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中国古代社会人才选拔制度探析

中国古代社会人才选拔制度探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及相关制度选人才。在时代的变迁中,人才选拔制度有得有失。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就是一种制度的文化形式,也是统治集团的精心设计与构思。而人才选拔制度也经历了产生、发展、高潮、没落乃至最终为时代所湮没。到了近代,许多学者对于人才选拔制度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与建设性的观点。因此既有对其给予肯定之处,也不免有偏激的批评之辞。为此,有必要对历代主要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历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

  1、周代的荐举制度

  周采用的是选贡士制,即周代从“国子”和诸侯向天子贡献的“士”中选拔人才。选中的公卿大夫及诸侯的弟子可取得入仕资格。经由以下途径:第一,由乡选出“秀士”,乡大夫把他们的履历交到司徒处,称为“选士”。司徒看中的人,就是“俊士”。当然了,也有不经过乡或司徒的选举而直接投考的,称为“造士”。贡士由诸侯选拔并直接贡献给天子。经过天子考核之后,可以依据其才能授予官职。幸运的话还可以得到封土及爵位。

  2、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在春秋时已有雏形。在当时,通过基层逐级察举,由当时的地方官员向国君举荐人才。到了战国时期,规定地方官在年终上计之时,一定要向中央举荐一些人才(有定制),经过国君或有关部门的考核而可以获得官职。此种制度逐渐成了察举制。

  到了汉代,此种制度有所演变。

  两汉时期,人才选拔(即察举制)的科目多种多样,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明经等。还规定了长官每年应举荐的名额。其主要的方法是,皇帝下诏指定荐举的一些科目,由丞相、诸侯王、公卿和郡国守相等人按照要求考察荐举;应举的人或由丞相、御史二府及九卿策试,或由皇帝出题策问。然后根据对策的成绩高下,分别授予官职或选入郎官继续深造。

  3、三国及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三国时期的魏国,魏文帝曹丕开始实行“九品官人法”。其办法是任用“贤能”的官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由他们按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来评定人才的等级。选出人才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核查,大中正再上报司徒核实,并交给吏部尚书任用官员。这样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员负责,选用标准除了因循汉代的差距制度所要求的经学、德行、乡闾清议之外,又增加了才实等内容。划分了九品后,还要根据士人德才表现写出评语。

  4、隋唐宋明清的人才选拔制度

  (1)隋唐宋的人才选拔制度

  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是科举制。毋庸置疑,科举制是在荐举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它以考试的成绩来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这一点区别于隋以前的许多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由隋炀帝创立。隋时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唐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也还是科举制。只不过是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增加了许多科目,主要的有进士和明经。到了武则天时又开创了武举和殿试。此外唐代允许落榜者来年继续参加考试。于是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评价。唐代也因此而获得相对多样化的人才。

  宋代的科举制度比唐代还要严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贡举上仅以进士科为常科,而其他诸科则不会经常举行,这也是其不同于唐代科举取士的地方。宋代的科举制度实行“糊名法”、“誊录”。扩大了录取的名额。进一步减少门第限制,更广泛的吸收了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此外,还增加了殿试,使之成为考试的最高阶段,皇帝亲自考察应试者。

  (2)明清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明清时期的考试分为四级进行:①院试(或称童试,府试,县试);②乡试;③会试;④殿试。而考试内容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应试的人答题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式和一系列的规矩。且采用空洞无物。形式僵死的八股文考试。“自古华山一条路”,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黄宗羲所说:“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虽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马迁、相如、董仲舒、杨雄之徒,舍是无由而进取之,不谓严乎哉!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生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严也。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多不得其人也。”

  5、科举制度的利弊

  (1)有利之处:①有利于相对公平的选出社会上的人才而不论出身背景。科举制度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了人才,而决定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便是考试的成绩,它是客观的。因此科举制度是一种有利于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实行公开考试,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是仕宦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努力读书,就有考中的希望。其中就有不少穷困的读书人取得了功名。②科举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科举制度,中榜的人可以由穷变富,由困窘而一路平步青云。从此可以为官作宦,从而带动了自己身边的人也得到升迁。相对来说,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人员流动。对于统治者来说,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贤才以及年轻有为的人力资源,实现新旧力量的交替补充组合,从而更好的巩固封建统治,减少施政的阻力与失误。新人走上新岗位,往往会发挥其积极性与才干,有利于国家的繁荣。③科举制度对社会风尚有一些有益的导向与推动。在唐代,诗赋成了教育与考试的重要内容。于是许多人纷纷学诗写诗,从而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又如,唐代科举考试时把书法列为评定人才优劣的一项标准,于是许多人也勤于书法,形成了唐代流派众多的书法家。   (2)不利之处:①科举制度对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科举注重什么,社会也就崇尚什么。因此科举的内容自然而然的成了人们读书的内容、日常的功课。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由于读书人过多关注儒家经典,从而忽略了其他学说。于是专研科学、人文学科等的人少了。从而阻碍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②科举制度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考取功名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统治者的提倡。例如,北宋皇帝赵恒就写了《劝学篇》,文字是这样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很明显,宋真宗的这首《劝学篇》告诉读书人读书可以获得许多物质上的极大满足。“这番话,既是最高统治者劝诱人们埋首书本的功名利禄的许诺,也是一旦登第之后迅即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既是全社会在科举的激励下以读书为至上、积极向学的形象反映,也是士子勤学不倦的动力所在。”

  二、当前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分析及启示

  在我国,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存在一些不足,且有扩大化的趋势。我们都知道,人才是综合素质的统称,知识素质只是成就人才素质的重要素质之一。其他的还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常常只重学历而忽视了能力。于是造成了假文凭的泛滥。

  目前,许多企业看不到人才的主要方面,容不下偏才、怪才或者有缺点的人才。甚至把那些应聘者的个性当不足,使一大批真正有能力、个性和实力的人才得不到锻炼机会。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些单位在用人上习惯先选用与自己亲近的或关系密切的人。这一点在事业单位尤其明显。许多事业单位的干部在千方百计让自己亲戚任职。按要求,应该“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从古到今,人才选拔制度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而人才的自身特点与外部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人才选拔制度必须不断完善。

  所有受聘者应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不应允许阶层的特权存在。一个人的背景、家世、资历等外在条件不应成为其受聘的充分理由。人才应当能为单位或集体带来利益或效益。要求雇主对人才进行归类,并且安排其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让其发挥最佳效益。

  人才选拔制度是为历代所重视的制度,受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人才选拔制度本身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政权的命运。人才选拔制度也或多或少受到人为因素的直接及重要的影响。人才选拔制度是一个时代的反映。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人才选拔制度也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对人才选拔的标准也应多样化,并且知道品德、能力、综合素质比学历、智力更有用。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破除旧的选才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4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