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浅谈社会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社会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82-02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学界逐渐摆脱了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研究语言的束缚,转而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语言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上,从而也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这一新理论的出现势必将给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范围

  语言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和媒介,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同理,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语言也就丧失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所以语言研究必须与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社会现象的科学。它将语言看做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是通过研究社会来研究语言。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社会语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即语言是如何随着社会阶级、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Fishman(1972)指出,社会语言学是考察“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说了什么话。”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可分为两类,即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前者立足于全局的总体性问题,如语言的规范化、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制定、少数民族语言的创制、文字改革、多语言社会中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后者主要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语言的变异。如种族或民族、阶级或阶层、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各种语言变体,如标准语、土语或混合语、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正式或非正式语体等的构造特点和社会功能;人们对各种变体的态度和评价等。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并非泾渭分明,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

  二、语言的社会变体和地域变体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中常见的一个术语。赫德森(Richard Hudson)把语言变体定义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即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变体既可以指语言、方言、语体,也可以指单个的语言、语法或词汇。他们之间可以重叠,即一种语言变体内可以有其他的变体。语言变体常分为两大类:地域变体(regionalvariation)和社会变体(social variation)。一般来说,由于地域原因而产生的语言变异形式称之为地域变体或地域方言,如上海话,北京话,粤语等;由于社会因素(主要指说话者的社会属性,如职业、年龄、种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而导致的语言变体称之为社会变体或社会方言。

  (一)语言的社会变体

  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英语发展的历程中,就有Old English, MiddleEnglish和ModernEnglish之分。就汉语而言,也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社会阶层: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同的群体在语言的使用上是有所不同的。美国的语言学家拉波夫通过对“r”发音的调查,发现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此有不同的发音;英国语言学家忒鲁吉尔对诺里奇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和不同住房条件的各个阶层的调查也发现,语言的变异与社会阶层紧密相联,呈现出按层次分布的状态。

  种族:种族造成的语言变异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黑人英语。黑人英语的语言和语法较标准英语有较大差异,如动词的曲折形式多不用“-s”而是用动词的原形以及多重否定的使用等等。

  性别:社会语言学家通过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英语国家的调查发现,性别因素在语言的差异上表现在诸多方面:在发音上,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被当地认可的标准发音;在用词上,女性更多的使用形容词,尤其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在句式选择上,女性所选择的更为规范;在日常会话中,女性更善于变化音调,口气更委婉。

  年龄:不同的年龄在语言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年龄引起的语言变异可分为两种:代差(generationdifference)和年龄级差(age grading)。代差指不同年代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年龄级差指同一代人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二)语言的地域变体

  语言的地域变体,亦谓之方言,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内的变异,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受到地域限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变体。各种地域方言之间语言差别非常大,有时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如北京话,上海话,粤语,苏州话等等。在英语使用上,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等等。例如在词汇上,英国英语分别用“lift”“sweet”“autumn”表示“电梯”,“糖果”和“秋天”,而美国英语与之对应的则是“elevator”“candy”和“fall”;“center”,“honor”为美国拼写,英国英语的拼写则为“centre”和“honour”。在语法上,美国人常说“Do you have any brothers?”,英国人常说“Have you any brothers?”

  方言与共同语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域分布的大小,“共同语纯粹是从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来着眼的一个术语。”(陈松岑,1985)这个氛围无固定标准,可大亦可小,大到世界范围,小到某一个区域。全国通用的语言谓之国语,某一个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谓之民族通用语。共同语可以是建立在某一方言基础上的本族语言,亦可以是其他的语言。标准语不仅是各种方言之间的交际工具,而且是各种方言的标准,是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的语言变体。标准语是人为干涉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某个方言变体标准化的过程,如汉语中的普通话。   三、语言与文化和民族

  (一)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

  Kramsch(2000)这样描述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表达文化;语言蕴含在文化中;语言象征文化。我们由此可以推断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反映某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Hudson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和限制,这种限制也会表现在语言观念的表达和习得上。

  (二)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民族也是紧密相联的

  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是民族的两个重要特征。各个民族语言的特征不仅表现在他们用不同的声音来指称同一事物,而且表现在对现实事物语意切分的差异上。语言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现时的心里文化状态,而且记载了历史。民族的心理、文化特征往往通过词汇表现出来。

  四、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重视语言变体研究的意义及运用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语言变体的存在。我们知道语言有社会变体和地域变体,这就说明语言的变异是客观存在的。变体理论对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潜意思里,英语教学材料的选取,最好或者必须是原版材料。而对所谓的(China English)一直是嗤之以鼻的(China English非Chinglish, Chinglish是一种非英非汉的畸形语言)。语言学家葛传首先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而后李文中先生对“中国英语”的特点进一步加以总结和归纳,指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特有的现象和事物,它不受母语的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使用的英语词汇、语音和语篇具有中国特点。总而言之,中国英语是一种助于传播中国文化而又能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语言变体。既然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实实在在的存在,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就说明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使用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材料的同时,适当的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语言材料的原汁原味。

  (二)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对语言有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词语的意义结构的影响;对话语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其中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生活的工具,各种语言包括英语中许多词汇都具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包含着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了解与目标语的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多,就越能理解目标语的输入。同时,在英语成为世界语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语言的使用不仅是正确性,还有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的输入,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以合适的语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学家Hmyes (1972)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其著作On CommunicativeCompetence提出了“语言必须有使用原则,否则语法规则就失去了意义。”这一观点。所谓“使用原则”即指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简单的说,就是在“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的能力。“场合”就是语言学家或功能派所指的“语境”。社会语言学理论把在一定语境中产生某些意义连贯的话语称之为语篇。外语教学必须注重社会交际能力培养的这一原则,指出了日常英语教学要在语篇层次上组织教学活动:从整体到细节,到语言点,到教学模式。

  五、结语

  社会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的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还应该将这些语言知识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交际性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2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