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80-02

  

  

  中国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韩非子《显学》日:“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子讲“仁爱”,墨子针对当时的“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冷酷社会现状,提出了“兼爱”思想,墨子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是一种平民思想,这在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自然难以实行,一度无人问津,几乎成了“绝学”。 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社会,兼收并蓄各时期各学派的思想理论成果,这就必然会弥补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重新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的“兼爱”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寻找与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一、“兼爱”思想

  “兼”是一个会意字,小篆字形,从又(手),从?w。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这是是最早用“兼”这个字的地方,意思也是同时并列进行几件事情。而在《孟子》“王馈兼金一百。”和《马王堆汉帛书》“利不兼,赏不倍。”中“兼”是倍,加倍的意思。而在《商君书》“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这里的意思则是全部,整体,包容一切的意思。《墨子》是最早用“兼爱”这个词的地方,墨子自己也在书中对“兼爱”一词进行多次了解释和说明。首先,我们来看他实行“兼爱”的原因,“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兼爱上》这一段表述了墨子提倡“兼爱”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都只爱自己,不爱别人,从而导致了各种社会弊端和天下大乱。既然找到了霍乱的根源,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呢。墨子于是提出了他的治国理念“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兼爱上》。在这里墨子明确指出了交相恶是产生乱的根源,而只有兼相爱,要求爱别人要向爱自己一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安定和天下太平,这种兼爱世人的爱,不是把爱自己降到爱别人的程度,或是不爱自己,而是要求“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大取》就是爱别人并不是要你不爱自己,你自己也在你所爱的人之中,爱别人与爱自己是不相矛盾的一个整体。其实墨子在阐述其“兼爱”思想时,也联系到了义利关系,我们知道在儒家看来,“义”与“利”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概念,主张“存其义而不谋其利”反对谈利,而墨子则公开谈利,墨子说:“兼即仁矣,义矣。”又说“仁,爱也。义,利也。”这里可见,墨子的兼爱其实包含了“仁义”,墨子并不是只讲利而不讲仁义的,只是他不反对正当的谋利。而其“兼爱”思想的最佳效果就是让天下人谋利。所以他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爱别人,别人也自然会爱你。对别人有利,必然也会让自己得到好处。这种“为彼犹为己”即为别人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道德原则是一种不分亲疏远近,没有等级、尊卑,是一种平等的爱。这与孔子所主张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以”亲亲“为基础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社会是大相径庭的,孔子主张“仁爱”,。墨子的这种社会理想,代表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向往与追求,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并不能抹杀它进步的光芒。在这里墨子把他的“兼爱”说的很笼统,如何实行“兼爱”并没有过多的说明,只是叫大家不分你我,不分等级,不分民族的去爱,具体怎么个爱法没有说明。荀子在《成相》中借用了墨子的“兼爱”一词:“ 尧 让贤,以为民,?锢?兼爱德施均。”应该说是对墨子“兼爱”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使用就是同时爱不同的人和事物。其实,墨子提倡和向往的就是一种即爱自己又爱他人的社会,他希望整个社会充满着爱,这样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有爱,再也没有战乱和杀戮。墨子一生都在恪守和履行自己的人生信条和治国理念,可以说他做到了“独善其身,兼爱天下。”他不但身体力行参加劳动,还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平民主义思想的先驱者和朴素人道主义的实行者。

  二、“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

  墨子“兼爱”思想既是一种伦理道德,其实也是政治观念。“兼爱”的最终结果就是达到他所倡导的一个极爱自己又爱别人,没有战乱,没有纷争,充满着爱的一个社会,其实这个社会就是他所向往的古代和谐社会。可见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墨子在这里为我们勾勒出了他心中和谐社会的面貌,也为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素。孙治让云:“置与植通。”“本”既是根本,亦即树根之意。墨子的“兼爱”思想反映在“以人为本”中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他说:“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福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可见,只有“兼爱交利”,不分等级,不分亲疏,尊重社会上每一个人,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比墨子晚约一百年的孟子也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强调和体现了民本主义的思想。中国人历来重视维持和谐的局面,维护整体的利益,保持君臣尊卑关系,但民本主义思想却淡薄,墨子重视社会上每一个人,还在“兼爱”的基础上提出了“尚贤”重视人才,有能则举之。也可见墨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人与人和谐的基础上,要求达到社会的和谐,而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兼爱”思想在国际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反对战争,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因此,墨子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提出了“非攻”。他把战争看作“天下之巨害”,是最大的不义。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丧师尽不可胜计”;对于承受战争的一方,则是平民被杀,庄稼被毁,牲畜被夺,家园残破。对此,墨子一方面奔走呼告,“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篡”《兼爱中》,以“义”立于天下,以“德”结交诸侯;一方面不惜赴汤蹈刃,游说止战。在他的美好主张和努力在残酷的战争中化成泡影之后,一方面帮助弱小国家搞好备战,积极防御,一方面号召爱好和平的国家同仇敌忾。用正当的防御粉碎不义的攻战,从而息兵弭战,天下太平。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问题上,墨子仍然以“兼爱”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乐”、“节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爱自然,自然也就爱我们人类,反之,自然就会对我们人类进行疯狂报复,全球变暖、地震、火山,都是由于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过度破坏了自然所引起的。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上,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很大的启发。墨子说:“爱尚(上)世与后世,一若今之世”《大取》。就是告诉今天生活的人,要为后世的子孙着想,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知道走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是多么重要。

  尽管墨子“兼爱”思想和他的和谐社会理论,对他所处的时代还是对当代都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但与今天我们所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墨子代表了当时平民阶级的立场,应该肯定他站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面,反应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向往,以及绝大多数人的心声,但却并没有反应统治阶级的心声。其次,墨子的理想社会很多想法虽然很好,很是开明和进步,但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基本都处在空想阶段,属于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与今天,我国所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不能同日而语,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平等友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高度和谐的社会。这是在我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提出的,这就有了政治保证。这还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一千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小康,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更多的物质保障。尽管这些都是,墨子那个时代无法具备和不能想象的,但墨子仍然站在他所处的时代的最前端,为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留下了很多珍贵材料和经验,而墨子“兼爱”思想也必然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张一强,男,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8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