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学 > 应对 “民工荒”,我国加工业升级对策研究

应对 “民工荒”,我国加工业升级对策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摘 要]“民工荒”现象从 2003 年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现已蔓延到全国,在短期内给沿海地区的加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我国加工业的升级转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当前“民工荒”和我国加工业现状的同时,借鉴国外应对用工短缺的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加工业在 “民工荒”背景下的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 加工业; 升级; 对策。

1 我国 “民工荒”和加工业的现状。

1. 1 我国 “民工荒” 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企业经历了 “民工潮”到 “民工荒”两个重要阶段。我国的 “民工荒”首先出现在 2003 年年末,在加入 WTO 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加工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订单不断增多,自此 “民工荒”现象越来越突出。在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经历短暂的缓解后,我国经济不断触底反弹,2009 年 “民工荒” 的现象又再次出现并延续,新一轮的“民工荒”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 “民工荒”出现的范围由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 其次,出现用工短缺的不再仅限于技工荒,企业也存在对普工的短缺; 再次,“民工荒”从最初仅出现在每年春节之后到每年的多个时间段出现,历时较长。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攀升 ( 见下表) 。

1. 2 我国加工业的现状。

我国加工业主要集中在被誉为 “世界制造基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加工业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将产品的加工环节转移到我国。然而,随着国家对 “三农”问题的关注,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自 2003 年起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问题,农民工返城率有所下降,加工业的劳动力出现了短缺现象。由于我国的加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主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低成本上,再加上加工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和产品营销等多个方面缺乏能力,且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工业当前的现状导致了企业对低成本的劳动力依赖性过大,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难以支撑企业持续的存在下去。当前出现的 “民工荒”给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 国外应对劳动人口下降的经验借鉴。

2. 1 欧盟国家应对劳动人口下降的经验。

欧盟国家虽然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危机,但欧洲企业在专业人员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在工程师、技术工人等方面。为应对劳动力缺口,欧盟各国主要是通过对国外人才的引进和对当前年轻人员的培育来缩小缺口。一方面以更加优惠的待遇吸引国外高技术人才,增加留学生的名额; 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对青年人培训并更新其技能,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在应对用工荒方面,德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在公司经济效益下滑时,德国企业的高层与员工共同降薪,以度过企业的 “严冬”; 其次,德国的二元制教育,在有良好技术基础的同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得过硬的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再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完善技术要领; 再次,企业可以在制度上保证优秀员工的晋升空间,企业员工的稳定性较强。欧盟企业给我国加工企业在内部制度方面有很大的启示: ①以感情打动和留住员工; ②优秀的技术在于传承;③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2. 2 日本独特的人事管理制度。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特的人事管理经验对困扰我国加工业的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劳动力虽然过剩,但缺少熟练的工人。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日本企业采用了终身制的人事管理制度。所谓的终身雇佣制是指一旦人员在达到标准被企业录用后,这些人员将终生为此企业服务,在企业内部工作并逐级晋升直到退休。日本的这种人事制度给员工带来了安全感,满足了员工对工作稳定的追求,同时也在企业对员工培训投入资源方面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使得员工能够获得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专业技能。这样企业在用人标准方面避开了特定的职业技能,扩大了招聘员工的范围。此外,日本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如全覆盖式的社会保障政策、职业训练基本计划等也保障了日本劳动力的权益。

日本独特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了我国加工企业的局限的眼界,只注重当前用工的需求,缺乏远见。同时终身雇佣制对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带来了有力的保障,扩大了招工的范围,缓解当前招工难的问题。

2. 3 新加坡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作为东亚 “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其加工业在起步期是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当时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加工业的竞争优势减弱,面临着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新加坡政府对加工业的后续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首先,为了推进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促进加工企业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新加坡政府在 1976 年和 1978 年推出了针对小型工业企业的资助计划和产品发展资助计划。其次,加工业的转型必然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新加坡政府设立了资本协助计划,在贷款方面给加工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

新加坡给我国加工业带来的经验主要是政府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企业转型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优惠和支持,以加快企业转型的步伐。

3 我国加工业在 “民工荒”背景下升级的对策。

3. 1 加强相关制度创新,为促进加工业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

从新加坡在应对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对企业的引导经验中可以看出政府促进加工业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为加工业在技术、管理、组织、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提供制度性保障,不断优化适应加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其次,在金融创新方面,政府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再次,探索建立加工业转型升级试错机制,对创新转型失败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降低企业的转型风险。

3. 2 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民工荒”主要出现在 “三来一补”的企业中,这些企业主要是进行贴牌生产,并不重视对自身品牌意识的培养,再加上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推行相关政策,提高加工企业对品牌观念的认识,重视品牌价值。品牌带给企业的利润和优势是持久的,知名的品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有着良好的顾客忠诚度,从而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政府可以在企业形成自己品牌后通过税收的减免等形式,激励企业树立企业的品牌。注重品牌意识的培养,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力,从而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

3. 3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的加工业主要是零散经营,以中小企业为主,加工企业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未形成规模经营。而产业集群则是通过将相同或相似企业和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可以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方面形成共享机制,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成本,尤其是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扩散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企业创新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时间成本。鉴于我国的加工业分散经营的实际,政府应加快发展中小加工企业集群,通过对产业集群配套设施的完善,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集群中,从而使加工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加工业的升级。此外,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众多,企业之间的生产工人可以实现共享,一方面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工人工作的不稳定性,从而突破了企业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3.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技术引进模式。

我国加工业过度依赖外国资本的投资,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即使有很大的订单量,由于分享的利润比例较低,加工企业的效益也不乐观。加工业实现真正的技术优化升级必须转变当前的技术引进模式,在以技术换市场的基本条件下,可以考虑对外国整套、最先进的设备或生产线的引进,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给外国企业让出很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剩余生产力吸引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为提升加工业的创新能力,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研发,增强加工业整体对于共性技术的合作,形成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体制,设立产学研研发基地。

3. 5 提升加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营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层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培育员工的企业忠诚度。管理层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储备,充分发挥劳动中介的作用,充分发掘人才市场的潜在劳动力。

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获得员工的认可。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逐渐形成被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在企业的凝聚力,降低了企业农民工的流动性,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梁玉婷 . “用工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 ( 4) : 127.

[2] 郑风田 . 留住民工可向德国学习 [J]。 厦门航空,2011( 3) : 166 -167.

[3] 王春华 . 借鉴日本模式治理中国的用工荒 [J]。 人才开发,2010 ( 4) : 44 -46.

[4] 刘亮 . “用工荒”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 [J]。 赤峰学院学报 ( 科学教育版) ,2011 ( 4) : 146 -147.

[5] 李晋峰 .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302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