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城镇建设 > 城镇建设道团队桥中级论文(共3篇)

城镇建设道团队桥中级论文(共3篇)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城镇建设



  第1篇:道桥建设实践教研室省级教学团队


  道桥中极教研室隶属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桥梁工程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专业带头人4人(专任教师2人,从高校、企业各聘请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3.3%,中级职称1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3.3%。专兼职教师具体情况。

  道桥教研室负责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原公路与桥梁专业)的建设、规划以及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简称道桥专业)开办于1997年,是学院的骨干专业,也是公路与桥梁工程系的龙头专业,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生1330人。近年来,教研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贯彻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两段三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素来以“团结协作精神高、能够吃苦耐劳、专业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素质特色深受铁路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从1999年-2007年,已有8届2533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铁路、公路施工企业,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

  2004年5月,公路与桥梁专业被学院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2005年,学院按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公路与桥梁专业更名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6年5月,道桥专业被学院评为优秀教改专业。

  为满足教学需要,道桥专业建有岩土实训室、专业模型室、路基路面检测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沥青混合料实训室、专业机房、测绘教学演练基地、室内测量演练基地、测绘教学实训基地、综合工种实训基地等1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并可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取证培训的需要。另外,道桥专业还建立了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了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本教研室主要承担道桥专业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认识实习、施工实习、顶岗实习、工种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抓好“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先后派出十多人次赴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做到走进现场、零距离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获取各类技术等级或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协会,外出参加各种专题会议和培训。目前已有6人获得“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考评员证书;3人获得“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证书;5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多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本专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人,在读硕士7人。

  重视发挥离退休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做系列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备课、授课计划编制及教材编写等,使教师在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握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重视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在专任教师中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他们在教学一线都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2名,他们曾担在施工一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此外,还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如胡娟老师来自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又和企业有密切联系,其参与的忠县长江大桥的科研项目获2007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

  教学改革

  近年来,教研室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了施工现场急需的课程和课程内容,从2004级开始,增设“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课程;增加了“道路建筑材料”实训课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从2005级开始,将“公路设计”和“公路施工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公路工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教研室注意发挥团队作用,集体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先后制作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累计课时266学时,运用到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公路工程》多媒体课件被学院评为优秀多媒体课件。对重点、难点内容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通过动画展示,克服了教材陈旧、工艺发展快、现场参观时间长等缺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等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案例教学试验。结合道桥专业的特点,在实施中分小组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分为案例布置、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包括小组代表和教师两方面)三个环节。在案例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不参与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贯彻“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两段”,即按照培养时间和学习内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学、做合一;第二阶段集中进行技能强化培训和毕业实习。做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改革工作,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和教学与现场零距离对接。每年有70%左右的签约同学能够提前6-10个月奔赴各种岗位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正式员工一样,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活动和党团组织生活(企业一般每月给学生发放1000元左右的实习工资),把学习地点由学校延伸到了工地,把实训教学过程延伸到了施工现场,实现了教学与现场的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又满足了单位急需用人的需要。

  科研情况

  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项,完成学院科研项目5项,公开出版教材3本,发表论文32篇。

  道桥教研室先后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公路与桥梁专业(高中后三年制)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高职院校“公路设计”、“公路施工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探索》等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被成功应用到教学实际中。

  团队建设成果

  2007年10月16日,道桥教研室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2007年12月20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30个省级高职重点专业之一。

  作者:罗建华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期


  第2篇: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关键点


  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内涵式建设过程中明确办学目标、校校校企联合办学、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全员全院全过程育人为关键点的育人策略。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在规模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扩招发展速度过快等原因,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教育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提升的同时,应该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重视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建设。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着重于内部调整、变革与提高的办学质量不断更新的系统过程。[1]换言之,内涵式建设要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因此,为提高育人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在探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出了打造全国一流交通类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创建校校合作及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营造全员全院全过程育人的校园环境,为学院内涵式发展提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服务重庆、服务全国交通事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建设者。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说:“高进高出是名牌,那是北大清华、北大的任务;高进低出,是冒牌;低进低出是杂牌;低进高出是品牌,是最令人尊重的。高职院校承担的就是低进高出的任务”。[2]换言之,高职院校要创品牌教育、创品牌专业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所在。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即创建全国一流的交通类高职院校。其一专业建设重点突出在交通,按照“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目前已开设了道桥、建筑、铁路、河海、航空、汽车、交通运输、交通信息等八大类特色专业。其二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高职教育“姓高名职”,所谓“姓高”,就是不同普通教育,要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上,要站得高,具有一定的时代引领导作用。所谓“姓职”,就是要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突出职业特点。[3]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把握高职教育兼具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特点[4],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改革,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不断创新。

  关键点二:双元联合办学--校校合作及校企合作办学

  1.校校合作。学院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合作办学单位,已与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师资互派、干部互挂、资源共享、管理互动”的实质性合作办学关系。学院充分利用重庆交通大学师资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和省部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

  2.校企合作。学院针对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实训教学管理,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院创建了世界一流的商用车人才培养基地、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施工模拟现场、西部一流的物流实训中心,与中铁四局、中铁十二局、中交一公局、重庆交运集团、力帆集团、北汽福田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十通汽车、重庆通力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路桥、襄樊风神物流有限公司,重庆锦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20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实训就业协议,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需求对接、服务共赢的育人之道,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点三: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要创品牌教育,品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学校的产品实质上也是课程。所谓三级课程是指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课程体系。

  1.加强专业课课程建设。目前,学院八大特色专业都在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如道桥系的《工程力学》、《桥梁工程技术》,建筑系的《建筑CAD》,汽车系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交通运输系的《报关实务》、《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交通信息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校级特色专业如道桥系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系的《汽车检测维修》,交通运输系的《物流管理》等。

  2.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在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还开设专业选修课和普通选修课,各系部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及博雅讲堂,涉及的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创业指导等,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培养他们的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3.加强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国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提出: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经相关调查和分析认为影响职业教育需求的关键因素是培训是否实用。[6]学院经调研分析,根据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能力的实际要求,于2013年3月12日成立了职业素质强化中心,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视学院学生基本情况,中心下设五个培训小组,分别是社交礼仪培训组、办公自动化培训组、队列条例培训组、就业指导培训组、应用文写作培训组,每培训组课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素质强化训练,经考核全部合格,发放职业素质配合合格证书。使学生学有所用,定岗即就业,就业即上岗。经搜集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整体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企事业单位、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关键点四:全员全院全过程育人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提高育人质量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主力军。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一方面来自重庆交通大学外聘教师,一方面由学院培养的至少有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学院不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以老教师带新教师,新教师多听多学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培训,并选派专业负责人到兄弟院校学习经验。近期,为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学院开展“双百工程建设”项目,即派100名教师到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派100名企业专家进课堂跟教师分享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与学生交流传授实用知识。

  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高职文化的建构语境:与时共进。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契合,与社会发展合拍这就决定了高职文化的建构语境,必然是一种现代化的语境,是一种充满时代精神、不断与时共进的语境。[7]学院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规范化管理。譬如,第一,学院学生行课,务必排放座牌上课;第二,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学院学生无黄发异发学生,有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第三,按照十八大教育改革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及学生未来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能素质训练,使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学生严谨、自律、团结合作、脚踏实地的职业素质。

  3.教书育人,全面管理。教师育人,教书侧重于知识传授,育人侧重于行为矫正。在课堂上,有任课教师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在课外,全院师生皆是育人者,不管是领导干部、行政人员、教师、后勤人员,还是学生,学校的师生都是管理及被管理的对象。在学校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发现学生存在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制止。

  目前,学院按照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正处于以评促建、评鉴结合的关键阶段,正在开展“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即“四个一”主题活动,正在完善修订各项制度规定,以确保科学规范化管理,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

  作者:侯首辉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4年7期


  第3篇:交通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使众多高职院校纷纷计划开设道桥类专业,与此同时却表现出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即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越位”“缺位”。通过对交通职教集团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开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产业链,形成中高职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發展,共同打造了示范性专业职教品牌,促进中高职院校校际联合与校企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交通职业教育如何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智慧化”的新型运输系统下保持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培养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交通职业院校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交通职业教育新问题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致使众多高职院校计划开设道桥类专业。交通类专业是一个具备很强行业背景的概念,而不能算作一个学术性的专业分类,一些建筑类、农业类、林业类高职院校也已开始设置道桥、轨道等相关专业。原本分属于不同行业部委管辖的学校对于交通类专业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很多不同看法,所以各校对交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参差不齐。同时。有些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力量等多方面问题突出,都源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越位”或“缺位”。

  二、职教集团的发展

  职教集团是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区域综合性发展的背景下,以“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为目标,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按照平等原则组成的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1992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市西城区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教育集团、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启了我国职教集团发展新局面。随后陆续在1995年成立了苏州旅游职业教育集团,1997年成立了徐州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1998年成立了镇江市第一职教集团。但这些集团的成立没有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改革中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2003年河南省汽车职教集团和河南省公路交通职教集团、2007年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2009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的成立,加快了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步伐。

  三、交通职教集团的实践探索

  (一)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由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核心成员单位发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两厅”共建,集团成立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作为理事会的常设机构。

  1.成功经验

  (1)紧贴行业背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由广东高速公路促进会会长担任理事长,紧贴行业背景,以省交通运输厅为首,由14家交通行业组织、16家交通职业教育机构、308家交通企事业单位组成,形成校企合作协商机制、企业调研反馈机制、项目化合作运作机制、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校企合作日常运作机制。

  (2)学校搭台,专业唱戏。学院出台《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性意见》《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依托学校政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等机构关注社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专业实施“三个三”策略,即职业岗位面向、核心课程、专业基础三个维度;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做强交通特色专业、量身定做紧缺专业三种策略:精简专业数量、形成专业大类、按专业大类招生三个步骤,最终建成以“公路、水路、城轨路”专业为主体,以“财经商贸类”和“电子信息类”为两翼的五大专业集群。

  (3)课程建设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校企合作编写符合岗位职业需求的教材,实施“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以岗定课”,以岗位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特点设立课程,“以证定课”,课程安排能够适应交通运输专业群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毕业生获取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年均超99%。

  (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校中厂”24个。开发校企合作实训项目272项,建立“厂中校”21个。共建492家校外定岗实习基地、128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5)全面构建育人模式,树立质量立校品牌。“能力+订单”,改革培养模式。以产业促专业,以专业适应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订单导向面向岗位/能力/任务的培养模式,如广州地铁订单班订单班、“宝马”班、“国光”(电器)班等。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

  (6)科技服务能力显著,促进学院内涵建设。承担科技项目94项,年均科技服务到款额610多万元,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1.28亿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项,获得新授专利18项,主编或参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3部。2013年成功申报“广东高校船舶自动化集成技术开发中心”,2014年又收获“轮机自动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培育)”和“水路运输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两个省级建设项目立项。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以及交通行业的深厚渊源促进了学院内涵建设的步伐。

  (7)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提升学院影响力。学院面向社会积极拓展服务功能,设有省属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65项专业技能鉴定资格和60项职业培训资格,拥有交通部授予设立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可开展32个工种的培训鉴定,拥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船员等33项岗位业务和技能培训资质和5个省内唯一的职业资格考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松散型组织给集团工作深入开展带来阻碍。职教集团的性质是松散型非法人组织,各成员单位产权、所有制、人事隶属关系不变,成员间并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上下级管辖关系,也不存在利益关系。这种松散型关系阻碍了集团成员院校在人、财、物等资源上的进一步相互融合和利用。另外,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如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也难以界定职教集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导致了运行中的随意性。

  (二)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成立于2009年(集團牵头单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立项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项目示范性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成功经验

  (1)形成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集团完善机构和规章、集团网站、理事会年会、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项目、互访交流等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依托交通主干专业创建的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及共享的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对口单独招生制度、技能抽查标准、技能竞赛和培训基本形成院校互通机制。

  (2)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重点建设集团4个交通品牌专业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8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资源库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全方位共享。

  (3)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集团有效的政企校交流平台,及时跟踪和分析行业和产业发展动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了4个水运专业,调整了交通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湖南省交通运输类专业布局。适应了“四个交通”发展的需要。

  (4)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了落实湖南省水运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1-2030年)》,适应湖南未来水运事业的高速发展,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多次指示,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全省水运专业开办的可行性调研,要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内河水运专业。一是为水运专业引进师资牵线搭桥,提供编制等政策支持;积极支持学院水运专业申报交通运输部实训基地设备购置项目,得到交通运输部项目补助资金1280万元的经费支持。二是支持学院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开展职业培训。三是积极指导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建设。

  (5)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作用,引领全省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由集团牵头院校牵头,集团内中高职院校紧密协作,对中高职专业的教学标准、职业能力进行细化,确定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引导更多中职毕业生在不断拓展的职业教育轨道上学习和提升。形成适应不同生源特点的宽口径、拓展性的中高职衔接交通运输类4个高职专业培养方案,3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3个交通运输类重点专业的高职抽查标准及题库编制,促进全省相关职业院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6)内涵建设成果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近三年,牵头院校的《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等8篇职教论文,《扎根沃土树榜样创业富民献青春——记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刘小飞》《企业讲师进校园,一线专家进课堂》等20篇典型案例被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发表。坚持以职教项目为抓手,推进内涵建设,学院的教科研数量质量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1-2014年学院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进校科研经费1391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15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3篇,EI75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等。

  (7)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交流协议,就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及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对口支援。接收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校培训,选派骨干教师赴新疆支教。

  (8)牵头院校整体实力提升。近三年,共立项各级职教重点项目28项,其中立项央财支持重点项目9项,省级重点项目7项,其他省级项目7项,获得财政专项建设经费4000多万元。

  (9)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优异。2011-2013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荣获35个奖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招生录取分数线高、报到率高,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高于三本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团内中高职衔接互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课程、培养模式的衔接,探索职业本科专业的开发,探索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互通机制。

  (2)集团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体现。需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研教改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进一步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以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取得广泛的教改成果,扩大专业学生的受益面。

  (4)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需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特别是出台具体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确实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三)湖北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201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同意,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为基础。组建湖北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推进物流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创建物流职业教育品牌。

  1.成功经验

  (1)健全集团运行体制,集团工作开展有序。制定集团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确保集团工作正常运行。制定集团内企业人员和院校教师双向兼职的制度,研究和完善企业专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构建集团内院校与企业间师资培训、员工培训等交流机制。建立集团内企业优先选择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制度,及时安排推荐毕业生就业。

  (2)“校会共同主导。项目驱动推进”的运行模式。由牵头院校和物流协会共同设计集团管理和组织,确定集团成员规模,牵头院校聚集教育资源。行业协会聚集企业资源,共同设计建设项目,并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驱动集团的良好运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集团化新型办学模式,促进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行业共同发展。

  (3)建设职教集团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集团网站建设,加强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及时在网站发布成员单位动态和需求信息,同时通过网站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宣传和推介,既加强了集团内部交流,又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社会媒体的沟通和联系,突出工作特色和亮点,提升集团社会影响力。

  (4)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教学改革。建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出发点,组织集团成员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研究与交流活动。成立“湖北高职物流实训基地”,统筹各校实训资源。实现校级间实训资源共享和实训标准的统一。

  (5)“政、校、企、协会”四方联动,打造职业教育新格局。在“政、校、企、协会”这个体系中,院校发挥多层次办学的优势,推进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享与互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实践条件,监督评价,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政府协调集团的全局和局部利益、集团内参与者各方之间利益、集团外社会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利益。协会通过对行业的指导及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为企业提供人才供需信息,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建立产学研交流平台。湖北物流职教集团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关系网络,为各方合作提供了平台,使互惠互利成为现实。

  (6)基于职教集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立“校中厂”校企合作新模式,开辟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新路径,湖北邮政速递EMS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营业厅成为湖北邮政速递物流与高校合作的一个典范,并在全省被复制:建立技能竞赛基地,成为湖北省物流赛项和电商赛项训练基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京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

  (7)科研教研成绩丰硕,师资力量不断提升。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十二五”规划课题2项,2014年公开发表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社会服务收入54万元。多名教师荣获“交通职业教育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牵头单位为职业院校,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不够高,政府对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政策鼓励不足。缺乏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及互惠互利的共赢政策作为支撑。

  (2)松散性组织难以开展实质性工作。集团成员单位性质不同,管理制度不同,在集团内不存在利益关系时,集团活动难以保证。

  四、结论

  广东、湖南及湖北交通职教集团运行多年,均已取得突出的成绩,树立了典型案例,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承接政府项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开拓思路,提高认识

  不同地区交通职教集团的结构设置、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及工作任务不同,必须深入调研,根据省情、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确定工作目标、运行模式、办学理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发展思路。

  (二)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各职教集团组成单位主要是学校、企业、行业及行业协会。同时应紧贴行业背景,由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担任理事长或者集团内主要工作,能够积极地号召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集团建设。建议参与的高职院校有较高的积极性并在本校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可以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共商人才培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中职院校建议以合作单位为主。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职教集团正常运行的前提。各集团都通过制定集团章程、方案、制度等,明确集团的宗旨、工作目标及任务、经费来源及管理方式,明确各成员的职能、权利和义务等,保证各成员单位发挥积极作用。

  (三)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1.成员构成

  行业企业为集团的成员单位,为交通职业教育引入最前沿的行业发展信息,全面了解省内人才需求信息。集团内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企业提供急需人才。

  2.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借助企业、行业资源,为集团内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平台,高职院校可以互通有无,为集团内院校提供实训场地。

  3.搭建专业建设平台

  成立由行业主管、企业、学校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企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优势,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标准,从而指导职教集团内高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4.搭建师资培训平台

  依托企业工程项目,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打造真正有价值的师资培训平台。

  5.找准互惠互利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只有找准企业参与其中的利益点,才能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在集团内发挥积极效能。

  (四)校校合作,资源共享

  校校合作是职教集团运行的核心。实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优势互补,共享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学报学刊等短缺资源:组织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事项的研讨和交流。在师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探索實现集团内中、高职人才培养对接渠道和同层次院校的学分互认,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

  (五)师资培养,提升实力

  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证,更要具有“实践经验”及“实践技能”。通过职教集团优势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师资培养,提高中高职院校“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及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同时扩大教师在行业或区域的影响力。

  (六)技能竞赛,促进教学

  在省厅统一安排下。职教集定期举办中高职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由职教集团相关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设定竞赛办法,以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展示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风采,提高学生和员工技能水平,引导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人成才,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社会服务,扩大影响

  借助集团平台,学校为企业员工、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能认证、岗前培训等社会服务。或者利用工地冬休派老师到施工企业进行培训。规范现场施工。

  (八)平台支撑,宣传到位

  设立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网站,为全省院校、企业、行业之间提供资源和信息共享。职教集团在省内建立招生就业网络,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

  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造行业、企业、院校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职教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科研跟进,巩固成果

  组织开展职教集团内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在职教集团的筹建和运行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形成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以提升集团内院校的科研水平。

  作者:任小艳付清华李迎国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chengzhenjianshe/2637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