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社会学视角下网络化生活方式及问题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网络化生活方式及问题分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农村老人回想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会提到那时候信息的闭塞,根本无法与现代网络社会相比。毋庸置疑,在前网络化的农村社会中,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使得信息传播主要发生在村庄内部,充其量会有附近村庄的信息传递,偶尔有来自远方的朋友带来少量的信息。但整体来说,前网络化社会的中国农村信息是非常封闭的。与之相应,虽然城市社会信息量要大于农村,但受制于传统媒体的不发达,信息仍然是闭塞的。然而,网络化社会却是一个信息总量巨大、传递飞速的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毋庸置疑,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如果说,网络仅仅是信息资源库的话,那么,网民充其量根据自身需求获取信息;而互联网加时代的来临,彻底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商业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网络购物、网络服务等项目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人们从开始对网络购物的猜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当前的常态化,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手机上网由于手机携带的便利性,更扩大了网络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近年来的网络服务等诸多新项目的推出,甚至都没有经历大众的怀疑阶段,便被人们迅速接受和使用。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网络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手机的微信沟通交流功能,还有很多手机软件都有很强的服务性,例如跑步软件可以测量出跑步距离、时间等,成为当下跑步者的“伴侣”。无疑,手机联网之后的无所不能,导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几乎超过一切。因此,使用手机、把玩手机便催生了无数个“低头族”。时下,无论在何种场合,看手机成为最常见的现象。由于手机的巨大吸引力,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事故,有行人过马路看手机被车撞倒的事故,有司机看手机撞车和行人的交通事故,有行人走路看手机掉到水塘被淹死的事故,有家长带孩子看手机导致孩子被车压死的事故。血淋淋的事故竟然是因为低头看手机而引发,可见手机对生活的渗透已经达到何种程度。

  毋庸讳言,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帮助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手机上的繁杂信息和五花八门的功能,也正在占用着人们大量的时间,耗费着人们巨大的精力,深刻地侵蚀着人们的注意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手机信息交流空前庞大,手机服务功能迅速增多之后,人们使用手机的时候,对手机上的每一内容也都是稍纵即逝,因为还有更多的信息需要浏览。因而,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停留在每件事物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变得越来越浅薄,不愿意做深度思考,这是碎片化文化导致注意力分散之后更为糟糕的事情。当人们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持久关注之后,也就意味着对探究精神的降低,这对整个时代精神是不利的。[1]

  二、沉溺网络催生负面情绪

  尽管网络上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但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文化、暴力文化以及猎奇文化,这些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便是充分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所以极容易“绑架”人们。而这些文化更为吸引人的地方是浅薄化阅读,即看这些内容根本不需要动脑子。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会习惯于浅层思考,也就是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人生、社会的反思能力。无疑,深度思考是绞尽脑汁的痛苦过程,有谁愿意放弃轻松的内容不看,去钻牛角尖呢?显然,人们的惰性弱点往往会趋向选择舒适的事情。但问题的可怕之处在于,这种看似轻松的大众文化,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会将人们的意志力逐渐瓦解。当整日沉浸在猎奇中之后,人们就会对新奇的敏感度降低,慢慢地便失去对很多重要事情的价值判断,而变得麻木不仁,正如青少年网民所言,“这种事情,我们见得多了”。

  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无聊感的产生。[2]当人们在网络中见到了不计其数的事情之后,尽管还在习惯性地搜索着新奇,但新奇的刺激性显然已经日渐降低。以至于新奇所带来的兴奋感逐渐式微,进而无聊感日渐增强,正如当下很多青少年的口头禅,“真没意思”。

  当人们看了很多新闻和新奇事物之后,人们便会不知不觉地降低对日常生活事物的兴趣,在人们心理上就会逐渐产生一种熟视无睹的感觉,甚至是麻木的感觉。以教学课堂为例,当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了诸多信息之后,教师课堂上的大多内容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原因是,首先,教师上课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新闻内容;其次,虽然教师提供了学生不懂的新知识,但学生会感到学习新知识费劲,而且长期猎奇习惯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已然降低,因此,他们仍然会对教师讲课不以为然,也不会表现出对教师课堂的多大兴趣。总之,当学生长期以新闻和猎奇当成是日常知识时,新奇的刺激性和敏感度就会日渐降低,进而催生问题的便是无聊感。而一旦学生产生了无聊感,特别是长期伴随这种无聊感的话,生活学习的动力就会逐渐降低;与之而来的便是很多负面情绪的产生。

  当然,从根本上说,人生的确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是要有追求的。换言之,人们必须在生活中找些事情来做,才能不感到生活的消极,而且越是执着于某件事的人,越能够获得持久的乐趣。例如跑步,就跑步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乐趣;但如果人们将其作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时,那么跑步的意义就会升华。

  人们摆脱不了手机诱惑的根本原因是,人性中的惰性弱点。手机提供诸多娱乐性的内容,诸多不需要动脑子思考的内容,基本上是愉悦式阅读。手机上网信息的无限多样性,满足了人们无限猎奇的心理。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没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中转移出来。学生上课携带手机玩耍手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为此,一些教师通过收缴手机等多种手段制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因为老师没收学生手机,导致学生悲剧事件的发生。   三、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

  随着微信沟通的广泛使用,很多社交群体大都通过建立微信群以方便交流,于是,使用微信的人们就大都过上了“群居”生活。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便充斥到人??的微信中,有些群是人们主动加入的,希望在此群中进行交流;然而,有些群则是被朋友“强行”拉入的,拉入者以给予社交资源为由将被拉入者拉入,那么,显然被拉入者则不好意思拒绝入群。但实际上,很多微信群的被拉入者并非真心希望入群。曾经在信息闭塞的时代,人们渴望进入各种社交平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屏蔽掉那些干扰信息,则是人们所希望的。

  微信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同步进行传递。信息可以进行人际之间传递,也可以在微信群中传递,还可以通过朋友圈进行分享等。总之,微信技术的强大功能大大提升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便利性。[3]然而,事物往往总是具有两面性,当方便人们沟通的时候,也造成了人们的过度沟通。所谓过度沟通是指,人们的沟通已然超过信息传递有效性、准确性本身,犹如长舌妇一般就某个问题反复地说。通常是以玩笑、调侃的方式不断就某个已经讲清楚的问题反复咀嚼,或者对某个本身不重要的细节问题、琐事,进行“无事生非,没事找事”式地聊天。类似这种沟通就是过度沟通。这种沟通在个体之间偶尔进行一番娱乐,也无可厚非;但习惯性过度沟通,则是对生活和工作的某种“不严肃”。

  在网络时代的社交沟通中,“晒”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晒旅游、晒健康、晒跑步、晒衣服、晒财富等等。从根本上说,“晒”就是一种展示、分享、炫耀,无论出于何种意图的“晒”,其结果都是一种将自身“成就”进行外露的行为。在前网络时代中,人们羞于“晒”任何事物,人们更倾向于隐藏。而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外露,当然不同人外露的内容不同、目的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自我营销。展示、分享、炫耀都可以获得某种意义上的优越感,在这种“晒”中显示自身的资源,期望得到他人的赞许。事实上,“晒”在工作微信群中还具有邀功的作用,那些急于邀功的人们就会巧妙地利用微信进行邀功,拼命地将自己所做的工作发到微信工作群中,以博得领导的奖赏。

  随时随地的聊天,无话不说的聊天,这些看似充分交流的过度沟通,却是人们将沟通碎片化的过程,也是逐渐形成浅薄化思维的过程,更是远离深度思维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然发现一个非常奇怪又不奇怪的现象就是,我在你身边,你我却都在通过手机和别人交流。这种现象是人们的触角伸向远方,生活面向朝外的结果。之所以人们形影不离手机,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远程沟通,习惯于探索整个世界,而不是某一个完整的人,即使这个人是你最为亲密的人。家庭聚会中,老人对孩子玩手机的抱怨和震怒,无不是这种原因。究其根源是,长期的广泛化沟通,造成了人们习惯于浅薄化交流,面对面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浅薄。而浅薄化沟通和思维的结果就是,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情感的交流不够深入。[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4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