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环境保护 > 协调森林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协调森林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环境保护


  生态是森林旅游的第一卖点,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其旅游资源的价值就无从谈起,而且对经济价值和人类的生存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森林开发中,应该努力做到不损林木,不毁林地,不改地貌,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要统筹安排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和谐的生态旅游切入到美妙的大森林中来。 本文就森林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一、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1.生态平衡失调。森林面积的锐减,使复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原有的功能消失或减弱,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大片林地被砍光,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也使地表截蓄径流能力减弱,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扩大了水土流失区。

 

  2.环境质量退化。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决定作用,有人认为环境中的林业问题、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土壤问题等,其中心是林业问题。森林破坏必然会引起环境质量退化,引起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对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3.造成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森林面积缩小,使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环境,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场所,使2.5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4.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中的CO2CH4N2O是对地球温度和臭氧层破坏产生主要影响的三种气体。研究表明,对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森林的土壤和人类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森林砍伐后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减少,同时因光合作用减少,也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

 

  5.引起气候变化。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森林的减少使这种功能大大减弱。如我国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5%降到13%后,有46个县的年降雨量减少了10-20%,历史罕见的春旱也年年出现。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近年来变得三年二旱。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森林减少的趋势都非常一致。

 

  二、森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严重不足。仅仅将森林公园仅视为林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的多种经营项目来对待,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公园具有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因而片面的将森林公园建设看作林业部门的事,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没有将其提上应有的位置。在培育、管理着大量的森林资源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森林旅游的巨大价值,不重视其开发建设,这是制约森林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2.建设管理资金短缺。在森林开发建设中,主要是靠国家拨款,自身造血功能弱。搞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但由于投入不足,整体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一些游乐项目不仅小,而且很,几乎大街上都能看得到。而且森林公园交通不便或通而不畅。森林公园的防火、防病虫害缺乏必要的设备与器械,采取的仍是最原始的死看硬守的防治模式。建设资金短缺更制约着旅游开发、宣传促销、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开展,束缚了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3.职工生活缺少保障。森林公园的前身大都是国有林场,以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供给和经营木材,职工生活有一定保障。现在林场80%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家供给渠道被切断。建立森林公园后,停止了木材采伐,靠经营木材创收已不可能,收入来源中断,职工生活无法保障。本地居民处于一般人均生活水平之下。地方政府在推进森林公园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有损害职工权益的现象。造成职工占山为王,自创一些盈利途径,扰乱市场,破坏景区形象。

 

  4.难以同步协调发展。森林风景资源和其它自然景观多数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有些投资商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划布局,制造一些粗糙的景点,有的甚至开山炸石,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了生态资源的原有风貌。景区内很少看到环保人员,垃圾没有及时清扫,烟头、纸屑、食品残渣等抛弃物随处可见,卫生状况很差,而且有些建筑物长年失修,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因为急功近利,漠视项目建设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结果往往是森林旅游发展得越快,这类建设项目就越多,此种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协调森林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1.保护水源地。不许采伐一棵树木,不许污染一条河流,不许破坏一块植被,不许流转一片林地,不许在林场散养黄牛,不许毁林开垦或者采砂、取土,不许倾倒垃圾及其他废弃物,不许使用炸药、毒药捕杀水生动物,不许新建污染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企业,不许使用化肥和农药。

 

  2.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近年来,我们必须把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放在第一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造林、高质量管理的原则,提出以木为本,以山为根,靠天保丰林的发展思路,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种植沙棘、五味子、文冠果等果树林、经济林,在育苗、防治病虫害等重要环节,限制肥、药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严把造林、抚育管理。

 

  3.调减木材产量。主动停止森林主伐,确保涵养水源生态安全。按照政策和相关要求,坚决做到对全面停伐,以保护水源涵养地。虽然停伐减产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但这只是暂时的,为涵养水源做贡献却是长远的。通过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立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群众保护水源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有效控制水源人为污染。

 

  4.加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购置环保垃圾车和生物降解式公厕,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城管大队和清扫队,对景区垃圾进行统一收检、分类处理并及时将垃圾清运到垃圾场进行深埋;增设了观景台、避雨亭、休憩驿站、红松餐桌、环保垃圾箱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避免了游人践踏植被资源。

 

  5.科学规划开发景区。森林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但前提是森林资源不受破坏、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应当规范森林开发市场化运作机制:一要建立权威的森林风景资源价值评估机构,实现森林风景资源有偿合理转让;二要健全森林风景资源转让听证制度,保护森林公园权益人的合法利益;三要做到相关部门管理不能缺位,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与监管制度,保障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规划理念坚持低碳化零排放的生态旅游开发和消费方式,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以此创造出一个项目多元、服务优良、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宜游、宜居的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作者:陈志刚 来源:农家科技旬刊 2016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uanjingbaohu/2628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