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职业教育活动周:社会观念变革与思想启蒙

职业教育活动周:社会观念变革与思想启蒙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5-0015-05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时代,弘扬工匠精神重任在肩,打造技能强国正当其时。”[1]随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坚定而又不失温暖的开幕式讲话,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拉开帷幕,连续两年在5月的第二周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标志着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性、常态性活动的确立。回顾两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开展,其唤起或者可以说是激发了全社会一种普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的转变,那就是职业教育日益受到民众关注与社会认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潮汹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渐成时代风尚。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一种理念和意识的扎根人心,莫不是刚性的制度文明建设与柔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结果,古老的中国要使职业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概莫能外。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活动周既是一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制度设计,更是一种柔性的引导社会观念变革与唤醒大众职业教育意识的思想启蒙。

  一、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是凝聚全民族共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次总动员

  “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这是201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中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要求。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总书记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作用不可或缺。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站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 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向全社会展现职业教育发展所呈现的全新气象,凝聚全社会共识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从而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助力实现中国梦的一次总动员。

  中国梦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充分说明,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强盛国家一直是其发展的精神内核,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则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则是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的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起点。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未来2030年甚至是2050年某个高度聚焦的时间点上,回首“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与开展,其必然在共筑中国梦的瑰丽画卷上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救国图强、振兴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的精神渊源

  150年前,古老的中华帝国还自我陶醉在泱泱大国的迷梦中。而当中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世界的那一端悄然升起。此时的英国,挟其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所积累近百年的国力,用坚船利炮打破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由此中国的国运又一次进入了此消彼长的轮回。于是乎,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兴国之道,与此同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也开启了它顽强创生、艰难前行的历程。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紧紧地与“救国图强”联系在一起的。从早期开办“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学堂,到后来发展“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的实业教育;从抗战时期实行“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战争需要”的职业教育方针,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为国家大规模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体系;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推行“既是劳动制度,又是教育制度”的半工半读制度,到全面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红线,即振兴民族、强盛国家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内核和不竭动力,这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区别于他国的一个本质特征[3]。党和国家始终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特别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历史的大逻辑上,这是渊源所在。

  (二)全面展示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气象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国职业院校平均每年有近1000万的学生毕业,是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的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4]。二是有效促进了就业特别是青年人就业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职业院校共开设了1000多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积极适应就业需求[5]。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持续提升。三是完善劳动力结构。全国累计有2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3300多万人。四是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覆盖广泛的资助政策,让每个有学习职业教育意愿的孩子都能“有学上”“学得好”。高职教育每年使近300万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6]。五是服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10年来,年均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多万人,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六是增强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途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向全社会呈现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也是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现实意义所在。   (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务的紧迫性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的战略考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其对各经济体和劳动力市场冲击巨大,至今各国普遍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7]。这促使各国开始思考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达国家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8]。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国家这些重大战略的施行也必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任务要求。然而必须承认,相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里的最薄弱环节。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种种因素造成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通过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大力宣传,促使国家重视、社会认识和百姓选择处在同一个轨道,形成同频共振,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这也是国家将职业教育活动周制度化的战略考量与初心。

  二、职业教育活动周是引导全社会树立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价值取向,以观念变革推动职业教育由大到强的一次思想启蒙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所有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证明,一切问题解决往往都是以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为前提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观念变革是体制机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保证。而社会观念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种符号性、仪式性的活动载体持续性地启迪和动员民众,甚至是唤醒一个民族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经过长期的酝酿与铺垫,促使社会大众观念发生变革,进而推动制度的革新。

  职业教育承载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历史使命。尽管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大而不强,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职业教育的改革任务极其艰巨,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观念阻碍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转变人们陈旧的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转变观念则需要启蒙民众,而职业教育活动周就是促发这样一种紧密相连的逻辑链条的一种载体。

  (一)职业教育活动周重新唤醒了全社会崇尚一技之长尊重劳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封建社会的漫长,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仁”等鄙薄劳动技术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劳动者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人民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主人,王进喜、时传祥等优秀劳动者感动整个中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一个时代的良好风貌。但是,毋庸讳言,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以及一些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社会上还存在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足够职业尊严的现象。

  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干兴邦”“崇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就是要改变社会上轻视劳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理念的建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需要自上而下的行动,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从而能够让正确的精神导向形成气候,引领社会风范。2014年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9]。”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我国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时隔一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在整个社会层面再次唤起了广大民众对劳动光荣、劳动伟大这样一种价值观的认可与回归,这也是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最好的支撑。

  (二)职业教育活动周为传统“工匠精神”文化基因的回归与重塑提供了厚植的土壤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正如其中所指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制造强国从哪里来?纵观世界,德国、日本等之所以成为制造强国,不仅源于其制造技术的先进,更源于其所具有的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在慢长的历史长河里,从古代的鲁班和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就不缺少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传统手工艺人慢工细活、钻研技艺、认真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已灌注到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追求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结构、成本和质量有所忽略,导致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环境和制度基础逐渐被忽视。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0],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高质量“中国制造”的文化基础。因此,倡导和重塑工匠精神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一种精神或文化的培育,往往要经历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法律制度相互作用的复杂长期过程,同时更需要厚植促进其生长的环境土壤。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新闻媒体向社会展示了大国工匠们的技艺绝活等,激发了全社会崇尚技术技能,弘扬工匠精神的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另外一个更深层次重要内涵,使全社会形成赋予一线劳动工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共识,以此推动收入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而形成工匠精神真正生根发芽,并能茁壮成长的良田沃土。   (三)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整个社会层面树立起“不唯学历凭能力”“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受长期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整个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现行劳动用工制度不尽完善、评价导向不够恰当等原因,人们在心理上自然产生普通教育明显优于职业教育的认知。长期以来,在社会舆论和许多家长的观念中,把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即便是许多职业院校的硬件建设已经堪称一流,师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一些地方普通高校,但是在文化意识上,职业教育依然并不被民众所认同和看好[11]。在他们看来,只有考上普通高校才是成才的标志。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重要指示,既描述了职业教育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打开了认识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思路和眼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就是要让全社会以可感知的形式认识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拥有技能、投身技能,走技能成长成才之路。也让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意识到高考不只是唯一的出路,通过职业教育同样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出彩。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12]。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由大到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最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三、职业教育活动周未来开展的着眼点必须关照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从自上而下的制度推动转向由下而上的自主驱动

  在国家顶层推动,教育部门精心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众多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院校、普通教育学校、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下,两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开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让职业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可以说,目前职业教育活动周已成为各级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各职业院校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外在推力,更成为更新广大民众观念、树立新理念的一个重要契机,成为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因此,继续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对于不断深化和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认识,推动职业教育开创新局面、迎来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活动周仅仅开展两届,其相关制度和活动规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观察我国与此相类似的全民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借鉴国外开展相关活动的经验,未来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开展要特别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要特别注意建立一种由政府主导的制度性推进转向公众主动参与的驱动模式。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的最初由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对于其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但一种全民活动的持续开展,并深入人心,广泛的参与性是确保其赖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参与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的人士参与,二是广大群众的参与。因此,未来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开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召集和对外的宣传,将活动组织工作与内容的安排以及具体运作的权力完全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时一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按市场规则运作,如冠名权、赞助商等,从而真正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动参与积极办好活动周。

  二是要特别注意加强新媒体宣传的力度。当前,以网络、移动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着人们接触和选择传媒的方式,新的传播形态、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形成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媒体负责人的“自媒体”时代。面对这一形势,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组织部门更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加强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是职业教育的宣传器、播种机。

  三是继续深入挖掘具有生命力的活动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突出地域特色,抓好切入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多谈职普融通、多谈职业教育与民生改善、多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多谈中国职业教育梦等,让政府各部门、社会各个层面都参与到活动周来。同时,向世界推介职业教育活动周,吸引国际性组织的参与,甚至更进一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职业教育的“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等,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中国的软实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45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