数的作用,要对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进行间接调控。

  四、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构建对策。

  政府、城市和农村在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中作为不同的主体,通过选择不同的政策或措施,达到合理分工和资源有效的利用,共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政府层面:强化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行政主体,其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与制度供给上。从我国各地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来看,推动这一工程健康顺利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

  政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责任主体。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政府责任表现为规划责任、调控责任、公共服务责任、社会管理责任、利益平衡责任、财力保障责任等[4]。

  (二)城市方面:强化自身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带动作用。

  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城带乡,重点在城市。城市是资本、信息、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要发挥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使其对农村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就必须强化城市自身的功能。

  1.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大力实施“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增强城镇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

  2.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只有实现产业集聚,才能实现人口集聚。

  3.发展高新技术及高新产业依托城市现有科技优势,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科技开发,跟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4.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让群众受益,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5.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对各种农业技术按产品、技术类型及其在市场上技术产权的可保护程度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再由政府拨款推广或直接推向市场,采取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农村方面:强化内部动力,发挥能动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难点在于农村的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尽管需要有外力支持,但主要还需要自力更生。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无论是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还是政策,都需要最终转化为内部的动力,才能真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加强城乡统筹的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尤其是干部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从而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使其服务于城乡发展。

  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干部交流。通过培训、教育、参观学习,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2.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主力军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真正内部动力源,他们的参与和推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5]。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特别关注农民的利益,在制度保障上,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为其提供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从培训、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环节给予就业帮助。

  3.发展特色产业,以“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互助机制,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4.发展“三农”经济。把解决“三农”问题变为发展“三农”经济,即把解决农业问题转变为发展“大农业经济”,把解决农民问题转变为发展“人力资源经济”,把解决农村问题转变为发展“城镇化经济”[6]。

  5.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保持乡村长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农村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因此,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提高产业的承接能力。重视非农业技术与农业技术培训。鼓励农业院校、农技学校的学生到农村实习,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进一步加强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把培育新型农民与引导人才流入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与城市的协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四)机构层面:增设专门的协调机构,制定规划,协调矛盾。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涉及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和政策措施的变化,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乃至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建立一个由上一级政府牵头的有权威性和执行力的协调机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为此,建议省市政府应在积极精简闲置机构的同时,尽快增设专门的协调机构,赋予其必要的权力,使其具备打破行政区域经济藩篱的潜能。

  一方面,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严密监控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各级政府责任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严密监控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动态与趋向,向社会及时发出利益失衡的预警,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信息与根据。

  总之,河南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的内容包括制度决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可通过设置协调机构,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城市的功能,使其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强化农村内部动力,使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总之,要通过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黄元斌。论城乡产业一体化[J]。中国西部科技,2007,(11)。

  [3]李敬。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基础与核心机制构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4)。

  [4]王继荣。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EB/OL]。http://www.chinareform.org.cn,2010-08-05.

  [5]蒋贵凰。统筹城乡发展需制度政策与内部机制的结合[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6]娄源功。把解决“三农问题”转变为发展“三农经济”

  [N]。文汇报(香港),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1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3042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