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老年鼻饲患者喂食模式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老年鼻饲患者喂食模式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鼻饲患者喂食模式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宜的老年鼻饲模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贫血。方法 选择在本院老年病房住院,年龄在60~95岁之间,鼻饲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患者每日鼻饲匀浆膳的总量、质量相同, a组采用原来的每日3次的喂食模式,b组则采用改善后每日5次的喂食模式,两组患者均观察60天。研究前、研究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主要是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前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研究后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研究前、研究后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鼻饲患者每日鼻饲匀浆膳食的总量、质量不变,改良鼻饲喂食的模式,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指标明显提高。

【关键词】 鼻饲;匀浆膳;喂食模式;血红蛋白

 鼻饲是指不能经口进食或失去进食能力,却还有胃肠消化功能患者的一种重要进食途径。通过鼻饲能够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应激能力,加强营养支持[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靠鼻饲才能保证营养需求以维持生命体征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大多存在着营养不良,血红蛋白指标降低,因此,研究老年鼻饲患者的喂食模式及匀浆膳食的结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血红蛋白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从2008年5月18日-2010年5月18日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鼻饲时间在3个月(含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消化系统疾病及晚期恶性肿瘤病变的老年患者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60~95岁;脑血管后遗症32例,老年痴呆9例,其他慢性病、老年病11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6例,a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2.71±6.2)岁,脑血管后遗症18例,老年痴呆5例,其他慢性病、老年病3例;b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1.63±5.73)岁,脑血管后遗症14例,老年痴呆4例,其他慢性病、老年病8例。

  1.2 方法

  1.2.1 血红蛋白降低(贫血)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定的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为贫血。

  1.2.2 鼻饲胃管放置的方法及喂食的体位 (1)胃管放置方法: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程序进行操作,采用的是德尔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drw型胃管,插入长度是在常规45~55cm的基础上再延伸5~10cm。(2)鼻饲喂食体位:根据病情将床头抬高30°~50°,头侧向操作者一旁,喂食速度20~30min,喂食结束后不要即刻搬动患者,保持该体位30min以上。

  1.2.3 鼻饲匀浆膳的配置及喂食的模式 两组鼻饲的匀浆膳全部由我院配膳室统一配置,膳食结构是根据老人日需总能量,把营养均衡、适合老人消化吸收的膳食(主食、菜、蛋、肉),加工熟后再用打浆机充分绞碎过滤,定量、定时配送(现配现送),发放时统一使用同一种带有刻度的消毒餐具。

  a组:每日3次,7:00、12:00、17:00,每次450ml、450ml、450ml。

  b组:每日5次,7:00、10:00、13:00、16:00、19:00,每次270ml、270ml、270ml、270ml、270ml。两组鼻饲前、后均用20~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日喂水6次,每次60~80ml,喂药3次约进20~30ml水。

  1.2.4 评价方法及观察指标 (1)评价方法:患者鼻饲匀浆膳2h后,护理员用50ml注射器接胃管抽吸患者的胃内容物,每隔15min抽吸1次,以抽不出胃内容物为胃排空标准。根据胃排空时间和两餐间隔的时间,计算出两餐之间胃休息时间。(2)观察指标:用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观察前、观察结束时上午9:00~10:00由本院检验科统一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一并送检验科检测,观察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和 excel统计学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1.4 不良反应 鼻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呛咳、反流、胃潴留等,研究过程中a组发生2例胃潴留,经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发生呛咳和反流病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等资料比较 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研究前平均血红蛋白值 见表2。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两组患者研究前平均血红蛋白比较

  2.3 两组患者研究后平均血红蛋白比较 见表3。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鼻饲匀浆膳,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有明显差异(p<0.05),鼻饲模式改变后较前患者血红蛋白普遍提高,贫血纠正。表3 两组患者研究后平均血红蛋白比较

  2.4 两组患者研究前、研究后平均血红蛋白值比较 见表4。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鼻饲模式观察6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较前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表4 两组患者研究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比较

  2.5 喂食模式 每日3次的喂食模式,单次喂食匀浆膳450ml,两餐间隔时间为270~280min,改进后每日5次的喂食模式,单次喂食匀浆膳270ml,两餐间隔时间为150~160min。通过定时回抽胃内容物实验,得出患者270ml匀浆膳的胃排空时间为(130±15)min,胃休息时间20~30min,450ml匀浆膳的胃排空时间为(210±15)min,胃休息时间60~70min。

  3 结论

  鼻饲是一门临床护理技术,是不能经口进食或失去进食能力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的一种进食途径,符合机体生理状态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操作方便、易管理,不仅可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而且可维持消化道的运动功能、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保护胃肠道正常的菌群,发挥机体的免疫功能[2]。

  适宜的鼻饲模式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纠正贫血。原来每日3次的鼻饲模式由于单次进食匀浆膳量较多,胃肠功能不适应,易出现:(1)匀浆膳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2)造成胃潴留;(3)因胃休息时间过长有饥饿感等现象,几种现象都会影响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的吸收。而新的喂食模式单次进食量、两餐间隔的时间及胃休息时间,都比较适合老年鼻饲患者生理、消化、吸收功能。老年鼻饲患者宜少量多餐[3],新的鼻饲模式避免了原来易出现的几种现象,由于单次进食量比较适合老年鼻饲患者胃肠功能,匀浆膳得以充分消化吸收,保证了蛋白质的摄入量。且两餐间隔时间合理,胃休息时间也适宜,保护了胃的消化功能。研究显示对两组分别采用不同鼻饲模式喂食匀浆膳的老年患者,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指标用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饲模式改变后较前患者血红蛋白普遍提高,贫血纠正。因此,每日鼻饲匀浆膳总量、质量不变,改良鼻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纠正贫血。

  胃管放置长度的改变,在常规基础上延长5~10cm,保证胃管末端测孔在胃内,减少了由于末端测孔在食管引起的呛咳、食物反流、误吸等并发症。鼻饲喂食体位的改变,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50°,使患者的进食体位接近正常的坐位,有利于维持胃肠的生理位置[4],促进消化吸收,加速胃排空。研究过程中只有a组发生2例胃潴留,两组均未发生呛咳、反流和误吸,说明胃管放置长度和鼻饲喂食体位的改变是有效的。

  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0~80岁老年人摄入能量的总量为7536~8374kj/d[5]。老年鼻饲患者多为卧床,个体活动量低[6]。我院营养师根据这一标准,结合老人特点,将摄入的总能量定在6000 kj/d。即把营养均衡、适合老人消化吸收的膳食按比例加工熟后再用打浆机充分粉碎过滤配制而成,按定量、有计划现配、现送保证新鲜,防止发生腹泻,影响机体对匀浆膳的消化、吸收。研究前、研究后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较前都有所提高。 说明我们自制匀浆膳食的结构和配置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徐长云,李荣,曹雪青.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工企医刊,2006,19:67-68.

  2 朱维铭,李宁.肠内营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8):506.

  3 张晓燕,刘英霞,江菲菲. 气管插管患者行鼻饲营养49例护理体会. 齐鲁杂志,2007,13(21):51.

  4 许天英,王生萍,董艳.高龄卧床鼻饲患者进食体位的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8-1939.

  5 顾景范,杜寿玢,查良锭. 现代临床营养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92.

  6 谭英葵,黄美香.60例老年鼻饲患者的健康教育.intemalmedicine of china. dec,2009,4(6):97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780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