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个案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个案中的应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随着农村困境儿童的不断增多,他们因缺失正常家庭生活等原因对性格和行为都造成了一定影响。社工必须积极高度重视这部分孩子的现实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介入措施,而认知行为理论正是从认知和行为两个角度分析孩子面临的困境,正确协助和引导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一、对认知行为理论的认识

  (一)理论简述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认知行为理论开始逐渐受到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的关注。该理论以认知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来源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状态塑造出来的,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和个人的信念等”。

  (二)干预技巧及其应用

  1.在行为方面,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巧有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和行为训练法等。例如,针对在日常生活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来说,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根据服务对象的严重程度设定不同的评估指标,逐步缓解他对蛇的恐惧程度。

  2.在认知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该疗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了解到引起服务对象出现不良现象的诱发事件,以及该事件让他产生了什么样负面的信念;第二,通过参与式和非参与式观察服务对象的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初步预估;第三,协助服务对象驳斥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最后评估是否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案主个人情况:今年10岁,现就读于某村小学三年级,个子不高,肤色白皙;比较懂事,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喜欢跟身边的几个小伙伴玩耍,但是也经常和弟弟产生矛盾而发生打架的现象。其寄养父母反映:经常调皮捣蛋,还有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如偷偷拿家里的玩具和钱。

  (二)案主的家庭情况:其寄养家庭是一户农民,有10口人,有父母、大哥、大嫂、小侄子和三个同为寄养儿童的兄弟。二哥一般很少回家,因为要外出工作。案主最喜欢大嫂,因为她对他很好。妈妈经常会因为案主做错一些事情而责备他,他明白这是在教育他,但是也觉得妈妈和严厉而不喜欢妈妈。爸爸则是不会太责备他。他最喜欢和三哥、五弟一起玩耍,最讨厌四哥,因为他比案主大,经常会打案主,而他又不敢反抗。

  (三)朋辈关系:在寄养家庭中总是喜欢和三哥和五弟一起玩耍,案主活泼开朗,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较为活泼;在学校里,喜欢和同为寄养儿童的孩子玩耍。

  三、预估即问题分析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应用分析

  针对案主的这种情况,应采用认知行为理论。在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社工更像是一位引领者、指导者,引领服务对象理清自己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他的认知过程,指导其学习新的认知技巧,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在该案例中,社工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引导他纠正认知和行为偏差,缓解长期以来的压抑感,重构认知信念,产生一些正向情绪与行为。

  (二)案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缺乏安全感,行为习惯存在一些偏差,例如撒谎、偷偷拿他人财物等一些不良行为。“如果某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无法完成,这种被阻断的欲望会被压抑下来,并会在今后的某个发展阶段重新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该阶段的顺利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不擅长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经常被家人误解,造成案主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身为寄养儿童的四哥经常以暴力的方式欺负他,而他却一直不敢反抗,这也一直抑制了案主内心的愤怒情绪。

  3.案主的人际支持网络薄弱,除了仅有几个关系较好的人外,案主和其他人很少沟通交流,这也使得他有些内向和腼腆。

  4. 案主因是寄养儿童,常常被标签化,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歧视与排斥,缺乏同辈支持和安全感,且对于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更能让案主打开心扉。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1. 案主存在的一些偏差行为需要解决,这是他现在在寄养家庭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若这一步得到很好的解决,以便于为案主争取更多的资源与有利条件。

  2.引导寄养家庭的父母采用较为温和方式教育他,不要一直使用强硬手段,避免案主造成叛逆的现象。当案主做错事情时,寄养家庭的父母总是揍打他,平时说话的口气也比较强硬。

  3.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一个温馨、和睦又幸福的成长环境。不仅在家庭层面,也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不要给这些孩子贴上标签,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关心。

  四、制定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运用社工的专业方法协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行为矫正,例如设定寄养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增强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发展潜能的,社工要做得就是要充分发挥案主这种潜能,协助他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让案主与家人、学校与社区等方面进行正面沟通、交流,缓解其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安全感,帮助案主更好地融入寄养家庭、学校和社会。

  3.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技巧,与案主一起有意识得讨论今后的生活状况,协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合理的生活计划。案主不能决定自己能否回到福利院,“福利院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他们是留在福利院还是被送入寄养家庭,甚至有机会被家庭正式收养。”

  (二)服务计划

  1. 与服务对象每周一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交谈过程中运用尊重、倾听、接纳和同理心等专业技巧,让案主发泄压抑许久的愤怒情绪,放松心态。   2.定期进行探访调查,协调案主与寄养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间接修复这些关系之间的矛盾,促使案主认知到自己处于幸福的成长环境。

  3.确定服务目标后,引导案主制定自己恰当的生活计划,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按照案主规定的要求按时完成,表现得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五、介入策略

  认知行为理论应用到个案中的步骤大致分为接案、搜集资料、问题诊断、具体行动、结案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建立关系。在接案之前,社工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反思。“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知道自己如何与案主产生相互影响的,进而对案主的行为作出如实的评价,并给予有益的帮助。”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注意察觉服务对象的情绪反应及其变化,可以通过与案主玩一些小游戏,增强案主对工作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使服务对象有接受社工帮助与服务的意愿。

  (二)搜集资料。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资料可以通过与案主会谈获得第一手资料,也可以在与案主访谈时使用宣泄治疗法,鼓励服务对象向社工吐露心声。间接资料在访视案主家庭时间接搜集资料,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等,能够搜集充分的案主相关资料,为下一步的问题诊断做好准备。

  (三)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兴趣,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话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对于案主自己生活的困难与问题,工作者在面谈中有意无意地谈及,让服务对象讲述自己的生活计划。

  (四)具体行动。在具体行动过程中,社工比较重视案主过去和现在的成长经历、积累起来的情绪冲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采取更为适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社工还要协助当事人修正不良行为,鼓励案主在面对问题能够勇于回答,接纳自己并且社工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五)个案结束。当案主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时,可以进行结案。在最后的两次访谈中,要谨慎处理好与案主的离别情绪。经过社工与案主一个多月的努力,服务对象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个案目标,后期仍会继续进行回访跟进。

  六、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社工运用倾听、接纳和同理心等技巧,鼓励案主与家人沟通,打开了困扰许久的心结,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得到了缓解,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在后期跟进的探访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多次探讨今后的计划,并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有了更加明确的生活计划。

  2.在后期的跟进过程中,通过对案主家人的交谈,了解案主近期变化,同时也通过填写评估问卷认识寄养家庭对服务对象新的转变,邻居也对案主近期的表现表示了赞扬。

  (二)社工工作情况评估

  1.从服务目标方面,服务目标基本达到。案主的一些行为问题基本解决,也改善了他与家人的关系,让他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个人变得开朗起来。

  2.从社工专业方法方面,这次的个案采用常用的认知行为理论,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尽心进行预估,制定了适合案主的服务目标与计划。

  3.从个案跟进方面,定期对案主进行回访,及时跟进,巩固服务对象的改进效果。在基本结束跟进任务时,社工可以拿出与案主签订的第一份协议,让案主看到自己在个案后的变化。

  七、结案

  (一)结案原因。基本达到预期个案目标,个案结束。通过社工的介入,案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积极回应社工的意见与建议,努力改变自己,案主家人很满意近期案主的改变。

  (二)结案处理方式。由于社工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案主家距离较远,选择定期回访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进,与服务对象协商最终结案。此外,案主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社工尝试通过其他的专业机构进行转介。

  (三)服务对象对结案的反应及处理。案主已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在最后一次会谈中工作人员肯定其在个案期间的努力与改变并告知其结案时,案主表示接受。第一次跟他解释结案原因时,他显得有些情绪低落;再一次次回顾在个案中的收获,他慢慢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接受了个案结束的事实。

  八、个案社工的专业反思

  (一)社工的个人反思。工作人员很顺利地与案主建立了信任关系,但是一开始时,案主并不完全信任工作人员,在会谈中有时会左顾右盼,不去正面的回应。针对这一情况,工作人员与案主签订了保密协议,告知其会谈的所有内容工作人员将会保密,同时也向案主表示若工作人员的问题,其不想回应,可以直接说“我不回答这个或我们换个话题吧”,但不能撒谎。在消除了案主的顾虑之后,案主与工作人员进行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在介入案主问题时,效果较为明显,案主更愿意与工作人员分享自己在寄养家庭中的事情以及在小组的感受。

  (二)注重社工的自我调适。在本个案中,案主是一位10岁的孩子,一些事情没有明确的定位,社工在做个案访谈准备工作时,经常会受到案主个案情况的感染,如容易出现移情与反移情的情况,过度运用同理心,所以,身为一名社工,需要自身有很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在本案例中,社工不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适:与一起做个案辅导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实习之外,回归生活,调节情绪;向有经验的社工请教。

  (三)理清社工的角色定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第一次面谈是以社工的身份介入,可是他在和社工交流的过程中会询问社工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社工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案主,不定期分享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后的几次面谈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自我认识原则要求个案工作者对待案主有一个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不把个人的主观偏见或其他印象等不恰当的带进同服务对象的关系之中。”

  九、结语

  一直以来,认知行为理论受到很多社工的青睐,它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被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广泛采纳,但是认知行为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认为案主的问题是自我效能不足或原来自动化思考形成错误想法和错误决定,均可能对外在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产生扭曲。”所以在以后的个案工作中,认知行为理论并不是“万金油”,需要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考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79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