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性教育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性教育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性教育一直是人们隐晦闭塞而又无法避免的话题,国际文化交流逸盛,我们不可能再避而不谈,任孩子自学成才。当前,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但性心理尚未成熟的尴尬时期,掌握性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的性观念,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另外,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具备健康的性心理也是社会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的概念

  性心理是指人类在性活动中伴随的各种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心理因素,包括:(1)性感知,是对涉及性的事物的感知,包括与性内容有关的视觉、听觉、触觉等;(2)性思维,是对有关性的问题的想象和思考,通过性思维主体不断获得有关性问题的理解,并形成系统化、稳定化的观点,即性价值观;(3)性情绪,是对有关性活动和性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包括性快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恋、性嫉妒等;(4)性意志,是主体控制和调节性行为、性活动。

  (二)性心理健康

  性心理健康是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同时与内部心理性心理协调与外部性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性心理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良好的性认知。包括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地认识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例如,能了解性别特征的角色期待及性的道德、伦理、法律规范;了解性的解剖特征和生理、性心理与性行为、性生殖与避孕方面的知识;了解两性健美、性的养生与保健、性器官与性行为卫生、性功能障碍、性偏离与性传播性疾病方面的知识;了解男性美、女性美、形体美、心灵美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正确的性态度。包括两性关系中具有自尊心,能坚持自己的权利,能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两性关系中的所有具体行为负责;具有尊重感,在两性共同活动过程中既保持相互合作的态度,又能尊重异性;具有分寸感,既能坦诚与异性交往,能恰当处理友谊、爱情、事业三者关系,又能有所克制,不采取轻率、任性的态度,亦即既无性压抑,又无性放纵。

  三是健康的性行为。包括性欲的满足应建立在以爱情为基础和合法婚姻基础之上;性爱的满足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度上达到灵与肉的交融;能消除抑制及损害性能力和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等不良心理因素,以及性功能障碍、性偏离,具有享受性行为和调节、控制性行为的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特点

  大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往往更为开放和主动,占有欲更强,也是感染性病和艾滋病更危险的人群。而女生则较传统和谨慎,贞操观更强,但感情色彩更强,很容易受到诱惑,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容易受伤害,提示高校有关部门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并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和性引导。国内有关研究报道的我国性成熟人群中潜在同性恋倾向的人数比率为10%-15%。

  大学生性心理除了具有这一年龄阶段青年的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对性知识尚有一定的了解,但获取渠道狭隘、知识不全面、不准确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思想相对多元化的群体,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具备的性知识比较多、比较科学。86.6%的人自认对性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性器官、性生理也有较好的认识。例如,调查关于大学生对于睾丸功能是否有正确的了解,62.5%的人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另外,98.9%的人了解至少一种避孕方法,有78.6%的人了解三种或三种以上避孕方法。然而,在问及“还知道其他什么避孕方式”时,部分人填写了“体外射精”(3%)、“憋住不射精”、“喝可乐”、“温水浴”(后三者均为0.2%)等不科学的避孕方法;以及,关于受调查者对于安全期是否有正确的了解这一点,仅35.4%能选出正确答案。在性知识的获取渠道上,95%的人通过书籍、杂志、互联网、朋友等渠道了解到一些性知识,只有5%的获取渠道是通过与老师或家长交流。这与其他一些调查结果一致。狭隘的获取渠道非常限制他们的知识面,在问及他们最了解的避孕方式时,94.5%的人对避孕套最了解,而其他避孕方式(避孕环、药物避孕、结扎、安全期计算法等)了解甚少。在是否需要性教育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需要”,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性教育不足,希望加深、拓宽。

  (二)基本能正视性生理、行为变化,但心理障碍排除途径有明显的局限性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月经来潮、遗精,也会出现一些性相关行为,如手淫等。在出现以上现象时,82.0%的人认为手淫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可以理解,而不视之为肮脏或见不得人。在对待性心理障碍方面,认为同性对自己完全没有吸引力的占到60.6%,有15.4%表示对同性有一定的兴趣。表示不愿提及与同性恋有关的话题的占到46.2%,对此类话题感到反感的占21.4%。80.0%对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等行为有所了解,其中28.6%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性变态行为。处于中立态度的占到29.7%。在对于如何排除自身心理障碍,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和同龄人交流或任其发展,而极少选择向家长交流,或者是正规的心理咨询。

  三、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比较

  (一)国外的高校大学生性教育历史、内容与形式

  国外性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得到重视,典型国家有美国、瑞典等。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现代性教育的国家,其性教育体制比较健全。如在高校设立了性教育与咨询机构、制定性教育指导纲要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瑞典高校性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相较之下其教育效果也是最好的。美国也是较早提倡性教育的国家之一。1910年6月美国性与卫生联合会成立.此后其性教育开始迅速发展,1973年全美114所医学院校中有约110所开设性教育课程。日本开展性教育始于1972年在东京成立的。日本性教育协会,至1975年日本就出版了100多种有关性教育的书籍供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人阅读。   瑞典性教育的方式十分灵活多样.教师讲课采用极具人性化的授课方法如启发式、游戏式和参与式等,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校内教师、外请专家讲课相结台,还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并设有青年门诊、少女中心、媒体教育、同伴教育,还有国际互联网和NGO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支持。

  开设“性的比较行动学”、“性的心理学”、“青年的性”等讲座则是日本横滨国大常见的性教育方式,性教育首先被看作是性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性卫生教育处于第二位。相对地,美国早期的性教育侧重伦理教育,教育形式以布道、说教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性教育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源于1991年的一项全国性课程大纲研究报告指出高校性教育的四方面内容:性知识、性价值观、两性间的交往技能、责任心。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地关注了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reprodutxive health,也译为“生育健康”)这一方面,将其列为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经验与成效。从各阶段性教育丰题和教育内容上看:美国性教育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综合性教育。同样,生殖踺康教育一直是其性教育关注的主题与焦点。这跟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方针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性教育历史、内容与形式

  我国性教育起步晚,性教育的话题直到20世纪初逐渐提上日程。到了现代,虽说一些性的禁区被不断打破。但性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观。我国高校的性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禁到放的曲折过程。1983年吴阶平主编的《性医学》标志着中国性教育正式发展起来。

  我国高校性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不够系统和完善。学校只把性教育作为其他课程的一个章节(如:生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而且偏重于生理卫生或性道德方面的知识,或者在此基础上增设有关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识。因此,性教育内容也就支离破碎,不完整、不深刻。性教育形式单一化,讲解式的方法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

  (三)性教育的成效

  国外性教育的积极成果大大超过我国。如在瑞典,全国性病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第一次自慰的平均年龄比中国低,18~24岁组:女性为14.5岁,男性为13岁;第一次性交年龄也明显推迟,女性为16.4岁,男性为16.9岁。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低。

  现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与以前明显不同.已经逐渐解除传统观念的影响。从1989年普遍极其重视贞操到1993年已变成多数认为“贞操是女孩非常宝贵的财富”。本次调查显示,对贞操的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且男女生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大学生性教育时.男女生的差异是教育方式需要考虑才首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广州大学生在性态度上更开放,在相关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上更高。男性的性态度、性知识、相关性行为得分也高于女性。在性的双重标准方面,两地都存在双重标准,而广州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程度更高。

  潘绥铭等一批性学家也对大学生性心理问题作了多方位的探讨,他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等性学著作揭示大学生性心理现状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0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